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β-HCG的分析及报告范围
2011-08-15钟厚强余红亚丁茂杰
钟厚强,余红亚,丁茂杰
电化学发光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技术,基本原理与化学发光相同,与普通化学发光技术的不同在于采用特殊的标记物:联吡啶钌〔Ru(bpy)〕2+。在三丙胺阳离子的催化及脉冲电压的激发下,此标记物可产生高效,稳定的连续发光。同时,由于〔Ru(bpy)〕2+在反应中可循环利用,使发光得以增强和稳定。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标记物分子肖且稳定性较好,发光强度高,发光时间长[1]。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 (CLIA 88)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实验室认可的要求,每个实验室必须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方可将检测系统用于临床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测量范围 (analytic measurement range,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 (climcal report range,CRR)尽管各大试剂厂家提供了相应的参数,但此类参数在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是否适用仍需要验证。因此,我们以β-HCG为例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EP6-A文件要求对本实验室COBA 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β-HCG进行AMR和CRR的验证实验[2]。
1 材料
改用血清来自常规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4次,取其均值为测定值,改用试剂为Roche公司提供的β-HCG试剂盒,分析仪器为Roche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免疫分析系统,按照操作说明书认真操作。
2 实验与结果
2.1 功能及灵敏度验证 用配套稀释液将浓度为1.17MIU/ml的β-HCG标准品1∶10稀释,检测1次/d,连续检测20次,由此得 =0.138MIU/ml,S=0.021MIU/ml,CV=15.2%,其CV=15.2%<20%,故本实验室检测系统检测β-HCG的功能及灵敏度可确认为0.117MIU/ml。
2.2 分析测量范围验证 取高值和低值混合血清各1份,分别胺4∶0,3∶1,2∶2,1∶3,0∶4的体积比例混合,获得5 份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其理论浓度分别为 8763.0、6322.3、3881.6、1241.2、0.14MIU/ml均值分别为 8763.0、6311.2、3660.4、1340.5、0.14MIU/ml,对理论均值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885X-17.605,R=0.988。以B=1.00±0.03,R=0.975为判定标准,表明本实验室Roche公司COBASE601检测系统检测β-HCG的临床水平,此范围也可作为β-HCG的临床分析测量范围。
3 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在先兆流产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因β-HCG在不同孕期周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临床一般主张连续测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值,以动态观察其浓度上升幅度,如若β-HCG值上升缓慢,增幅小,高峰维持时间短,下降快,则胚胎发育异常,先兆流产难免发生,而如经保胎治疗后β-HCG值持续下降或常居低值,则流产不可避免。可见流产与β-HCG的含量密切相关[3],因此β-HCG可作为孕早期判断胎儿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值及动态监测对先兆流产患者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都有重要价值。
4 临床可报告范围
取1份浓度为8763MIU/ML的混合血清按1∶10、1∶20、1∶50、1∶100、1∶200、1∶400 稀释,理论值分别为 876.3、438.2、175.3、87.63、43.82、21.91MIU/ml,同时分别测量4 次, 其 均 值 为:872.1、382.3、106.2、98.6、46.2、25.9MIU/ml,以 (测定值/理论值) ×100%的方式计算稀释回收率。结果相应稀释回收率分别为99%、87.2%、60.5%、112.2%、105.2%、118.1%。以其在 (100.0±20.0)%范围内为判定标准。可确定β-HCG最大稀释度为1∶200,结合分析灵敏度为0.177MIU/ml,确认该检测系统检测β-HCG的可报告范围,结合β-HCG的临床水平,此范围亦可作为β-HCG的CRR。
5 小结
目前,各实验室均采用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对仪器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评估,很易忽视AMR及CRR的评价和验证,而对于很多超出线性范围的检测值,实验室可通过验证项目的最大稀释度结合功能灵敏度和AMR上限来计算该项目的临床可报告范围,但在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临床可能出现的浓度,以避免出差错。同时建议实验室在编写SOP时,规范标本稀释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08.
2 毕波,吕元.定量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性能验证实验结果的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2):1332-1335.
3 吴国振,钟园园,吴花葵.507例先兆流产β-HCG RIA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6(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