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1-08-15闫风霞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教育

闫风霞,赵 正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闫风霞,赵 正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通过解读文本,解读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阅读教学让同学们感受、认识生命的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从而重生、乐生。

生命教育;语文文本;渗透

根据有关医学权威资料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另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15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意外死亡有40万-50万之多,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11倍。这一个个的悲剧不禁让我们反思:为何他们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来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生命,竟然如此漠视?从生命意识的角度来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物)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J·Donald Walters)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关注的是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社会问题。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命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不断推行,其内涵也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1]。这段话隐含了三个层次的教育: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升华教育。

一、语文学科和生命教育联系

(一)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度过他们的青春岁月的,中学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学课程课时安排中,语文课时几乎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每一星期差不多上6到8个课时,语文应该是和青少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首选工具。另外,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语文教学在中学学校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标准”[2]。因此,“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它人文性的特点赋于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

(三)语文学科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生命发展的历史,从古至今,奔腾不息,它承载着一个又一个灵动的生命,跃动着一朵又一朵生命的浪花,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语文是对日常平淡生活的一种抛弃和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发现与创造,所表达的是对人世生活的肯定,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向往生命的辉煌。同时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自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与思考”的学科,它以“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为独立研究对象,并特别关注人类感受的文化内在结构、悠远的历史因素和缘起,倾力研究作为“个体的人在人文事实中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性作用”,尤其注重“人类活动对人的生存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3],是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几乎包含了所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所以,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开展生命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

二、在语文文本阅读中的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文本中不仅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而且包含了古今中外人类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具备各种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所以语文文本中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文本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文本,突现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对于刘和珍等人的徒手请愿,鲁迅先生明确持否定态度。因为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去面对穷凶极恶又荷枪实弹的敌人,这无疑是不当的,只能作无谓的牺牲。鲁迅先生对于生命的珍惜并不是害怕死亡,更不是贪生怕死,保存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战斗,这就是“韧”的战斗。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从“韧”的战斗的角度去分析,很少从生命层面上进行分析探究。如果从生命的层面去分析,就可使学生既对鲁迅这样的行动表示理解赞同,又可使学生受到正确生命观、生死观的熏陶。

(二)通过阅读教学让同学们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认识生命的意义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意象,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的草,《斑羚飞渡》中的斑羚,《生命之舟》中的小女孩,《春》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春景,《白杨礼赞》中的白杨,《囚绿记》“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暗的囚人”,《紫藤萝瀑布》里的紫藤萝......无不彰显着生命力量的无穷和坚韧。脆弱与坚韧是一对矛盾,但他们却在生命上得到了统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不再,青春易逝,人生只有一次。启发学生要认识生命本质,敬仰生命,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学会坚韧地生存。

(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从而重生、乐生

现在有许多学生认为,生命属于个人,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己。《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巴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活着,就意味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为自己,也为亲人、他人和社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平台,教育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并尽一切能力回报我们的亲人、社会。如果认为一个人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并用死逃避人生责任,那就是一种自私,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亵渎。例如讲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教师可通过那对父母反反复复地送人子女,又一一要回这件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对父母再穷也要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从而理解父母、理解生命。再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字字凝情、句句含泪,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及作者本人的亲情观念和人伦观念。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关心家庭、关心亲人、关心他人的爱心和责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家庭和亲人朋友中的位置,自己如何对家庭、亲人负责,从而珍惜生命,重生、乐生。

三、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生命教育

生命问题是一个很广泛的题材,它既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甚至是那些自然界微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语文教师要做培养生命意识的有心人,通过引入生命问题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学生作文现状来看,题材普遍狭窄,大多局限于爱国爱家、父子亲情、舍己救人等传统题材。若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带到写作教学中来,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纠正学生作文题材狭窄的问题,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一种工具。

另外,周记、日记、随笔、黑板报、广播,都是练笔的大好机会。学校可以开展感谢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只有让学生用心去经营、去体验,生命意识才会增强;只有真正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意识才会驻扎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古人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思想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应充满人文情怀,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欧阳康.人文社会科学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On the Penetration of Educationon Life in Chinese Teaching

YAN Feng-xia,ZHAO Zheng
(School of Education,Wes tern ChinaNormal Univers ity,Nanchong,Sichuan 637002)

Education to theteenagerson lifebecamevery important with thefrequent occuranceof youth death in thepast decade.Education on lifein Chineseteaching can berealized in therecognization of thesignificanceof life and theimportanceof“love”through readingand explanation.

education on life;Chinesetext;penetration

G633.3

A

1674-831X(2011)01-0037-03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0-11-17

闫风霞(1984-),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师范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赵正(1965-),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