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的难点及对策

2011-08-15于国荷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官兵公共卫生军队

于国荷

近年来,军队参加国际维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国际救援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行动日趋频繁,维护官兵健康所面临的新问题日渐凸现。为此,军队健康教育应紧跟当前形势发展,紧贴部队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根据国家和军队的政策、法规,探索适宜的健康传播策略,开展一系列特点鲜明、富有成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官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1 健康传播的定义及策略和依据

1.1 健康传播的定义 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的学者从人际传播方面给健康传播下定义,认为健康传播是患者和医疗提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治疗室里无数的人际传播活动[1]。有的学者提出的操作性定义: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美国学者罗杰斯(E.M.Rogers)在1994年对健康传播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认为健康传播是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2]。罗杰斯的这一定义的传播主体不局限于大众媒体,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健康传播定义。

1.2 健康传播策略 健康传播策略的制定是针对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人群。结合部队的军事训练、文化生活特点等,围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公共医疗的保健服务能力等因素,达到提前预防、快速反应和果断处置,维护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1.3 政策依据 近年来,国家和军队出台了许多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管理与规定文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军队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关于加强新时期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军队健康教育方案》等均对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的难点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其特点:一是突然、集中发生大量人员伤亡。如强烈地震的发生,就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威力,可在几分钟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的大地震,伤亡95万人,2008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伤亡43万人。二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如“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在流行初期,人们多关注疫情暴发的真实性是否存在、预防知识和措施、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在暴发期,人们多关注的是最新的疫情数据、各级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所在地区的疫情信息。三是造成人们心理恐慌和急性应激障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早期,人们对事实的真相不了解,伴随着各种猜测、传言和谣言,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引起心理恐慌;在各种灾害发生后,冲在一线的官兵面对种种场面,会强烈伤害他们的心理安全,引发急性应激障碍。主要表现有出现不能自控的痛苦、惊恐,呕吐、丧失思维能力、陷入木僵状态,出现退行性反应,无法继续行动等。

2.2 健康传播的难点 由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动中,一般都处在环境恶劣、气候多变、信息不畅、社情复杂的环境下,当地公共卫生设施、人力资源又受到严重破坏,灾害、次生灾害持续不断发生,对官兵自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一是健康教育体系受到严重破坏,组织实施困难。发生强烈地震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房屋倒塌、道路堵塞、水电中断;原本就少的健康教育人员,还被大量抽调从事救援、安置等工作;加上缺乏健康教育资料、器材、设备等,使得健康教育的开展在人力、物力上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在初期对事件性质及防范措施了解甚少,使健康教育不能及时准确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人心恐慌和各种心理应激障碍使健康教育不能开展有力、有序、有效的工作。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的对策

军队健康传播是根据军队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军队成员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官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因心理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为提高和维护军队战斗力服务。

3.1 加强基础性教育,普及预防和应急卫生知识 一是应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立足平时,着眼战时,开设军事医学健康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军事训练伤、战伤和“三防”的急用、常用、适用救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官兵自觉地开展自救、互救活动,提高应急救治和防护能力。二是结合部队日常训练与生活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官兵健康保护意识。三是不断总结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益经验,为部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素材。四是按照四总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官兵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善于适应艰苦环境、敢于担负特殊任务的现代军人。五是加强部队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

3.2 加强针对性教育,提高官兵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健康教育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官兵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疾病防控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针对某种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也不同。在发生的初期,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侧重于向官兵及时、准确、科学、透明地公开该传染病疫情的进展情况,直接面对官兵传播卫生知识和防治技能。及时收集、整理、传播政府、军队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平稳官兵心态,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发展的中后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最新疫情数据和部队所在地区的疫情控制情况,巩固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止复发。在疾病的结束期,健康教育则转向对整个疫情控制的总结与反思,相关科研进展情况(疫苗、药物的开发)等内容。如国际救援、抗震救灾等,主要针对救援国家和灾区当地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可能预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预防性教育并制定疫情防控预案,使部队官兵掌握健康保护的主动权。

3.3 加强应激心理干预,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是用心理科学理论和健康教育的手段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往往会导致个体和群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打击,其危害程度可能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尽管经受过特殊训练,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有力的团队支持,这些为军人提供了心理保护,相应的应激反应会更加积极,但仍然有部分官兵在突发事件后不能尽快适应所处的特定环境,出现害怕、焦虑、慌乱无措、低效能等反应。例如在抗震救灾中,苗丹民[4]的调查显示:参加搬运尸体、背送炸药等高危险任务的1 401名官兵中,发生中、重度心理障碍者占1%左右,有心理问题者占20%~25%,有应激反应者占70%~80%;参加转运物资疏散受灾群众等其它任务的247名官兵中,中、重度心理障碍者不足0.5%,有心理问题者占15%~20%,有应激反应者不足50%。因此,在工作中除了注意进行群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特别重视对执行高危险任务的官兵进行个体性的应激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一是在执行任务前,制定应对危机的组织预案,及时进行正确信息发布和风险沟通,通过演练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减轻预期的焦虑感,建立团队自信心;指挥员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参加任务者充分的信任,并分担责任。二是执行任务中,尽可能使每位官兵都有同伴,通过共同承担工作量、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让出现急性应激障碍的官兵远离创伤场景,提供食物和饮料、保持身体温度,或是让其最亲近的战友陪伴等,这些可以让出现应激障碍的官兵一点点回归现实,找到安全的感觉。三是任务结束后,给每位参加任务的官兵放松1~2周,帮助经历创伤的官兵能够在认识层面获得提升,尽快使他们在精神上从这次紧张性任务中解脱出来,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训练生活中来。

[1]张自力.走向专业化的美国健康传播[C].http://chinese.diachina.net/index.jsp,2004-04-19.

[2]Rogers EM.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oday[J].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94,38(2):208.

[3]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4]苗丹民.灾后心理救援与康复[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67-69.

猜你喜欢

官兵公共卫生军队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军队的4月1日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