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伦理文献研究内涵的把握及发展趋势

2011-08-15周肇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伦理金融文献

周肇光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发展研究所,上海 201209)

●理论经济学

金融伦理文献研究内涵的把握及发展趋势

周肇光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发展研究所,上海 201209)

金融伦理文献研究是现代金融活动中的前沿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研究表明:把握好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维护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从而推进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金融伦理;金融秩序;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伦理文献研究,是现代金融活动中的前沿性问题,它与当代复杂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客观要求是分不开的。从研究时间来看,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以美英专业学者为主,并有若干理论研究成果问世。到了21世纪初,才成为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从研究过程来看,金融伦理文献研究是从经济伦理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一门正在兴起的交叉性学科,对推进国际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维护国家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金融伦理文献研究才刚刚开始,研究成果很少,基本上属于起步阶段。为适应国际经济与金融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以维护中国金融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趋势作一些简要评述。

一、关于对金融伦理基本内涵的表述

在金融伦理文献研究中,首先要把握好金融伦理的基本内涵,这是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出发点。金融伦理文献研究是从过去的经济伦理研究中逐步分离出来,至今尚未有准确或统一的定义,但从目前可阅览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金融领域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与应当如何的规范。金融伦理兴起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现有金融法治的局限以及金融危机的频发。现代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的公平问题、诚信问题和个人责任与义务问题以及伦理冲突问题。金融伦理的道德规范是公平、诚信、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重点,在于市场交易双方的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应当如何的规范,以及受托人或代理人之间的行为事实如何与应当如何的规范。金融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也是以对这两对关系的规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即围绕金融市场化的公平性与金融关系中人们的义务展开的。①这种表述,充分体现了金融伦理的内在要求,突出了金融伦理内在的规律性和规范性,为金融市场监管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行为准则。

第二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伦理学在金融经济中应用的道德准则,因此需要对伦理道德进行一般的经济学分析。因为,金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本,其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效用大小都有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的特征,它集中地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因此,衡量金融市场效率的指标不仅应包括技术、财富的要素,还应包括公平、正义、责任、义务等伦理状况指标。金融市场效率在保证个体经济效率指标实现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伦理价值目标的实现。②从这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把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重点放在金融市场效率的评价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金融活动的客观要求,对规范金融市场活动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的道德规范,以及由其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分配是否公正。金融伦理不仅是指金融活动中个人和金融机构的伦理问题,而且还包括金融市场的伦理问题。因为,在金融活动中,个人伦理和金融机构伦理问题是通过金融市场伦理表现出来,而金融市场伦理又可分为金融交易伦理和金融契约伦理。其中,金融交易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内进行,这些金融活动具有某种特定的伦理规则和伦理行为作为行动的前提条件。如严禁一切欺诈和操纵行为,主张公平、正义等。尤其是金融交易的公平问题在业内通常被称之为是“平整游戏广场”(level playing field)。此外,金融交易主体除了在金融市场内进行一次性交易外,还常常通过金融契约活动维持一种长期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会涉及到委托—代理关系,金融市场中就会因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而产生一些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后果。金融伦理标准通常是以职业道德体系的形式出现的,这不仅是职业自律的一个约束机制,而且还是该职业对社会负责程度的标志。③从这种表述可以看出,作者把金融伦理分为个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三大类,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金融市场活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指所有的金融活动的行为和方式都必然遵守的社会伦理规则。它既是金融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也是金融法规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从中国古代金融伦理的内涵来看,儒家金融伦理还包括金融合理的自然主义(强调金融事务是天然合于自然人性之本质的观念)、仁义为本的民本主义(强调金融的目的应该是安民济民、救民之穷急)、智勇兼重的理性精神(强调金融事务决不能墨守成规、能够根据现实的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诚信为先的合作精神(强调“关系至上”的诚信机制、重视合作、避免争执)。此外,在金融活动中,还有礼让原则、互利互惠原则、节俭原则等。④从这种表述中可以看出,儒家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既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与中国特色的传统伦理原则相融合,对推进中国金融活动的规范和金融关系的协调,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人们在金融活动中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既能被人们的善意的行为所营造,也能被人们的恶意行为所毁坏。这种金融伦理关系的主体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如银行、储户、股民、券商、投资者、借款人、银行职员、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国家有关管理机构等。金融伦理关系的客体,是金融伦理关系主体从事的金融活动以及涉及的金融工具,如借贷、融资、金融交易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有价证券等。金融伦理关系与一般社会伦理关系不同,它有自己的特征,如在金融活动中,它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关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借用特定的金融形式,通常是一种契约要式关系,同时还需要伦理与法律的双重规范等。⑤从这种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金融伦理文献所涉及到的主体关系作了系统阐述,对中国创建金融伦理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六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就是处理金融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金融从业人员同客户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它反映金融领域共同需要的规范在社会认可后的具体化。金融伦理规范承载了一定的道德判断,为金融契约的运行提供了期望的伦理规则,维持金融发展的道德标准,构筑金融交易的声誉机制和诚信体系。因此,金融伦理是保障中国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他律的伦理标准,对金融伦理的认同和修养则表现为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体现了从事金融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⑥从这种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把金融伦理文献所包容的内涵界定为道德和准则,是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角度来阐述其内涵,对高校加强大学生金融伦理认知教育、提升金融职业道德修养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七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指在契约人既定的道德前提和社会道德环境下,一切金融契约行为应遵循的伦理规则和道德规范,其结构包括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其中,外在道德是指金融契约行为及其相应金融关系的合理性,是一种他律的伦理标准,分为底线伦理和市场激励伦理两级标准。内在道德是金融健康发展的自律性道德规范,是金融契约行为的高级伦理标准。契约人不仅能充分理解既有的金融伦理规范并以其指导自身行为,而且还能自主进行伦理规则的研发,以自身行为修正有关的伦理规则。因此,提升金融道德的标准,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⑦从这种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把金融伦理的内涵直接归结为道德规则,并区分了道德规则的内外两个层次,丰富了金融伦理研究的内容,有利于解决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伦理冲突与矛盾,有利于提升金融伦理文化环境。

第八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是以金融行为为研究对象,以道德规范的范式为金融提供实践原则,论证其道德的合理性,考察其伦理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金融伦理,是在继承孔孟诚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活动的实际,对诚信伦理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形成了“诚信为本、忠信为质”的金融伦理取向,“明分使群、各得其宜”的金融伦理目标,“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金融伦理原则,“教化为本、化性起伪”的金融伦理战略。以荀况为代表的金融伦理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世界各国的金融伦理研究所印证和传承。⑧从这种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入研究了以荀况金融伦理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家金融伦理思想,凸显了中国传统金融伦理文献的丰富内涵,对我们深刻认识和借鉴中国传统金融伦理思想,推进现代金融伦理研究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九种表述:认为金融伦理在于使人们明确金融领域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该与否的行为规范。在金融领域应当有“共同的善”,它不仅是一个术语,而且是一个“目的”。共同的善是共同的,而不是私人的。它的目的或价值“可以被还原为秩序和进步”。⑨这种共同的善就是一种伦理道德。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共同的善”的目的和要求,就是金融市场应该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来获得平等的交易机会和获利机会。因此,从金融市场运作方面看,金融伦理道德责任之一,就是寻找和达到一种实现“共同的善”的方法和原则。为此目的,就必须防止现行金融市场不公平的自由竞争,在非公平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本身并不能保证公众的利益,因为如果让本来就不平等的各方面相互自由竞争,强者将会强加给弱者无法选择的、只能被迫接受的条件,在这种不平等竞争的条件下,经济效率虽然有可能会出现增长,但却付出了恶化公平、激化社会矛盾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代价。⑩从这种表述可以看出,作者用“共同的善”来体现金融伦理的内涵,是一种创意,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总之,这些文献资料着重从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内涵方面作了最基本的概括性论述,随着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伦理文献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其内涵也会更加完整和规范,对推进中国金融伦理研究进程和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理论引导作用。

二、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伦理文献研究过程看,国内外学者研究金融伦理文献,呈现出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一)金融伦理文献研究从经济伦理学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所掌握的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外还没有看到有专门研究金融伦理的文献研究资料。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有些学者才开始把金融伦理作为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展开研究,并有逐渐把金融伦理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来探讨和建设的趋势。

例如,单玉华在《金融伦理关系及其面临的冲击》一文中,对金融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基本特征等都作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在金融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货币关系、资本关系、票据关系以及金融活动中的个人、一般企业、金融企业、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应该的”、“合理的”金融关系,这就是金融伦理关系。金融伦理关系的主体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如银行、储户、股民、券商、投资者、借款人、银行职员、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国家有关管理机构等。金融伦理关系的客体,是金融伦理关系主体从事的金融活动所涉及的金融工具,如借贷、融资、金融交易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有价证券等。从这些关系中可以看出,金融伦理具有以下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金融伦理关系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关系。二是金融伦理关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借用特定的金融形式。三是金融伦理关系通常是一种要式关系。四是金融伦理关系的维系需要伦理与法律的双重规范。五是金融伦理关系的内容涉及面广、更新快,使金融伦理关系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11)

金融伦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正如邹宏秋学者在《金融伦理任职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一文中指出,对财经类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必须要重视加强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以金融伦理认知为金融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基础,提高金融人才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金融从业人员只有认知并认同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伦理规范,才能够自觉抵制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蔓延和侵蚀,从而才有可能避免出现弃国家法律于不顾、为实现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12)这就说明,金融伦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有不断深化研究和拓展的趋势。

(二)金融伦理文献研究逐步显现出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开始从对金融伦理的理论研究逐步转向对金融伦理的实际应用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对我们正确运用金融伦理来引导和维护金融行为的规范化和秩序化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在研究金融伦理问题时,着重从金融市场监测分析方面,探析建立“三位一体“指标体系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一是流动性监测分析指标体系。金融市场流动性一般是指迅速执行交易且不造成价格大幅度变化的能力。度量金融市场交易流动性有多个维度,如宽度、深度和弹性等。度量流动性宽度的主要指标是买卖价差,这些都可以通过指标体系来确立和判定。二是结构性监测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指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区域分布结构和金融工具结构风险评价体系。三是信用风险监测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指金融市场中各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由于合同的一方违约,或者由于交易对方的信用等级下降,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评价体系。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关键还是个金融伦理问题。(13)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部门在金融伦理研究的引导下,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基本上搭建了重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日常监测与长效监测并重的监测框架和管理模式,这是对金融伦理的具体应用。有的学者从贯彻金融伦理要求来研究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稽核规章制度,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稽核指标体系,以便银行对所开展的业务评定时有法定依据。二是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应保证内部稽核的及时性、连续性,定期地对资产负债进行内部稽核,以便于银行及时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减少损失,树立银行稽核权威。三是银行要提高内部操作的透明度,从而对职员操作加以有力的内在控制,消除内部犯罪的根源,从而保证银行内部正常的经营秩序,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寻租”现象,应加强警示教育。(14)这些实际措施,对贯彻金融伦理精神、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还有学者认为,对待金融伦理研究不能局限在一般理论层面上,而是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研究金融伦理规制问题。伦理规制是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它能够赋予道德规范一定的他律性效力。伦理规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给违背伦理规范者带来麻烦、经济成本和污点惩罚,使没有达到法律惩罚的程度也能够被惩治,给遵守道德规范者带来公平感,伦理规制的立规者不是立法机构而是工作机构或行会。金融伦理规制的方法可分为两类:即金融机构内的伦理规制和金融行业内的伦理规制。其中,前者由机构内设置的合规职能部门来负责,后者由金融业行会来运作,主要规范会员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并负责处理违规人员。这样做,是为了增强金融伦理规范的效力。(15)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金融伦理文献研究,已经趋向具体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实际应用研究,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三)金融伦理文献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成为推进我国金融伦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金融伦理文献研究中看到,不少学者已经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了对金融伦理的研究领域,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例如,姜荣民等学者把科学发展观与金融监管机制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了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的观点。其在《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应当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为首要目标。为了提高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的效率,协调合作机制框架的设计应当遵循责任明确、避免重复、节约监管成本、减轻被监管机构负担、提高监管效率的原则。因此,一是在制度层面上,应当建立常设性质的类似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金融监管协调合作事务。同时,要建立金融稳定日常监测制度和重大风险应急决策处置制度,在法律没有明确、存在明显边界模糊和职能交叉的重大事宜,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部门联合发文等形式加以确定,避免制度缺失而带来的损失。二是在操作层面上,在各地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交流与协调。同时,要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定期送达制度和统一的统计报告体系,建立危机状态下的信息共享机制等。(1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金融伦理精神,建立金融监管执法机制。他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银行从公众手中吸收大量存款的使用不需要公众的授权和委托,银行可自行将其转化为贷款或投资,因此对整个运行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要确立科学的“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管理模式。其中,管法人就是对每个金融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关键是大力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管机制。管风险就是围绕金融风险的识别、控制和防范工作,不断改进监管的方法和手段。管内控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自我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透明度就是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相关信息,加强透明度建设,加大市场约束力度。因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是银行业健康运行的生命线,是维护银行公信力和增强市场约束的根本手段,市场约束只有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才能有效。(17)这就说明,在研究金融伦理问题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乔海曙等学者在《金融“文化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认为,银行业应当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注重激发职员的创新精神,提高职员业务素质。一是在经营中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情感兴趣,允许员工个性的存在,并通过对员工不同要求的满足,激发员工的活力与潜能,以促进员工的进步和银行的健康发展。二是应当形成银行家和银行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文化管理,形成有效的银行与干群之间的整体合力。三是重视员工的创新素质培训工作,使员工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优化,创新素质不断提高。(18)这些研究观点,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伦理精神的内在要求。

同时,易寿生在《辩证统一看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共生》一文中还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金融的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统一思想,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政、银、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当地政府要把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与金融业、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当作首要任务。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金融伦理环境,营造平等有序的投融资环境。三是作为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关心金融工作,支持金融工作。(19)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探索金融伦理过程时,已经融进了和谐社会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念。由于有了这些科学观念作指导,才会提出政府、银行、企业三者统一的观点。这就是说,金融伦理不仅仅是金融部门的事情,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遵守金融伦理精神,如诚信精神等。因为,诚信精神的贯彻落实,能够克服政府、银行、企业仅仅依靠法律规定和成本核算来度量的局限,使它们三者之间能够根据一种道德默契和道德情感来制定交易契约和履行应尽义务,这就使交易双方不仅具有法律约束,而且建立了内在的道德约束。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大力提倡以相互尊重权利和诚实守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

此外,唐名辉等学者还结合中国儒家传统金融伦理思想中的“和为贵”、“和气生财”观念来阐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中国儒家传统金融伦理思想初探》一文中指出,在儒家对人的设计中,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完成个人的价值。此种关系反映在金融领域中,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环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面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时,儒家金融伦理首先讲求的合作的方面,它告诉人们合作而非对抗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21)这就说明,强调“和谐”与“合作”,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而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金融伦理文化。

从上述金融伦理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伦理的基本内涵虽有不同表述,但没有排斥金融伦理中的诚信、协调、规范、以人为本等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伦理文献研究的内涵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开展对金融伦理文献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对推进中国金融伦理学科的建设,培养金融高素质人才,维护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孙英,等:《经济伦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8-354页。

②⑩徐艳:《伦理与金融》,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2页、228-229页。

③李刚,等:《金融伦理缺失: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开发研究》,2007年第6期,第136-137页。

④(21)唐名辉,等:《中国儒家传统金融伦理思想初探》,《管子学刊》,2007年第2期,第101-104页。

⑤(11)单玉华:《金融伦理关系及其面临的冲击》,《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4期,第50-52页。

⑥(12)邹宏秋:《金融伦理认知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浙江金融》,2008年第3期,第60-61页。

⑦丁瑞莲,等:《金融伦理的层级结构及其演化机制》,《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9期,第124-126页。

⑧王擎:《荀况的金融伦理思想研析》,《会计之友》,2006年第4期(上),第92-94页。

⑨丹瑞欧·康波斯塔:《道德哲学与社会伦理》,李磊,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13)参阅:《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体系》,《上海金融》,2008年第1期,第12页。

(14)(18)乔海曙,等:《金融“文化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上海金融》,2003年第9期,第21-25页。

(15)韦正翔:《金融伦理的研究视角——来自<经济领域中的伦理冲突>的启示》,《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第151-153页。

(16)娄荣民,等:《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问题》,《上海金融》,2004年第9期,第31-35页。

(17)刘明康:《大力推进金融法制建设,努力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中国金融》,2005年第17期,第6-8页。

(19)易寿生:《辩证统一看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共生》,《金融时报》,2005年6月13日。

(20)张正霖,等:《构建社会信用价值观和信用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金融与保险》(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4期,第176-178页。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iterature on Financial Ethics

Zhou Zhaoguang

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n financial ethics is of the frontline issue in modern financial activities,attracting wide attention from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will help us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maintain the order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nat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in China so as to push forward the country's coordinate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financial ethics;financial order;nat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F832.5

A

1007-2101(2011)02-0046-06

2010-11-22

周肇光(1952-),男,安徽绩溪人,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与金融。

孙 飞

责任校对:王岩云

猜你喜欢

伦理金融文献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2P金融解读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