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鸡西
——鸡西市鸡冠区社区文化建设浅议
2011-08-15张飞燕
张飞燕
(鸡西大学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幸福鸡西
——鸡西市鸡冠区社区文化建设浅议
张飞燕
(鸡西大学 黑龙江鸡西 158100)
随着鸡西市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如何根据鸡西地区现有情况推进具有自身特点的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鸡冠区;社区文化;文化定位;建设方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逐渐向社区转移,社区的环境和社区氛围对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对城镇建设、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美好家园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鸡西市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如何根据鸡西地区现有情况推进具有自身特点的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情况
鸡西市城市中心区——鸡冠区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设7个办事处40个社区。近年来,鸡冠区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社区建设摆上了重要议程,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破创新的工作原则,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推动,使得社区建设实现了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2008年以来,不断强化硬件建设,积极筹集社区建设资金,现已自有31个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达205平方米,24个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公安、司法、劳动、民政、卫生、计划生育等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统一进驻社区,方便了广大居民的需求。社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撑,它不是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而是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鸡西市委书记王兆力深入到鸡冠区进行调研时就曾强调:社区是居民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的地位越来越高,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人员配备、职能定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在加强社区建设中强化服务百姓、促进和谐职能,使社区更加贴近居民、方便居民,防止社区的行政化和官衙化;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现行的社区职能,准确界定社区与街道办事处及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目前,鸡冠区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活动场所缺乏、硬件设施不够充足。虽然为提高社区的服务功能,个别社区成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四室一厅”,即居委会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文体活动室和“一站式”服务大厅,达到“六有”,即有标识牌、有党员活动室、有电教设施、有情况介绍、有党建制度、有学习资料,但整体来看,各社区办公、文体活动用房面积也仅满足基本要求,个别社区严重缺乏文化活动场地,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标准,也缺乏监督、落实机制。另外,由于资金来源不够充足,一些社区无法开展或参加一些大规模的文体活动,使大家对社区的文化活动少有参与以致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淡薄。
2.活动形式趋于单一、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鸡冠区社区文化活动目前还缺乏特色,没有全面照顾到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儿童居民的整体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待进一步挖掘。参与活动的大多是以老年人的状况在一段时间内要加以改变,并转变成年人对社区活动参与度不够的局面,让大家真正都融入社区大家庭。
3.缺乏管理人员和专业指导人员,发展不够平衡。各社区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状况,社区工作人员来源复杂,管理不够集中,涉及的工作面又比较大,个别社区就可能无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更谈不上组建主抓社区文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条件的社区和没有条件的社区差距较大。
二、社区文化定位
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城市工作格局调整的系统工程,已经超出了过去任何单个部门、单项工作的范畴,是一个由城市政府统一筹划、市场运作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而鸡冠社区的经济发展从不太发达到小康到全面小康乃至现代化,需要一场科学意义上的改革,这场改革要以理性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和理念,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这其中,离不开社区文化的参与和引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因此我们的社区文化一定要以彰显人为本的时代主旋律,一方面大力弘扬鸡西人精神,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和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城镇社区文化品位,以良好的环境造就人、熏陶人,使现代化的社区建设和现代化的社区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利于其更好发挥提高公众素质、培育公民意识、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实践社区自治等一系列作用,真正成为传播精神文化的阵地、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推进文明建设的窗口。
三、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整体方略
1.思想要重视。首先,市、区政府部门要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社区文化建设与整体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并提出整体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不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仅仅看作群众自己的事情。其次,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内的成员,如何引导他们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从提高社区居民思想认识入手,培养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让大家不要认为社区文化只是老年人的事情或因自己的工作繁忙而忽视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投入,要知道,社区文化活动是我们娱乐、陶冶情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精神需求的满足及增强居民间了解与友爱的良好途径。
2.资源要共享。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需要较大的且不间断的物力与财力支持,应寻求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投入的长效机制。可以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现有资源,为社区活动之用,同时社区活动又需要社区内这些单位的参与和支持,大家互利互惠、互相参与、资源共享。如:和平小学的图书资源就可帮助园林社区创建较好的图书室,鸡西大学的运动场地就可以被胜利社区用来进行各种比赛及文化活动,而鸡西大学的教职员工有很多就是胜利社区的居民,有义务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3.管理要常规。随着大量社会管理、居民服务和公共事务从政府、企业的职能中分离,转移到社区,迫切要求加强社区的管理职能、社会职能、服务职能的同时,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也成为必然,以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活动要形成常规化的管理和机制,充分发挥以城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龙头,街文化站为纽带,居民小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的作用,文化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和服务居民中的基础地位和平台作用。整合社区文化建设人力资源队伍,根据社区居委会地域面积、户口数量,确定专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者,对其管理目标、工作内容实行全员负责制,实现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无缝隙、全覆盖。
4.载体要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贴近群众所想。在策划举行一项文化活动时,要首先考虑群众的想法和意愿,只有群众喜爱的活动,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才会得到响应。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找寻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做好宣传、组织、发动工作,激发起大家的热情,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在居民中扎根、开花、结果。只有开展贴近居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文体活动,才能充分地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在室内打麻将,使居民群众在社区内能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面达到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自我教育,明理增智,自觉健身,健美增寿的目的。
(2)丰富活动形式。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以小型多样为主。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对象、参与者都是居民群众,而广大居民群众的文化爱好又千差万别,要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就得开展多门类、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家庭文化、门栋文化,以及美术、摄影、书法、健身、科普、工艺制作、花卉、盆景等展示,扭秧歌、卡拉OK赛、舞狮子、耍龙灯、敲腰鼓、踩高跷、小型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近来活跃在各社区的“快乐舞步”就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喜爱和响应。
(3)形成活动品牌。社区文化活动,要树立精品意识,求效果、重质量,注重群众的参与率。为此,就必须注意培养特色活动项目。在创办社区的特色活动项目中,要因地制宜,注意发挥社区社会力量的作用,挖掘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发挥社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优势。在具体工作上应把握几点:一是创办特色活动项目,要有连续性,要长期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二是特色活动要有群众基础,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三是要不断地宣传和普及这种活动形式,使更多的人关心、支持这种活动,从而达到在普及的基础提高的效果;四是在策划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这是使活动富有吸引力所不可缺少的,使社区文化活动真正形成品牌。
[1]周颖.加强新时期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N].池州日报,2010.
[2]覃海东.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N].眉山日报,2008.
[3]王兆力到鸡冠区调研社区建设工作[OL].黑龙江新闻网,2009.
[4]陈洪.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张飞燕(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管理学硕士,鸡西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20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