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2011-08-15崔永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驻马店英汉礼貌

崔永杰

(驻马店教育学院外语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崔永杰

(驻马店教育学院外语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同的委婉语表达方式。本文从委婉语的使用情形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委婉语在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的异同点,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委婉语;文化;语境;对比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以及表达情感的工具。为了顺畅的进行交流,人们要尽量避免直接使用那些表示令人不快的事物的词语或让人产生不安、恐惧或厌恶等情绪的词语,也因此人类语言中出现了委婉语。委婉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民众的素质,在人际关系中起着“润滑”的作用。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其委婉语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英汉委婉语对于掌握两国语言文化异同、实现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

《牛津简明词典》(1976)将“委婉”(euphemism)定义为“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 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即“用温和或模糊或迂回的表达来替代刺耳或直接的表达这种被替代的表达。”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语言,均属委婉语。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同之处

(1)都与禁忌有关联。英汉委婉语的产生都与言语禁忌有着必然的联系。言语禁忌源于人类文明早期,那时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认识不够,对人自身的认识也不足,常常因感某种神秘力量而心怀恐惧,在口头语言表达上为一种不愿言、不敢言,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语言的禁忌,但因相互交流的需要,有时又不得不表达出此种意思,于是人们逐渐学会了用避讳的话委婉地表达;委婉语也因而产生,并被广泛应用。例如:死(death)这个词是人们最忌讳的,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们总是寻求一些不伤及感情的或中性的词汇来表达它。像汉语中的有了“升天了”“与世长辞”“谢世”“圆寂”“亡故”“老了”等说法,而英语中同样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表达语,如:go west(去西方),beat rest(安息),return to dust(归尘之土),run one’s race(跑完自己的赛程),be no longer with us(与我们永别),go to heaven(上天堂)等。

(2)都能体现语言交流中“礼貌”与“高雅”的一面。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日常生活中,太直率的语言常常显得粗俗、不雅,因此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委婉语展现说话者本身的礼貌与涵养。如:汉语中当我们见到一个肥胖的人,出于礼貌我们常说“你长得真富态”而不说“你长得好胖”。英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像肥胖的(fat)人,常用plump,stout,out-size或over-weight来形容以示礼貌。再有如:想去厕所时,人们通常不会说去“尿尿”(to urinate or defecate)。汉语中常说“去方便”“去洗手间”“去一号”。英语中常有类似的礼貌用语“去洗手间”(go to the bathroom),“有事”(do business);“方便”(answer nature’s call)。

尽管现在人类文明已经比较进步,但在公众场合当涉及到人类的一些生理行为、生理现象等羞于启齿、令人难堪的话题时,由于它们被认为是猥亵、肮脏、低俗的,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常用含蓄、高雅的词来代替。如妇女行经(menstruation)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汉语中称“来例假了”、“大姨妈来了”、“好事来了”等。英语中则也成了in her period(在周期中),those difficult days(艰难日子)等。

(3)都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语域性。

第一,时代性。语言的变化取决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委婉语或委婉表达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英语中对“黑人”的称呼,在美国一直从“Negro”到“black people”,再到现在的“African American”,这些都是随着美国黑人的人权运动而改变的。妾(concubine)和情妇(paramour)的委婉语是mistress,到了西方“性解放”的时代,人们便大言不惭地美其名曰unmarried wife,“情妇”摇身变成“妻子”。由此可见,使用委婉语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断变更,理性的思考代替了神秘的掩饰,一些所谓“肮脏”的字眼登堂入室。在中国封建时代,社会阶级分明,对朝中天子或家中尊长,国人都心存敬畏,不欲直呼其名,而改用别的话来表述,这叫做“名讳”。如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为避家讳“桐”字,把梧桐树改称作白铁树。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名讳”也逐渐在消失:如豫剧名师“常香玉”,孙女“小香玉”。豫剧申派大师“申风梅”,弟子“申小梅”。

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就表现为语言的地域差异。例如,广东潮州人言语间就讳说“三”字。否则,祸不可测。故当地人称三点钟为两点六十分。湖北天、沔一带,人们以为“六”是不吉利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绝对不能是“六”。当地人读“六”为“禄”音。因而“六”有“满禄”,即“死”的意思,所以忌讳。畲族某些集居地禁忌书写“九”字。遇“九”字一律改写作“仸”。据说与畲族祖先为神犬的神话传说有关。“犬”与“九”形近,故忌之。英国也因地域不同,委婉语表达不同。我们知道英国(也即大不列颠)由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威尔士(Wales)及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组成。英国人传统上喜欢让人称为英格兰人、格兰人、威尔士人及或爱尔兰人,不愿意通称做英国人或不列颠人。可见同一社会习惯,要回避的事物,也因地域不同说法不同。

第三,语域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的人委婉表达也不尽相同。例如,汉语中若询问人的年龄,小孩的话我们可以直接问“几岁了?”,青年人我们可以说“多大了?”,问年轻女子我们还可说“你芳龄?”,年迈的人我们说“你老高寿?”。英语中也因语境不同委婉语各异。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s nose,to freshen up;男士则可能说to go to the toilet, to relieve oneself because nature calls 或nature is urgent;而小孩则可能说make number one,go to the pot.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之处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不同,导致了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委婉语上亦是如此。在中国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一向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再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先生,老师傅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所以英国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于是一些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second childhood(第二次童年),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old age”(长者,前辈)和“senility”(老态龙钟)等。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使用委婉语的意图大致是相同的,即:使语言变得更加文雅礼貌,易被接受。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两种语言使用委婉语的情景并不完全相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必须对委婉语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使用时也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否则随便使用委婉语只会显得荒唐、滑稽、适得其反。

[1]曲谚斌.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辞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彭文钊.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J].外国语,1999(1).

[4]郑立信.从委婉语的应用看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A].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5]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江希和.现代英语中的委婉语[J].现代外语,1983(3).

崔永杰(1985-),女,河南西平人,驻马店教育学院英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02-12

猜你喜欢

驻马店英汉礼貌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驻马店的启示
驻马店的呼唤
小猴买礼貌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天地图·驻马店公众版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