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与科研工作耦合运行及导向功能研究

2011-08-15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带头人科研成果

蒋 华

(淮阴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淮安 223003)

0 引言

高校学报的出现,同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适应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教育部教备厅[1998]3号文件《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学报的定位,即“高等学校学报是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因此学报的产生和学报的性质都决定了其与科研有着不解之缘,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高校学报是学校科研的窗口,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科研工作因此也成了各高校最重要的工作,通过科研活动发挥高校学报的纽带作用是高校学报的职责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科研建设与高校学报的关系,试图探索高校学报推动科研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高校学报与科研的关系

科研即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取得感性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提高到理性高度的一种活动。从学报的性质来看,高校学报具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交流功能;二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促进功能;三是教学与科研活动中的人才培养功能。因此,学报与高校科研工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学报刊登并传播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其转化;另一方面,协助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同时,科研成果的发布也提升了学报的质量。

1.1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建设水平的窗口

高校的科研工作成果一般包括发表的论文、专著、教材,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得的科技奖励和申请的专利等,在“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各高校涌现出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效的高低说到底是看科研成果的多少和学术人才的成长。学报是发布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任何一种科研成果都必须通过一种载体来传播,才能让人们了解、认识和应用。学报就是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学报已不仅是一种纸质载体,一般学报都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借助电子出版、网络的搜索引擎,传播的空间大大拓展,窗口的功能更加突出。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借助了学报平台,传播出去,使外界获得了所需的科研成果的科技信息和人才信息。因此,学报也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1.2 科研建设带动学报的发展

学报建设必须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报的学术质量依托的就是所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然而,现今学报期刊和论文数量增长很快,但具有较高学术性的论文却不多,稿件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学报质量和影响力大小的关键,是影响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报主要面向本校,因此,学校的科研兴盛了,科研水平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即学术论文的质量便提高了,学报的学术质量也就提高了。

2 学报在科研建设中的作用

2.1 培育学术新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学报是科研人才成长的孵化器。科研建设的重要指标是是否有一支合理的科研团队。一般而言,一支健全的科研团队,应有1名带头人,3~5名科研骨干和一个包括若干科研助手、事务助手、技术助手在内的支撑体。美国著名编辑珀金斯认为:“编辑工作一部分的意义在于要尽己所能来挖掘、塑造作者的才华。”任何一名学术人才都有一个从默默耕耘到崭露头角再到学有所成的成长过程。在他们默默耕耘的阶段,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一般很难在名刊上发表,他们的第一篇学术研究成果往往是投在自己所在高校的学报。学报编辑综合专家的审稿意见和学术论文的规范,提出修改意见,要求他们对尚不成熟的论文进行修改。这一修改过程使他们的学术表达能力和论文的学术性得到提高。第一次科研成果的成功发布可以激发他们潜在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继续攀登,有足够的自信再度提笔写作,从无名到知名。学报为这些潜在的科研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学术平台,许多年轻教师都是通过在学报发表科研成果成长、成熟起来的。

2.2 推动高校科学研究,使学报与本校科研水平协同发展

学报是科研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展示,也是科研人员思想的表达。作为人才密集、研究条件良好、科研信息充沛、科研课题多、成果丰硕的高校十分需要一个传播者来繁荣学术。首先,学术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于科学研究的成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报作为文献资料对学校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主要工具之一。任何一个科研课题开始之前,都要查阅科技文献,全面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并从前人的工作中吸取经验和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收获预期的成效。其次,学报能以最快捷的速度传播本校的科研成果,从而获得首发权。无论在哪国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都会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因此,尽快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他人也在研究相同项目时显得尤为重要。学报是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学术研究成果一经刊载就确认了发明权,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越早发表,就越有利于成果的转化,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方高校学报用稿的“内向性”特征十分明显,因为学报是学校主办,对于学校的科研成果就有着义不容辞的优先发表的责任,如果这些科研成果投向校外的学术刊物,则优先发表的可能性就较小,这样就延缓了科研成果的发布,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利用和转化。再次,学报还能催化科研建设的成熟。学报若能就学校科研的地域性、特色性设置栏目,并对该栏目涉及到的科研成果连续、集中地进行发布,将形成聚焦效应,有利于提高这一科研方向的成果的知名度,促进科研建设的成熟,同时也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可见,学报对一所高校肩负着学术的引导作用,学报工作者不能只是消极地等待稿件,应主动与学校科研团队建立互动关系,稳定作者群以至稳定稿源,使学报与学校的科研水平同步发展,甚至超越本校的科研发展。

3 学报在培养科研人才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3.1 引导进行学术争鸣,促进科技创新

有人说:“办好一本刊物,就是举起一面旗帜,它可以弘扬一种精神,推动一种社会思潮,倡导一种学风,团结和造就一批学人。”作为高校主办的学报,必须配合本校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来创办栏目,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学报工作者必须有开放的眼界,跟踪本校优势学科和科研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最新成果,积极组约最新研究成果稿件。学报工作者还应善于组织学术活动和座谈会,不定期地组织兄弟院校、各相关院系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以及有潜质的人才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科研动向,介绍学报的选题意向,与他们共同策划选题。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不同的学术流派通过学报这个媒介得到交流和讨论,从而拓宽本校学术带头人及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获得更高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写出更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推动学报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学报应突出高校的重点学科,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及时发表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引导科研人员的科研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外学报部门还应与学校科研部门合作,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横向联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对横向项目进行挖掘,既能培育科研人才,又可以开发稿源渠道。

3.2 培育学术栏目主持人,扩大科研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

搞科研关键是要有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是影响科研建设的最关键因素,课题带头人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一个优秀的科研带头人往往能带动一批人的成长,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在自己周围,并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在某一学术领域中形成一定的集团优势,逐步确立在该领域的重点科研地位。作为科研带头人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外,还应具有立于学术前沿、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的能力。但是,一般高校的科研带头人的视野或多或少受到学校或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学报可以设立学术栏目,邀请本校科研带头人担当栏目主持人,借助学报联系国内外同行专家探讨和交流感兴趣的课题,在学报上设立论坛进行切磋,长此以往,有利于本校科研带头人的成长以至带动一支科研团队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也尽快地树立起他们的学术权威。

4 结束语

高校学报是整个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既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但又不是教学科研的附属品,而是教学科研的深化和延伸。高校学报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渗透、耦合运行,两者在相互融合中达到互动,在互动中融为一体,不仅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而且有利于充实、丰富高校学报内容,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促进高校学报的进一步发展。

[1]李勤.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6):21-23.

[2]吕淑珍.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67-69.

[3]徐用吉,林清华,黄炜.高校学报促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证[J].编辑学报,2007(1):83-85.

[4]桂德怀.高职院校科研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29-31.

[5]王忠双.高职院校学报应走与科研“整合”之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117-119.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带头人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