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结构对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

2011-08-15王素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时体前景语料库

王素芳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 河南郑州 451191)

语篇结构对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

王素芳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 河南郑州 451191)

通过语料库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了语篇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语料来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中的中学阶段这个子语料库。结果发现,在语篇结构中,前景部分的现在完成时标记比例高于背景部分,符合语篇假设。

语篇结构;现在完成时;标记;CLEC

一、引言

作为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中的时和体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时体习得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如今时体习得仍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时体的使用除了受到动词突显度、情状体、时间状语等语言因素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与记叙文语篇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大部分对于时体的研究主要是对一般过去时的研究,而对较晚习得的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取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探讨语篇结构对现在完成时标记的独立影响。通过研究,探讨语篇结构与我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时体使用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英语时体的运用。

二、语篇结构

在关于语篇结构的研究中,记叙文因其所具的独特特征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对记叙文语篇结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把记叙文语篇结构定义为信息结构模式(grounding),认为构成记叙文的事件并不是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线性排列。根据信息结构模式理论,有两种对记叙文语篇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一元法和多元法。一元法认为记叙文的语篇结构由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组成,前景部分的事件是整个语篇的骨架,描述这些事件的句子推动时间的发展,即在时间先后上是依次排列的;背景部分并不陈述主要事件,但为前景事件提供说明或评价等支持性材料。由于多元法在具体研究中很难操作,因此本文仍采用一元法(蔡金亭,2004)。

先前研究都表明,语篇结构是影响时体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具体结果上有分歧。多数研究(例如Flashner,1989;Bardovi-Harlig,1995)发现,标记形式(一般指过去时或完成体形式)更多地用于前景部分,动词原形则多出现在背景部分。这些结果都支持语篇假设,认为学习者在记叙文中用动词形态区分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Bardovi-Harlig,1994:43),唯一例外是Kumpf(1984),该研究得出的不同发现很可能是因为受试过少所致。

三、研究方法

1.语料描述。本文以CLEC中的中学阶段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学生时体使用的情况。由于本研究涉及到的体裁是记叙文,所以我们首先对语料进行了整理,经过多次的分析和判断,将确定的文章作为一个小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924篇文章,共134,240词。

2.语料编码。CLEC将学生作文中所有时体错误标记为vp6,并且对每一类时体错误都进行了编码以标识其错误类别,如shang xia lu road changed [vp6,7-2] into the walk street recently中的编码vp6,7-2意指本该使用现在完成时(7)而错用一般过去时(2)。这样,通过检索vp6,7-?我们就可以得到所有应该使用现在完成时而误用了其他时态的实例。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现在完成时,因此我们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MyFinder检索“have/has(和其相应的缩略形式-‘ve/-‘s)+动词”就可以从原数据库中找到所有现在完成时的使用实例。然后,我们将检索出的现在完成时使用情况分为正确标记或过度概括两类,再将正确标记的现在完成时实例与先前检索出的所有vp6,7-?合并就得到所有应该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必要语境(obligatory context),共得到了346个动词实例。

接着对现在完成时必要语境中的句子进行前景小句和背景小句的区分。结合上下文判断包含限定式动词的句子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前景小句,还是不陈述主要事件,但提供细节或评价等支持性材料的背景小句。

四、结果与讨论

这个小语料库中共出现了346个现在完成时的必要语境。通过总结现在完成时变异的主要变体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现在完成时的正确使用占必要语境的70.8%。在不恰当的变体中,一般现在时占的比例最高(9.5%),接下来分别是非目的语现在完成时形式(7.8%),过去完成时(6.9%),一般过去时(2.9%)和其他形式(2.0%)。其中其他形式中包括了一般将来时、进行时和其他形式。非目的语现在完成时形式是那些在构成形式上发生错误的,包括“have/has+动词原形”或“have/has+错误的分词形式”,这些非目的语现在完成时形式虽然不符合目的语的形式规范,但也属于现在完成时的标记形式。因此,将现在完成时的正确使用与非目的语现在完成时形式相加就可以得到现在完成时的总标记率78.6%(在本研究中称为现在完成时标记)。

我们首先使用卡方检验(X2-test)研究语篇结构和现在完成时变异是否相互独立。

通过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语篇结构和现在完成时变异之间也存在显著密切的联系(X2=13.586,p=.018)。其中恰当的现在完成时形式在前景部分的比例高于在背景部分的比例(72.5%>68.8%),将非目的语现在完成时形式与其相加得到现在完成时标记,它在前景部分的百分比仍然比背景部分高(79.9%>77.1%),而一般现在时形式在背景部分的使用比例比在前景部分的高(14.6%>5.3%)。

从比例上来看,可以发现现在完成时形式在记叙文语篇结构前景部分使用比例高于背景部分,而一般现在时形式在背景部分的使用比例则显著高于前景部分。这说明,本语料库中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记叙文的前景部分倾向于使用现在完成时,在背景部分倾向于使用一般现在时,这个结论与语篇假设的预测是基本一致的。对于语篇结构对时体的影响,蔡金亭(2003)认为语言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认知动因,并且他运用了在格式塔理论中的三条原则――好形状原则、面积原则和闭合原则解释了为什么记叙文语篇结构的不同部分中动词时体形式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具体的可参见蔡金亭(2003)的论述)。本文的结果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解释。这种差别主要是由现在完成时形式和一般现在时形式的性质决定的。具体来说,因为现在完成时形式符合这三条格式塔原则的要求,所以它容易被认定为图形,较多出现在记叙文语篇结构的前景部分。第一,在记叙文现在完成时的必要语境中,事件随时间的推延而发展。现在完成时形式强调某一事件在说话时(或写作时)已经发生,所以一系列的现在完成时形式的用法遵守了好形状原则。第二,现在完成时形式表达的事件有起点和终点,因此现在完成时形式也符合闭合原则。第三,现在完成时形式表达的事件发生在说话之前,它占据的时间跨度比一般现在时表达事件的跨度小,因此它也遵守面积原则;与现在完成时形式相比,一般现在时形式表示说话时发生的动作或持续的状态,它不强调事件的联系性,不表示完成的事件,所以它被认定为图形的可能性要比现在完成时形式小得多,因此它更经常出现在记叙文语篇结构的背景部分,而不是前景部分。最后,记叙文中前景部分比背景部分的突显程度高,就如同图形比后境突显程度高一样。所以,不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前景信息比背景信息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这就是学生在前景部分对现在完成时的运用较好的原因之一。

五、结语

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结合CLEC中中学阶段子语料库,研究了语篇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经研究表明,这个因素对现在完成时标记有显著影响。在语篇结构中,前景部分的现在完成时标记比例高于背景部分,符合语篇假设。本文研究主要是探讨这个因素的影响,以后的研究可以探讨其它因素对各种时体类型的影响,并且可以采取多种研究方法。

[1]Bardovi-Harlig,K. Anecdote or evidence? Evaluating support for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nse and aspect[A].// E.Tarone,S. M. Gass & A. D. Cohen (eds.),Research Method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illsdale,NJ:Erlbaum,1994:41-60.

[2]Bardovi-Harlig,K.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nse/aspect system in SLA[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5,17:263-291.

[3]Cai,J.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Linguistic Factors on the Simple Past Use in English inter lauguage[M]. 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4]Flashner,V. Transfer of aspect in the English oral narratives of native Russian speakers[A].// H. W. Dechert & M. Raupach(eds.),Transfer in Language Production,1989.

[5]Kumpf,L. Temporal systems and universality in inter language:A case study[A].// In F. Eckman,et. al.(eds.). Universal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Newbury House,1984:132-143.

[6]Tajika,H. Variable Patterns of Tense/Aspect Marking in Inter language [D].Ph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9.

[7]蔡金亭.情状体和语篇结构对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The Effects of Narrative Structure on the Present Perfect Use--Based on Corpu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arrative structure on the present perfect use in English inter language of Chinese-speaking learners by using the 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Corpus. The data exploi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ome from the high school student subcorpus of 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resent perfect variation, which supports the Discourse Hypothesis totally. For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variants in the foreground claus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ackground clause on the whole.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present perfect; marking; CLEC

王素芳(1982-),女,河南辉县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

2010-12-03

猜你喜欢

时体前景语料库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国内外满语时体研究回顾
口译时体符号加工机制的动态心理空间解析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体习得研究述评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