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社团管理机制探讨

2011-08-15王瑞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社团管理者成员

王瑞霞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江苏苏州 215104)

管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社团管理机制探讨

王瑞霞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江苏苏州 215104)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引出对学生社团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笔者从实践出发探讨促使高校学生心理社团高校运转的管理机制。

心理社团;高校;管理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心理社团是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级,如何管理好这个团队,让这个团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添砖加瓦是每一位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心理社团的独特性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具有与其它社团一样的特点,例如以学生自发组织为主,有较强的群众性,管理组织较松散,可操作性强,有很强的创造性等特点。心理社团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备其特殊性。

1.隶属管理部门的多重性。高校心理社团一般分属两个部门管理,一方面属于学校团委管理,另一方面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管理。团委作为学校各种社团的管理者,其管理具有统一性和宏观性,属于政策性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心理协会的指导具有专业性和微观性,属于知识性指导。心理协会的管理部门多重性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社团成立宗旨的理念性。心理社团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它不以培养或发展某一具体技能(如轮滑、话剧等)为协会成立的目的,而是以一种理念(如全人发展的理念等)为协会成立的目的,因此心理社团的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它总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参与的同学去体会幸福,体验心理成长。

3.社团成员的活跃性低。据笔者工作几年的观察看,和其它社团成员相比,心理社团的同学大部分比较安静、内敛,但在一定的指导和组织下,他们也非常积极,想通过实践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其他社团成员相比,心理社团的同学更喜欢安静的、内省的、体验式的活动,而不喜欢激烈的、冒险的、热闹的活动。

二、心理社团的健康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高校心理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之一,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成为高校校园生活的亮点之一。参加心理社团的学生因为参与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而学习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知识,进而提高了自身能力,完善了自我人格。高校心理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精神。学生社团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众多公平竞争、拼搏进取的机会,为今后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做准备。

三、高校心理社团的管理现状

高校心理社团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社团之一,其管理现状具有和大多数社团管理一样的特点,例如管理松散、团体凝聚力不够、社团活动单一等特征,下面从五个方面阐述高校心理社团的管理现状。

1.心理社团自身定位不准确。根据管理心理学理论,一个团队只有在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高校心理社团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他们一方面想象话剧社、轮滑社等社团一样具有自己特定的一项活动,能够让大家都参与的活动,另一方面,自身是心理社团需要安静的思考和内省。这使得带领社团的领导者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活动来进行团队建设。笔者在指导心理社团的几年中,发现社团会长因为不知道社团定位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而推出的各项活动就不具有一致性和吸引性。笔者认为,心理社团的理念是促使参加同学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首先要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其次再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竞争性的、启发性的活动。

2.心理社团领导者素质不高。心理社团在有的高校因为宣传得力,成为高校的主要社团之一,而在有的高校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社团。心理社团具不具备影响力与心理社团领导者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一个社团要想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同学参加,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社团领导者素质高往往懂得如何吸引同学和如何做心理社团的宣传。目前高校心理社团干部因身兼数职,或者因为被委派担当心理社负责人,而不认真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或者有的社团干部本身比较内向,不具有号召力等,使得社团发展受到阻碍。

3.心理社团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机制。心理社团作为一个具有明确形态的团队,其管理一定有团队管理的特点。但高校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社团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学生组织,因此目前的高校心理社团大多缺少科学的团队管理机制。例如,社团领导不具有民主性,什么活动都自己说了算。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通,往往举办的活动只有部分同学参加。团队要有核心领导者,还要有踏实肯干的社团成员。社团成员可以分为核心层、积极参与层和边缘观望层,目前很多社团管理者过于重视边缘观望层同学的意愿,而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总是想让边缘观望层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社团的各项工作,这样势必造成心理落差,进而影响自我工作成效的评价。社团管理者要积极分清心理社团成员的特点,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积极团结积极参与层同学,同时吸引边缘观望层的目光,形成三个层次的凝聚力。

四、管理学视野下心理社团管理方法探讨

高校心理社团是典型的自我管理团队,要在管理中明确发展目标,形成社团文化,培养高效能团队领导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邀请专业老师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心理社团的长效发展。

1.明确社团发展的大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在发展中积淀社团文化。心理社团是以大学生的全人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社团,在这一大的目标指导下,结合本校发展方向和学生特点,制定具有本社团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目标是凝聚人心的向心力,是参与到协会里同学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构建了一种价值观,塑造了社团文化,让会员能感到一种无形的积极的向上的气氛。无论是干部还是会员都能朝着这个愿景努力,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在社团发展中依据社团目标寻找社团良性发展的依托点、凝聚点、闪光点和结合点,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用社团文化来塑造人,凝聚人。

2.提高领导者素质,注重社团骨干培养,强化日常管理。心理社团作为一个典型的自我管理团队,在管理中要遵循一般的管理原则:民主原则、沟通原则、疏导原则、自律原则。在管理学视野下,自我管理团队的高效运作需要具备多种因素:一个高效能的团队管理者,一个管理者为核心的骨干团队,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效的团队管理者不仅对心理社团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而且能团结社员,了解社员的心理状态和能力,能及时分配各项任务到合适的社员,使每位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中都能锻炼自身能力。高效的社团管理者是心理社团能否稳步发展的关键。仅仅有一个高效的社团管理者,社团的各项活动还是没办法开展,还需要形成一个以社团领导者为核心的社团骨干成员,骨干社员认同社团管理者的观点和想法,能迅速执行社团管理者下达的各项任务,并能对各项活动开展的结果提供正确及时的反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理社团作为一个组织,还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组织行为,使参与其中的同学都能体会到组织的权威性和领导力。因此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为心理社团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保证。在笔者指导心理社团的3年多时间里,从最初的心理社团因为缺乏高效能的社团管理者而极度依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到现在心理社团的领导者可以自主举办各项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动,笔者深刻体会到一个高效的团队管理者对社团的影响之重大。

3.完善社团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与高校其它机构相比,心理社团更像一个“非正式组织”,在这样一个相对松散的团体里,更需要巧妙的激励机制来团结团体成员,凝聚团体成员。一个组织能否高效运转和长久发展与这个组织具有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和完美的激励机制息息相关。评价体系是实施激励机制的标准,笔者所指导的心理社团评价体系是社团成员对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对社团骨干成员则看其对社团管理者的团结程度。笔者指导的心理社团从最开始一年的笔者仅仅抓住各项社团权利到现在放权给社团领导者的转变,更体现了心理社团作为一个自我管理团体的特点,笔者所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仅仅为社团提供各项活动的场地支持、经费支持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抽取一部分部门经费作为社团评优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心理社团成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自从实施了奖励机制之后,心理社团的各项活动开展非常顺利,社团成员的参与程度也逐步提高。

4.加强心理社团成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团队凝聚力。参加心理社团的成员往往对心理知识有浓厚兴趣,一方面他们想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更多的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助人愿望,想帮助同学解开迷惑,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同学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适当的心理团体辅导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社员的个人心理素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助人的能力,有效地开展活动。笔者在学院2008级同学中尝试了此项培训活动,先对2008级各个班级共60名同学进行了心理团体辅导的专业培训,然后让这些同学到自己的班级开展类似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让他们有一种角色定位,有一种组织归属感,同时也让他们锻炼了领导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专业培训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

[1]宋家荣.高校学生社团功能定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P121-122

[2]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聂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

[4]陈晶.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P52-54.

王瑞霞(198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咨询。

2011-01-14

猜你喜欢

社团管理者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