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高效课堂推进难的调研报告
2011-08-15谭帮平金新宇占东进
◎/谭帮平 金新宇 占东进
当阳市高效课堂推进难的调研报告
◎/谭帮平 金新宇 占东进
根据宜昌市、当阳市教育局关于创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当阳市教育局组织教育科、教研室相关工作人员对全市中小学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调研方式是:听课,走进课堂观摩课堂教学;座谈,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们在创建实践活动中的体会、感悟、收获及困惑;听汇报,学校领导介绍本校的作法、举措;查阅资料,查阅创建资料档案,学校编拟的各种学习辅导材料,相关规章制度等。
当阳市中小学于2010年4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小学初中分学段两次推进会之后,在高效课堂的创建中都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有些学校力度较大,变化较大,产生的效果也很明显,但随着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出现的问题逐渐多了起来,暴露出的种种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效课堂顺利推进的阻力和困惑也自然而然地堆积起来。
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有难度。教师们习惯于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对老一套驾轻就熟,且上课的随意性大,往往是讲到哪里算哪里。现在要变为引领式、启发式,要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往往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引领,怎样启发,认为启发半天,学生还没有弄明白,不如自己三言两语直接讲授效果好。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探究花费的时间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所以,他们只在有人听课时点象征性地组织学生讨论,或是点名让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平时上课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从解放思想入手。如果思想不解放,教师是被动的,“高效”二字怎么能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即使体现了,能维持多久呢?高效课堂的立足点是学生,是围绕学生开展的一种双向的交互活动。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真正完成从“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的转变,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过程,需要时间的打磨与洗礼,要解决很多思想上的顾虑。只有真正解决了思想问题,才能彻底明白教改的最终目的。
学生要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变被动听讲为自主、合作、探究,部分学生也不适应,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方法,也不知道怎样同别人合作探究,上课总是习惯性地依赖教师讲,主动意识尚未建立起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新课改之后,多数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尽情展示,在展示中得到了提升,在提升中体味了快乐。而少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总是无奈地、被动地接受,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必然成为他们的负担,对这类学生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二、导学案的编写存在实际困难。教师们过去用教案教学时,备课可以马虎从事,现在要用学案导学,且学案要发到学生手中,有时是备课组资源共享。学案编拟得怎么样,质量高不高,要接受同学、同行的评价,不能马虎从事。教师普遍反映,编拟学案比编写教案难度要大,花费的精力要多,时间不够用,有的教师认为编学案很麻烦,增加了自己的负担和工作量,心里不乐意,怀着被动的心理编写的学案质量往往不高。当阳市城区某初中,在创建高效课堂实验中,经过反复地学习、摸索,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要求导学案的编写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应由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最后交备课组长审核过关,送文印室印制。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两天,而若按传统的备课方式写教案,则半天就能完成任务。由于工作量的成倍增加,部分教师不久就产生了应付的思想。
同时,编印导学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校的印刷费开支过大,学校难以承受。如果不能保证纸张、油墨、打印耗材等费用的支付,导学案就只能靠教师口述或者在黑板上抄写,或者没有导学案而直接上课。长此以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这几个环节就落空了,失去了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那就必然回到过去讲授式教学、接受式学习的老路上去了。所以,导学案的编印工作还要以学校经济条件为基础。
三、对高效课堂在创建初期的效果认识有偏差。高效课堂在创建初期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很多是基础性工作,如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如何交流、如何展示、如何对抗质疑”,包括一些语言表达都需要进行严格细致地训练,要在优化学生学习品质上下很大的功夫。这些功效的显现是滞后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基的。教师从急功近利的角度看,感觉不如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效果好,因而对高效课堂提出怀疑,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学校领导没有远见卓识,只凭一两次的考试来判定教学效果,那就很难保证高效课堂的创建能稳步推进下去。造成这种认识上偏差的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教师缺乏学习和培训,对新的教学方式掌握不够熟练;学校的教研方式没有转变,教师对学情掌握不够;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没有建立。
四、高效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创建高效课堂,学生的思维开发以后,学生提出问题,相互对抗质疑,有许多问题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点拨,教师如果不深入研究教材,在课堂上很容易卡壳,这也是部分教师不愿意放开学生手脚的缘故。高效课堂的打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能力,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校本教研,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节奏控制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做到精讲精练,同时要善于和学生沟通,抓好学情反馈。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五、推进高效课堂的心理压力较大。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家长的担心,社会的舆论等多方面的制约,校长们也是心存疑虑,不敢放开手脚,为了求稳而作观望之态,或略作修补,小小变动,或只在学生座位编排等形式上作些改变,而实质则没有多大变化。在有些人看来,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点缀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发言,这就是高效课堂。这实在与真正的高效课堂相去甚远。在现实中,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是很不一致的,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多数人选择了少冒风险,让求稳保险占据了他们的主要心理位置。他们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编印导学案,只想坐在办公室踏踏实实批改学生的试卷和作业;他们不愿也不敢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地探究,总是觉得只有老师讲得透彻,学生才能理解。因此,引导校长、教师正确认清形势,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心理负担,是推进高效课堂重要的一环。
六、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效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分组相向而坐自由讨论的时间,这就导致极少数学生之间变得更容易讲废话,开小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将学习小组建设抓紧抓实,“兵教兵,兵练兵”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一些学困生的学习精力流失就会更趋严重。于是,有些教师认为,创建高效课堂恐怕会造成学困生学习更困难的局面。其实,这是高效课堂创建初期的正常现象,只有及时加强引导,加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推进高效课堂可能比想象中的困难还要大,存在的阻力还要多,并且有相当多的具体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创建工作必然陷于停滞状态,或流于形式,或走回头路,或做表面文章。正因如此,需要正视现状,积极研究,努力探索,逐一化解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创建高效课堂的工作沿着正常轨道顺利推进。
当阳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黄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