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现代通信原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对策研究

2011-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原理内容高职

王 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辽宁大连116037)

提高高职现代通信原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对策研究

王 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辽宁大连116037)

现代通信原理是高职院校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电子通信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但直接关系这些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对这些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学习兴趣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通信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更为通信技术的飞跃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该门课程的内容是“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是“沉闷无趣”。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通信原理课堂教学“沉闷无趣”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

现代通信原理课既是高职院校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电子通信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电路基础、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多门课程为基础,具有很深的难度,另外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系统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内容枯燥,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参加高考的三年制高中毕业生,一类是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生,这部分学生已经不再是同届学生中的佼佼者,基础普遍薄弱,数学基础、电子电路的功底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差,对系统理论的探讨无疑是难上加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要素之一[1],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做听众,这种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少有课堂上的互动,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不利于学生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四)实验内容较为固定死板

现代通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加强技能培养的途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实践体系,然而现在该门课的实验多以理论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设备设置也是固定的,操作点和练习内容也就被相对地固定了,不能随意地变通,使得技能培养固定在特定的某些方面,多年不变,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与需求。

二、活跃现代通信原理课堂教学气氛的对策

(一)以兴趣为导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云:“教人为见其趣,必不乐学。”学生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之一[2],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适时地以学生感兴趣的无线对讲机、移动电话、光纤上网、卫星电视等基于现代通信原理的技术为引导,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电话能听到声音,声音是怎么传过来的?什么情况会影响手机信号的接收?如何自己制作一个无线耳机?如何制作一个电视天线?如何设计一个小型的发射和接收系统?无线测向机的原理是什么?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着问题的一一解答,并加以引导,学生自然会对本课程产生兴趣,觉得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也没什么难的,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对某一通信技术的想法,形成课堂上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二)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落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对于一些含数学知识较多的公式推导的过程就可以进行简化,因为高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是作理论分析与研究,所以在讲授课程时也应当着重突出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而没必要深究全部甚至极少在实际中应用到的部分。另外还可以适时地增加新的知识内容,例如ATM、MSTP、3G、VOIP、蓝牙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技术,也都可以结合教材介绍给学生,做到与时俱进。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实用性,致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其实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在讲授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时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调幅/调频广播系统就涵盖了通信原理中的模拟调制系统中的所有内容;数字电视系统就包含了数字基带、频带调制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再如移动通信系统就是复用、多址、编码、同步等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等。这样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重新组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授。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另外,对一些实际的系统还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比如在讲授移动通信系统时就可以结合学生日常使用的GSM、CDMA、3G手机等作以比较,将复杂的通信系统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四)引入仿真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针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在介绍本课程主要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3D录像以无线广播系统为例,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说明将要学习的各部分的原理、功能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仿真技术,例如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虚拟实训和仿真设计,这不但降低了实训耗材成本、灵活方便,而且对于教学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这样能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建立完整的虚拟教学课堂,提供课后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自主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互动,及时进行师生间的双向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以实用为目的,创新实验教学

在现代通信原理课中,除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外,实验教学环节也非常重要。通常高职院校的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一直存在着实验内容偏少、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也是改善本门课程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之一。

首先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可以建立验证性实验、仿真设计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组织教学。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上对部分理论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仿真设计实验主要是以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为平台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验证;创新性实验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部分项目的开发,项目可以是创新的,也可以是现有的,一般可以与各级各类电子竞赛相联系。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制订项目实施的计划,准备实验仪器,选择实验电路和器件,排除故障,完成项目。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总结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高职院校的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尽管还受到某些因素和条件的影响或制约,但是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3]。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7.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7.

[3]陶永红,刘志刚.浅析高职教师的教学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G712

A

1001-7836(2011)11-007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1.029

2011-04-27

王媛(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电子通信学科研究。

猜你喜欢

原理内容高职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主要内容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