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管理于无声处求精彩

2011-08-15范同华颜永成

湖北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诗意教学管理学校

◎/范同华 颜永成

教学管理于无声处求精彩

◎/范同华 颜永成

编者按:“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开启了人类追求诗意人生的心扉。披着晨曦踏入洪湖市第一小学的校园里,我们准会发现自己每一步踩着的都是朗朗诗韵,那行云流水般的吟哦,将我们带入一个清新典雅的世界……诗性之美,让这里的孩子们发现,生活原本是一种诗意的境界。近年来,洪湖市第一小学坚持开展诗文教育,围绕“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的办学宗旨,提出了“让师生诗意地栖居”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演绎着精彩的篇章。

教学管理,既不管财,也不管物,它的工作对象和核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按照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一切依靠人去发展,尽人之思、举人之力、遂人之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管理思维,学校形成了坚持、求变、无痕的教学管理思路,以人为本、于无声处求精彩的教学管理理念。

尽人之责,在“实”中求精彩

尽人之责最根本的就是计划要实,督查要实,评价要实。计划实是从战略上让老师觉得自己应该尽责;督查实是从战术上让老师去主动尽责;评价实是从战略战术上让老师感到自己不得不尽责。老师乐意尽责,尽到了责,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挖掘,学校工作才有可能演绎出精彩,教学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计划“实”在“三性”,即人文性、一贯性、发展性。人文性强调两个层面,一是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设计教学教研活动,二是充分考虑老师对学校计划的接受心理。一贯性,则主要表现为计划的连续性、规律性,体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比如:环境教育、诗文教育、高效课堂,这些研究课题,学校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因为只有坚持,才有创新,只有坚持,才有发展,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形成特色。计划的发展性的着力点,主要是对学校发展的研究课题向纵深拓展,并进行规划、创新、付诸实施。例如,学校诗文教育在历经了尝试、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后,目前正随着“让师生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这一理念的提出,向“超越诗文”的阶段深入,向“诗意教育”这一特色迈进。

教学督查“实”在“三无”,即“求无瑕”“求无疑”“求无痕”。“求无暇”是指求沟通、求理解、求彼此坦荡;求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讲。“求无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老师在督查的记载表上签上自己姓名的办法,让老师对学校督查的认真度、真实度,心不存疑;二是重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用最恰当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解决老师来自各个领域的疑惑,让老师心中无疑。“求无痕”是学校教学管理追求的一种境界。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力求发现问题不露声色,解决问题不留痕迹;力求做到发现无痕、理解无痕、指导无痕,保护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评价“实”在“三真”,即真实、真诚、真情。学校主要是通过老师看得见、摸得着的评价去体现真实。老师平时的工作,学校通过月检查量化出来;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评价算出来;教育科研,通过发表文章,参与活动记载,完成教科任务累计出来。学校每月通报一次老师完成教学工作的真实数据,通报工作出色的教师名单;教师每学期绩效工资的多少、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都取决于教师工作绩效总分的高低。评价体现真诚的基本点,是让老师真正感受到,学校在充分肯定他,在真心保护他,在真诚帮助他。评价过程中的真情表达,则主要是用一些平时工作的真实细节,对老师进行评价,进行赞赏,进行激励,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解人之惑,在“细”中求精彩

解人之惑,“细”在观察,“细”在指导;“细”是思路,“细”是策略;“细”中见功夫,“细”中见效果。“细”到了家,对教师的心灵和智慧都是一次滋润,无意间,这种“细”会迸发出一份精彩。这是有效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解人之惑,细在观察;细在通过一个人,去看整个世界。观察点在老师办公室里、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备课本里、在比武的教学设计过程里、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在学生的读书声中。视点放在教师需要解决的困惑上,放在寻求及时沟通和指导的有效办法上。学校对不知道怎么备学生活动、不知道怎么写教学反思的老师,不是批评和挖苦,而是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集中培训,现场对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进行评改,现场向老师提问,现场接受老师咨询,现场示范。

解人之惑,细在深入一线,认真听、仔细看,细在设身处地的想。学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是表扬式指出问题,建设性提出要求,讨论式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的策略。这样细的指导,老师听了舒服,乐于接受,易于改变。如此解惑,造就了一批人,打造了一个向高素质发展的教师队伍。

解人之惑,细在激励,不留痕迹,细在保护教师的自尊心、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是上研究课,讲公开课,还是教学比武,学校老师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搞砸了,你就说是我设计的,课讲得好,就是你优秀素养的体现。”这句话听来平常,它却反映了管理者的睿智和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学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造就一批骨干教师的成功经验。

启人之思,在“变”中求精彩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校为鉴,可谋跃迁。想变,务必启人之思;要变,务必尽人之智。只有引领全体教师去学习,去借鉴,去一同思考,一同实践,才能用“变”打造出一片精彩。这是有效教学管理的制高点。

思考方向上求变是前提。改变思考方向是解决教学管理的思维方式问题。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从人出发。近年来,学校先后派4人到北京学习,派7人去甘肃、河南、江西考察,派数人去武汉、宜昌、荆州学术交流、优质课观摩等活动。老师们通过学习、研究,理论水平提升了,科研实践能力增强了。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听课、评课活动,绝大部分老师由原来不敢说、不会说,变成了抢着说、长篇大论地说。本学期,学校组织的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实行了评委当场评课,全体教师现场打分、签名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评委务必做到看得准,想得深,说得透。这样设计,对大多数从一线教师中选派的评委的教学水平是一次最好的检验,对听课教师的业务素养是一次最真实的考核,对全体教师是一次最有效的培训。

运作思路上求变是关键。思路决定出路。学生写诗、在习作中运用名家诗句方案的出台,就是缘于学校不愿意跟在别人后面跑,不愿意让“诗文教育”停留在读诗背诗的层面上;“诗意的栖居”这一理念的诞生,就是缘于学校运作思路的改变。学校的备课形式作过两次变革,第一次是把个性备课改成了主备辅备相结合,减轻了老师机械抄写教案的负担,让老师从研究整本教材改为重点研究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为老师创造了研究教学的空间。第二次是用表格呈现“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师主导”“学生活动”“教学反思”,为老师备课提供了思考方向,且统一了模式,利于操作,便于管理。

科研措施上求变是保证。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个根本措施,就是通过不断给老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重奖完成科研任务出色、贡献突出的教师,让老师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享受。几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的三个课题研究,学校的措施是人人参与思考,人人参与实践,人人享受成功。学校首先让大家想为何搞课题研究,想明白了,目标就明确了,整体思路就出来了。接着,让大家一起选课题。选课题的过程,又是一个共同思考的过程。学校总是先有观察和思考,再有课题。地级课题的产生,就是学校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想出的一种改革策略。换句话说,学校把课题研究看成是一种集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当作一种促进学校高质发展的保证。

学校的教学管理,没有明珠滚落玉盘的声音,只有因为人的发展而幽幽吐露的芬芳。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解放人、依靠人、发展人,生命才得以璀璨,管理才得以闪耀光辉,学校才得以绽放精彩。

洪湖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诗意教学管理学校
诗意地栖居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冬日浪漫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被耽搁的诗意
学校推介
春日诗意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