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可行性策略

2011-08-15陈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译者大学英语教学

陈艳

(贵阳医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25)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可行性策略

陈艳

(贵阳医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25)

本文根据大学英语中翻译出现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和阐述,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策略。

翻译教学;现状;可行性策略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离不开翻译。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目的要求提高学生英语实用技能。2007年1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增添了翻译这部分新题型,与以往作为四级考试备选题型之一的英译汉不同,新题型的翻译改为汉译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题型的考试形式是要把句子补充完整,占卷面总分的5%。这充分说明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翻译技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翻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的现状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策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2.1 学生的心理因素。思维传统从根本上说,指人的思维停留在某种概念中而形成的封闭“思维圈”。这个思维圈一旦行成,人们观察事物就有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他们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察一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在接触第二语言的时候往往会先入为主的使用母语的使用。比如: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很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常是按照给出的中文翻译一个中文对一个英语的翻译法。举世皆知的把汉语的“哪里,哪里”翻译成英语的“Where? Where?”;把汉语中的“不用谢”翻译成英语中的“No Thank you”。

另外,学生在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最常见的难题是能理解或者大概的理解其意思,但是无法用中文把其翻译过来。很多学生认为翻译单词和句式就是只要会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知道单词和句子个别的常见的意思。而实际上,对于翻译句子或者文章来说,这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可能是无济于事。

2.2 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

第一,片面的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把重点放在一些难点的和生疏的词上;在句型上也会过多的关注一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比如:“It was a serious charge: a girl so brought up be adequately provided for”,在这个句子中charge的意思就不能理解为“掌管”而应理解为“负担”;“must be adequately provided for”如果理解为字面意思的“必须充分地提供生活生计”的话反而让人无法理解。因此,把译文翻译成“这个负担很重,由我们来抚养一个姑娘,吃的穿的都得像个样子。”这种笼统但实在的表达更易让人接受。这些简单的小词在学生自己进行翻译训练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大伤脑筋。于是,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译文就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英语译成汉语时,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

第二,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翻译教学中,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通过译例句来阐述一些翻译的理论和技巧。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一个句子是只包含了一个或者是几个技巧的。通常都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甚至于还有很多文化的知识,谚语,俚语,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片面的知识结构是无法完成对句型以及文章的翻译的。

2.3 教材的单一。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材中都编有英汉互译的句子以及段落,应该说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练习的机会和材料。这些句子一般来说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型的一个模拟。但是针对于篇幅比较长,学生有时很难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而不少教师因为时间紧等种种原因或者简单地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或在课堂上简单的对一下答案,甚至直接用投影仪把答案防在屏幕上让学生自己核对。这样一来,基本上翻译的练习也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更别说有技巧的训练了。

三、可行性的策略

翻译学习的策略是指学生对翻译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即包括直接作用于翻译学习的特殊思路也包括间接支持翻译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任何教学都是双方的活动,同样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则是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前进的一个指南针。

3.1 学生的新认识。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应积极的划分自我意识迁移和非自我意识迁移。所谓自我意识的迁移是能够有意识地评价审视自己的语言输出。所谓负迁移实际是学生在缺少自我评判标准和意识情况下创造融合的进步阶梯。迁移意味着带着母语的习惯旅行,这种习惯对英语学习者是最常见的。要学生在第二语言的使用中完全的忘记母语对大部分的学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不用谨小慎微的运用。实际上越是大胆实践的人,越是敢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创造性融合的人就进步越快。实际上语言学习就是一个融合过程,再在融合中提升的过程。翻译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它不是按照字典的解释和语法书的条文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一句话,一篇文章的翻译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活动,产生不同的翻译。但是有一点,翻译句子或文章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能死译。

3.2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第一,适当的教授翻译的方法。(1)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刘宓庆,1987)翻译方法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卡特福认为,根据翻译的范围,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根据翻译的层次,即语法,词汇,语音,词形等可以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根据语言额等级,即词素,词,短语或意群,分局或句子,可分为逐词翻译法(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廖七一,2001)这个也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方法。两千多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整个翻译史就是一部直译和意译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的历史。要防止进入以下两种误区:不知道直译该“忠实”到哪一步,放任直流,导致出现“胡译”,所以要注意死译与直译,意译与胡译的差别。同时直译、意译时又要贯彻“能直译便直译,不能直译便意译”的大原则。

第二,归化和异化。纵观中国和世界的翻译史,归化(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foreignizing method)早有不同的名目涉及过。但座位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1995年由美国的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提出的。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接受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而异化法要求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原作者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和异国的情调。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归化和异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文化和美学领域。(孙致礼,2003)我们也可称归化和异化为读者中心法和作者中心法。阐释学派的施莱尔马赫指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本族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以读者为中心(reader-centered)的方法,译者假设原作者可以用其熟悉的译语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翻译的目的是使外国作家像本国作者那样写作和交流。译者的任务是缩短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间的距离。第二种是以作者为中心(author-centered)的译法。译者通常弥补读者对原文认识不足,把自己对原文的认识而取得的意念和印象传达给读者,将读者移进译者的视点,从而是读者根据译者提供的语言形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改进翻译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教授太多,学生实践太少。教师的动机固然是好的力图讲明道理,但客观上却忽视翻译活动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翻译教学必须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批评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既让学生完成翻译练习后继而对译文进行自我或者相互间的评改,在此过程中培养起应变,创造及鉴赏能力,提高翻译水平。(2)“推理方法”翻译时常会遇到生词,在平时学生可以借助词典或一些工具。但到了考试的时候就要借助推理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如从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推理;从作者的暗示及上下文线索中进行推理;根据逻辑指示进行推理;利用文本中的解释和定义对某些词句进行推理等。(3)“语境法”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予以确定,从选词造句到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都离不开语境。教师在学生翻译实践时,不但要理解全文,紧扣语境,反复琢磨,译语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准确传神。(4)“多样化”翻译训练应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用书面材料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

四、结论

翻译技巧是语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翻译教学有机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1]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J].中国翻译,2003(5).

[2]孙致礼.译者的克己意识与创造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0(1).

[3]严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6).

[4]张梦井.比较翻译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

陈艳(1979-),女,贵州贵阳人,贵阳医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法。

2010-11-27

猜你喜欢

译者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