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再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

2011-08-15金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堰河艾青导语

金琅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新疆和田 848000)

新课程背景下再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

金琅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新疆和田 848000)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本文通过对时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导语的错误认识以及导语设计时所存在的弊病进行反思和辩驳,以期能够寻求到更为规范有效的导语设计标准和途径,为我们语文教育日后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语文课标;导语设计

一、人教版新教材课程结构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结构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和传统结构特点的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将原必修教材的“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最后1个部分安排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新教材的主体部分“阅读与鉴赏”由“模块—单元—课文”的结构组成,课文仍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这种结构保持了人教版教材的传统结构特点,带有很强的继承性,但原必修教材主要以体裁为编排单元的依据,知识性强,新教材则更加突出人文性;原必修教材课文后安排“练习”,新教材课文后安排“研讨与练习”,增强了研讨性、交流性,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求。

新教材的结构与原必修教材相比,从教材结构上看,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的要求,新教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它以学生兴趣为触发点,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期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研讨探究问题,并能得出自己的认识。虽然新课程强调老师少讲,甚至出现了江苏洋思中学“老师只讲十五分钟”的观点,但不可轻视的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离不开我们这些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一线老师,而导语就是激发兴趣的金钥匙。

二、什么是导语

在《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一书中,有对导语的相对科学的定义:“导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据此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导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导语只不过是教学的一个附属部分,可有可无,这是对导语功用认识的一种错误观点。实际上导语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境界。导语就好比是教师给学生的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三、导语的功用

具体来说,有如下功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那么利用导语设计教学方案,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教师设疑:今天我班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谁呢?我们请他闪亮登场!(马丁·路德金的图片)他是谁呀?一起说(马丁·路德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扬起了导语的风帆,学生乘着课船在老师知识的风力下,顺利地到达了知识的彼岸。

(二)提高散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注意提高学生的散发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容易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老师推一步学生就走一步,没有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散发思维能力。要提高散发思维能力,就必须有目的地设计教案。那么利用导语法参与设计,就能起到催化作用。如教授《孔雀东南飞》时,我问学生:“《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待夫家的不公正待遇选择了忍耐,这是否意味着在以夫权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其他选择呢?”学生说:“不可能。”我说:“那会选择其他什么样的方式?”有学生说:“离婚呗。”我说:“那个年代还没有这词。”又有学生说:“据理力争啊?”我说:“那个年代是不允许女子辩解的,因为要讲孝道。”学生说:“分开过,眼不见心不烦。”我说:“这方法可行,只要你不拍被邻里戳脊梁骨。”后来我总结说:“大家说了几种方法在现代可行,可在古代那是万万行不通的,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刘兰芝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这样的导语,既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刺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起学生兴趣,从而形成了散发思维习惯,提高了能力。

(三)画龙点睛,抓住重点。重点是一节课的命脉,任何一节课都有重点,难点。而这重点、难点恰是授课的关键环节。课题就是一节课的命脉,教师如能从课题入手设计导语,这对帮助掌握重点和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游记类散文时,我经常用以下导语:“山水游记类散文多是作者借描写山川美景,抒情说理,表达自己人生观的文章。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抓住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以及借景物抒发的情感。”通过教师画龙点睛抓住重点,可以为学生学习新课指引方向。

四、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二)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用情感性语言来感化学生,这些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议论,枯燥的言词效果要好得多。”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三)导语设计兼顾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五、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方法

(一)导语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

1.我们刚学过《沁园春·长沙》,大家知道这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那么,《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和这首词相比,不同点在哪里?(学生讨论)

《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这首词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大致如下:

(1)《词二首》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词二首》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我们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要牢记这些特点。下面我们来听一下播放本诗的朗读录音带。

评价:这则导语融新奇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既让学生有所思考,又概括了本诗的特点。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那是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被关在上海看守所里的诗人,看到铁窗外的飞雪,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喂养大的保姆,写下了这首充满真挚之情的诗篇。这虽是一篇抒情诗,但有着较多的叙事成分,而这些事正是诗人童年到少年生活的记录,因而这是一首带自传性的抒情诗。诗篇回忆了自己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的一生,充满了怀念、感激、赞美之情,正如诗人后来回忆说:"《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这里的感激之情,不仅是一般乳儿对乳母的感激之情,而且表现了诗人的进步思想、民主意识和反抗精神。他歌颂保姆大堰河,感激大堰河用乳汁养育了他,更感受到是劳苦人民用血汗创造了财富,养育了人类,进而歌颂了像大堰河一样的广大的中国劳动妇女,同时愤怒地诅咒了造成大堰河这样的劳苦大众悲惨命运的"不公道的世界"。诗人对大堰河的爱和对黑暗社会的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的。

评价:这则导语符合美感性与情感性的要求,教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艾青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沉浸在作者爱恨交织的情绪中。

2.上海程红兵老师这样导入:

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的吻是最甜蜜的吻,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爱。1933年,艾青因参加爱国斗争而被捕入狱,他在狱中睹雪思人,想到的却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保姆——大堰河。大堰河与艾青虽然不是母子,却有着胜似母子般的感情。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艾青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于是找来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艾青的命克父母,艾青于是被送到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一直到5岁时,艾青才被领回到自己家,而且艾青的父母不许艾青称他们为“爸爸”、“妈妈”,而称“叔叔”、“婶婶”。在自己家里,他倍受冷漠和歧视,而在大堰河家里他倍感温暖,两相对照,他更加怀念大堰河。诗人用一支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自传性的抒情诗,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抒发了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分析形象,体会感情,正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通过教学,学一点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下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1、第2两节。

评价:这则导语集情感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既有作者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又有课文背景。

六、导语设计方法举例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悬念激趣式。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姜伟老师的一堂课《烛之武退秦师》,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再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课文时,可说:“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如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设置悬念导入。

(二)串联照应式。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面点过渡式。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后人传唱。”

(四)对联引入式。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用对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震耳,弹雨淋头。”学生读了对联,会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再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理解文章就方便了很多。

(五)概括留白式。国画中的“留白”有着无穷的空间,使人无限遐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以便能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在教学《赤壁赋》,可以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窦娥冤》时,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三桩誓愿,它们是哪三桩呢?又是为何而发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领略元杂剧的魅力吧!”

(六)情境创设式。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1]卢梭.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

[2]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华化出版社,2000.

金琅,女,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2011-02-09

猜你喜欢

大堰河艾青导语
导语
艾青《我爱这土地》
阳光
艾青来了
本期专栏导语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导语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