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16例的疗效
2011-08-15杜哲明黄海林王学闽
杜哲明,黄海林,邓 莉,王学闽
(1.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外一科,南昌330000;2.南昌市第三医院科教科,南昌330009)
100年来,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漫长的历史,出现了多种手术方式,自1997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经全国疝及腹壁外科学组推广以来,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认识,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得到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显现其独特的优越性,并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笔者对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外一科收治的16例(共17侧,其中1例为双侧疝)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膜前疝修补术后疗效及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腹股沟疝患者16例,男12例,女3例,男女比4∶1,年龄60~80岁,平均70岁。其中斜疝7例,直疝3例,股疝2例,马鞍疝4例;初发病14例,复发病2例(1例复发时间为15个月,1例复发时间为22个月);伴随疾病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高血压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隐睾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1]分型标准,Ⅱ型8例,Ⅲ型6例,Ⅳ型2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材料
采用Kugel补片(美国巴德公司),3D-max补片和善释补片(北京天助畅运公司),补片材料为聚丙烯,修补缝线用2-0Prolene线。
1.2.2 手术方法
16例患者均行局部浸润麻醉,内环自外环方向的斜行切口4~6 cm,游离精索,切开颈肩部,显露出腹膜前间隙,创建一个约10 cm×10 cm的腹膜前间隙,补片平铺在腹膜前间隙,尽量不要折叠,如果为3D-max补片,嘱患者咳嗽及体位配合以利补片展平,利用腹压让补片理论上完全覆盖肌耻骨孔(MPO),放好补片后用2-0Prolene线固定于腹横筋膜,关闭内环口。
2 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 min,当即可下床活动,步入病房。术后3~4 h出现疼痛,但无需镇痛。所有患者术中未置导尿管,术后均未出现尿潴留,术后使用抗生素1 d。发生血清肿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16例患者术后住院2 d痊愈出院。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开放的、无张力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基于现代腹股沟区解剖学概念以及正确的外科学理论基础的术式,外科医生熟悉并掌握腹膜前疝修补术,并应用该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是必要的。局部麻醉是用局麻药可逆性阻断外周神经或末梢神经传导,使机体某一部分失去对疼痛刺激的感受,局部麻醉的优势在于:1)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老年人多伴随有内科疾病,局部麻醉影响小,还可可避免导尿;2)操作简单;3)保留意识;4)镇痛效果明显;5)抑制应激反应。
Fruchaud提出的“肌耻骨孔(MPO)”的概念是指上界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界为耻骨上支的骨膜,内侧为腹直肌,外侧为髂腰肌围成的区域[2]。斜疝、直疝、股疝均为发生在此区域内不同部位的缺损。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操作位于腹横筋膜和壁层腹膜之间的Bogros间隙,此间隙内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补片植入后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分离间隙也不会损伤神经和血管,手术操作方便安全。而且腹膜前间隙内放置的补片覆盖了整个肌耻骨孔,所有来自腹股沟的疝均发生于这一薄弱的区域内,从而实现对内环、直疝三角、股环3个潜在缺损进行了整体修补,这就是全腹股沟修补概念[3],也是本术式复发率低的根本原因。
总之,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性好、操作难度小、复发率低的优点,将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
[1] 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
[2] Fenoglio M E,Bermas H R,Haun W E,et al.Lnguinal hernia repair:results using an open preperitoneal approach[J].Hernia,2005,9(2):160-161.
[3] 黄磊,唐健雄,陈革,等.经腹股沟疝切口腹膜前间隙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应用体会:附50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