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农牧区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1-08-15张碧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农牧区南疆双语

张碧兰

(和田县巴格其镇中学 新疆和田 848000)

南疆农牧区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碧兰

(和田县巴格其镇中学 新疆和田 848000)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和田地区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论证了在一个单语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长期性和有效途径。

语言环境;师资建设;双语教学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地区。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校基本上采用本民族语授课加授汉语课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南疆农牧区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缺乏汉语交际能力,无法流畅地阅读汉文课文,以及理解其文章精髓和思想,缺乏与外界交流,在这种封闭式教学当中,必然造成学生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学习成绩、特别是理科成绩极不理想,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对南疆农牧区中小学的双语教学的认识

笔者在和田地区农村多所中学长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南疆农牧区中小学的双语教学谈几点认识:

和田地区是新疆汉族人口比例最低的地区,仅占当地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三,可以说在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公共场合等主要使用维吾尔语,维吾尔语的交际功能大于汉语。期间也使这里的汉民族逐渐掌握运用维吾尔语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第二语言,维吾尔语相对比较强势,因此,在维吾尔语环境条件下实施双语教学的难度可见一斑。

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双向互动的教育,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平。据调查,家长的学历层次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的家长占了很大比例,低水平的文化程度首先就限制了家长的教育态度和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从而影响到其所能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并限制了其支持和鼓励孩子学习上进的力度。教师们普遍反映,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监督就是其具体表现。这里学生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农、牧民,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高,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无意让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辅导班、兴趣小组,不注重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普遍不高,存在上学无用的思想,宁可让孩子在家从事简单的家庭劳动和农业生产,也不愿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的思想,这就必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害怕学习了第二语言不能够对本民族语言继承和发扬,因此,在学习上辅导不了学生,也不能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课余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和田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村和牧区。学生家庭所在地形成小的民族聚居环境,家庭用语和日常用语大多用本民族语言,上学之前基本上不懂汉语。所以,这些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中小学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南疆农牧区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实际情况看出,在学校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双语教师不能胜任教学,相当一批不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教师给双语班授课。按双语班教学要求,双语班除母语语文以外,其他各科全部要用双语授课,而许多双语教师汉语表达能力差,无法正确表述课文内容而直接用民族语言授课。同时,双语教师在结构上严重短缺,尤其是汉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等科类教师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汉语语言环境,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低,听课有很大的困难。

2.双语教学培养模式不能一概而论,2009年和田地区双语教学模式,从“模式一”到“模式三”的大转弯,双语版教材改为汉语通用人教版配套教材,对南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学生来说,这套教材难度大,不符合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使用,脱离了当地民族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笔者在某乡中学调研时,从这里的双语教师处了解到,汉语语文教材中《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级典故“围魏救赵”的内容是什么时,这些双语老师都无法正确表述其内容。老师况且如此,学生又如何学习呢?

3.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整体师资水平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少数民族教师都不能用汉语授课,同时这些教师占编占岗,一方面导致学校教师超编,另一方面导致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编制,双语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

4.双语教师严重短缺。和田地区从2004年开始陆续招聘数批汉族教师补充到当地农牧区中小学任教,大大提高了当地农牧区中小学汉族教师的配比,也提高了当地中小学学生的汉语水品。但在这些新招聘的教师中有相当一批人是内地省份和北疆的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不懂维吾尔语言,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存在语言障碍,工作难度大。此外,农牧区中学的定向招聘的教师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住房困难,特岗教师不能按时入编,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日常生活条件差且不方便。这些都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些教师思想不稳定,辞职现象时有发生。

5.双语教师培训方面的问题。实行双语教育的一个前提或要求是,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这样教师足以在任何时候用汉语授课。同时也要求教师最好能够懂得学生的母语,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由于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多数学校派出去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是不能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中的双语教学骨干反而没有机会参加培训。而且,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回校后依然不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口语表达方面问题特别突出,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从学校师资队伍和双语教学模式上看,双语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存在较大差异。就和田地区而言,只有少数懂民族语的汉教师,绝大多数是民考汉或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这些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普遍并不高。虽然通过参加强化培训,但从双语教师教学质量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汉语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双语教师的要求。

三、改进建议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双语教学当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家长教育意识,在监督、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家长的作用。指导家长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养成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的习惯。鼓励家长通过家庭活动或课外活动参与他们子女的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家长会议,丰富会议内容,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征求意见等。有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农牧区双语教学的质量肯定会上一个台阶。

2.结合南疆农牧区中小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南疆农牧区基本以维吾尔族人口为主,主要适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汉语言环境,应根据南疆农牧区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合“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使用“模式一”的教学方法。

3.营造语言环境,双语班学生基本来自农牧区,学生的汉语学习和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主要靠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扩大课堂教学的外延就十分重要。因此,应该积极开辟第二语言课堂,把学校、班级、校内外等因素加以整合,创造一个学与用结合、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良好双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而新课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练习方式等都是在满足学生学习这一目标的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记忆和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要加强课程设置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4.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增加培训名额,延长培训时间。能够将真正的“双语”骨干教师送出去进一步加以培训,并加强口语表达方面的培训。解决“双语”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严格制定“双语”教师选拔的条件和程序,制订统一的培训教学计划和管理办法,制订参训学员的选拔办法、结业考核办法并监督落实,制订参加培训的教师结业后教学安置工作的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校的经验交流学习。完善考核制度,教师培训应该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学习提高为主,应尽快制定出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能力考核标准,定期考核教师。对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应该坚决转岗。

目前,我地区正在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双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随着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出现新的局面,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将大大提高,从而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方晓华.新疆南疆地区如何更好地推进双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4).

[2]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M].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0).

[3]赵霞.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M].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2).

张碧兰(1979-),女,陕西宝鸡人,和田县巴格其镇中学汉语教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

2011-02-26

猜你喜欢

农牧区南疆双语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筑梦南疆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