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标题中的语音隐喻及功能

2011-08-15胡忠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异义同音新闻标题

胡忠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新闻标题中的语音隐喻及功能

胡忠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新闻标题中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吸引力。语音隐喻是从语音角度探讨的“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基于语音相似的语音隐喻能够增加标题的魅力,产生画龙点晴的效果。

新闻标题;语音隐喻;功能

作为新闻报道的眼睛,新闻标题是否能吸引读者,通常在于标题是否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标新立异之处。巧用语音隐喻制作新闻标题,正是增强标题魅力、吸引读者的有效方法。在新闻标题中,语音隐喻的运用是很常见的。本文以汉语和英语新闻标题为例,探讨建立于语音相似基础之上的语音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旨在强调语音隐喻在标题制作中的特殊功能。

一、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最先由 Ivan Fónagy提出,认为有意识表达某种情感与特定发音方式对应,发音器官的运动与身体姿态会一致,不同程度的紧张、延时、言语速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情感等[1]。象似性主要讨论语言形式在音、形和结构上与其所指 (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2]。因此,他所说的“语音隐喻”,是讨论语音与其所指之间象似性的现象。

Lakoff所提的“隐喻”是指“跨域喻指现象”,可以被表述为“to sayone domain in ter msof another”[3],而 Fónagy所说的语音隐喻并不涉及“本体”和“喻体”,因此两者并不相同,但它们同时存在相对应的象似性。李弘主张将 Fónagy所说的“语音隐喻”视作语音与其所指之间象似性的现象,可以按照认知语言学的理解从语音与其所指来讨论“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4]。

二、新闻标题中的语音隐喻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新闻报道中的中心内涵。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就新闻的核心内容向读者作出概括性提示,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作出取舍,同时具有吸引读者注意和兴趣的效果。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人们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必然会作出一定的取舍,而那些生动、形象、新奇的新闻标题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显得更加重要。在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中,语音隐喻可以说是一个法宝。它利用语音相似,有意打破传统,造成变化,达到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效果。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同音异形异义。同音异形异义词指的是音同而拼写及词义都不同的词。汉字中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而英语同音异形异义词则相对有限,然而这些词汇大多为常用词。在具体运用中这些词汇为新闻标题写作提供了大有发挥余地的材料。例如:“The son also rises.”该新闻报道的是某国领导人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己位引起公众不满,但结果并没有改变。这里的“son”和“sun”是同音异形异义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作者巧妙利用语音关系,用喻体“son”来跨域喻说其他域的“sun”,既新颖又形象深刻地概括了报道的内容。又如 2007年 5月 26日《湖南日报》的“莫使名片变‘明骗’”、“支农先要知农”,都是运用了同音异形异义的语音特点,形象生动地阐明了新闻事实,提高了读者的兴趣。

2.同音同形异义。作为有效的语言修辞手法,同音同形异义的现象在新闻标题中能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其特点是利用这些词和句子间的某种逻辑关系,有意识地将这种双义运用到其中,巧妙利用其谐音所产生的效果,来借以使语言生动有趣,令读者感到新奇。例如,“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W indow”是双关语 ,既有原意,又是指 window XP软件,意指该产品投入市场。又如 2008年 8月 15日《解放日报》的“廖辉:一‘举’成名”,“举”字,既表明了竞技项目,又道出了比赛的结果,可谓构思巧妙,一箭双雕。

3.音似。音似是利用词语的语音相似性,选择对应词语,使标题语言形成表里鲜明的对比,充分利用读者联想力来理解标题所表达的深层内涵,达到领悟新闻内核的目的。例如:“No Bellas.”与 Nobel谐音 ,而 Bella是女名 ,意指获得诺贝尔奖的很少有女性,标题显得含蓄而巧妙。又如 2010年 7月 29日《新晚报》的“‘魂断烂桥’背后的权力与钱力”,利用与影片“魂断蓝桥”的音似讽刺了河南省栾川县汤营大桥垮塌源于豆腐渣工程。利用语音相似,让两个不相干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反差,使标题具有深刻的内涵。

4.押韵。押韵即相同或相近的音质在一定位置的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同素相应的音响效果。作为一种语音突出形式,通常可在诗歌或散文中被前景化,用以取得特殊的文体效果。而新闻标题中则利用押韵所造成的语音相似的特点,达到语音隐喻的效果。例如:“In search of Quality in Quanti2 ty.”标题利用两词押韵的特点,既达到了语音效果,又全面概括了内容要点。又如 2010年 5月 27日《焦点访谈》的标题为“馅饼?陷阱?”说的是某些医疗保健营销机构通过免费体验馆、抽奖、赠送黑绿玉等方式诱引消费者上当受骗。标题利用“饼”与“阱”的押韵,形成了鲜明的语义对比。

三、新闻标题中语音隐喻的功能

新闻标题中语音隐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丰富作者语言表达和加深读者语言理解两个方面。利用语音相同、相似而意义相反或有差别的词语,巧妙搭配,利用语言信息构成的反差,使标题标新立异,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又会与读者的已有知识储备产生偏离,由此引发读者的新奇感和探究热情。语音隐喻的运用能使新闻标题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

1.双关。新闻标题中的语音隐喻往往可以产生语义双关的效果,即利用语音与语义关联,有意使措辞同时具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所指,使语言表达新颖灵活、生动形象,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例如,2006年 6月 29日《华商报》的“‘惜’班牙”。“惜”字既指西班牙在 2006年世界杯赛中的失败,又有可惜的意思。又如 2010年 8月 15日舟曲泥石流灾难哀悼日电视直播节目中不时出现“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标题,巧妙地将舟曲这一地名置于两个鼓舞人心、催人振作的成语之中,即表明了灾难发生的地点,又表达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讽刺。语音隐喻有意识利用语言文字上的语音关系,使一句话具有双重意义:表面在说这件事,实际上指另一件事,以滑稽可笑的形式揭露出愚蠢、错误、丑态,旨在帮助人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例如,“Britannia Rues the Waves.”这个标题是变换英国海军军歌中的一句话,将“rule”(统治 )改为“rue”(悲悼 ),意在讽刺日渐衰落的英国航运业。又如“检查验收岂能‘简’查‘宴’收”、“有理还要有‘礼 ’”。

3.幽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知识层次的变化和提高,人们阅读新闻不仅仅为了获取信息,还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获得美的享受。语音隐喻可巧妙地将幽默成分嵌入标题,因而使标题诙谐有趣,形象幽默,收到由此及彼的独特效果。例如,2008年 8月 1日《扬子晚报》的“‘秦王’登基,四年梦圆”、2010年 8月 3日《新晚报 》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前例中的“秦王”登基,是指秦凯、王峰获男子双人三米板冠军;后例反映出对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的不满,这种表达使标题新奇幽默,引人入胜。

四、结语

运用语音隐喻是制作优秀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使标题变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巧妙、形象、生动、深刻地表达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和效果。

[1]Fónagy,Ivan.Why Iconicity[M].NannyMax&Olga Fis2 cher.For m Miming Meaning—Iconicity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

[2]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4).

[3]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2 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

[4]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5).

PhoneticM etaphor and Its Functions in News Headlines

HU Zhong2kun
(Huade School ofApplied Technology of H IT,Harbin 150025,China)

In order to attract readersπattention and interest,variousmethods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news headlines to enhance their fascination.Phonetic metaphor is a metaphoric phenomenon which discusses domain2mapping from the aspect of phonetics.Pho2 netic metaphor,based on phonetic similarity,is able to gain news headlinesπenchantment,making an i mpressive start.

news headlines;phonetic metaphor;functions

G212.2

A

1001-7836(2011)05-013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52

2010-08-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2 ties)(DL10CC40)

胡忠坤 (1979-),男,黑龙江宝清人,讲师,硕士,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义同音新闻标题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同音》二字格探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论音同异义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