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沿江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2011-08-15王良斌

湖南水利水电 2011年5期
关键词:风光带滨水绿地

叶 红 王良斌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市 410007)

城市园林景观代表着城市化的水平和层次,是城市品质的象征,因此,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民众、拟或是观光客都十分看重城市的景观形象与环境的品质。城市滨水景观是景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陆自然因子优越的开敞空间,敏感而又脆弱的生态维系地带,向来为建设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和城市民众所关注。

湖南作为以湘资沅澧四条江为纽带的内陆省份,大部分城市沿江滨水,江岸资源丰富,且江岸线委婉迤逦,景色秀丽,在已建成的多个城市的多条城市沿江风光带现已成为城市名片及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未来而言,为将湘江建设成“东方莱茵河”,湖南各城市已规划或正在规划的沿江景观风光带还有很多。因此,现阶段对城市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沿江风光带应本着“生态、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生态,突出特色”:设计主题——绿色项链,生态廊道。以城市休闲广场和道路节点为“珠”,以狭长形绿地为“链”,以水为“依托”,使带状绿地形成统一的整体。另外,为使城市滨江风光带走廊达到营建城市生态整体性及区域生态连续性的目的,园林设计要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网络,完善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之具有系统性、有机性,保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的生态维持能力,实现城市内部良好的生态维持能力。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尺度、舒适度、感观美度;人工和自然相结合,既强调舒适亲切又满足回归自然心理需求。

2 城市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基于城市风光带特殊的景观功能和生态调节作用,在设计时,既应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又要保证其实用性,具体思路如下。

2.1 城市沿江风光带设计手法

现代城市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考虑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采取多样性设计来满足功能的多样化和人的多选择性及不同层次需要。另一方面,在园林设计结合自然的同时尊重场地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综合地反映景观健康的内涵、特征及水平。为此,园林设计首先以功能和结构、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作为出发点。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对空间性质进行设计,如文化主题空间、运动主题空间、休闲主题空间等等。其中场地空间的布局在设计中有效地结合风光带地块相对狭长的特点,进行“链”式分布,即所有空间零星分布于林荫之下,以道路将其贯穿的方式,最终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的布局形式。充分体现方便周边居民的使用,充分体现园林景观与功能的均好性。

2.2 结构格局设计

在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的有效生态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而且取决于绿化的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风光带的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体现多样、统一的原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形成一致的差异性,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统一”是指这种差异性的彼此协调,其中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总体层次、群落层次和物种层次方面。植物群落的结构格局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1)园林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布置。

依据不同场所的性质,配置相应植物空间。包括界定空间(分隔空间和围合空间)、联系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创造特色空间和统一空间。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采用增强边缘效应,突出林缘变化的手法:色带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密枝的黄刺玫、丁香、迎春、红瑞木、连翘等密植,形成一条自然变化的曲线,同时要增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2)园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布置。

与地形竖向相协调,植物景观在竖向结构上,除强调乔、灌、草多层结构外,还注重充分体现植物的自然美。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拟在不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上丰富竖向设计。

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一方面运用植物自然特征,如雪松、桧柏、云杉银杏、白蜡、刺槐等构成变化较强烈的林冠线;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3)植物群落时间结构(季相)。

春——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树木开始发芽,广场周边与林下点缀的花灌木,营造了点、线、面结合的缀花效果。主要应用的春花灌木有:迎春、樱花、连翘、碧桃榆叶梅、海棠、丁香等,同时结合玉兰、垂柳、梨树等春景落乔的运用,以及二月兰等草花地被的应用,使生态风光带呈现绚丽的春日景象。夏——仲夏流碧,万物葱茏,乔灌草混交的种植方式在这个季节把生态风光带公园装扮成绿色的氧吧,同时夏花植物:洋槐、栾树、合欢、紫薇、珍珠梅、石榴、木槿以及水生植物荷花、睡莲和大量的花卉给夏季增添了绿色之外的色彩,使整个风光带或城市生态走廊坐卧在绿树繁花之中。秋——金秋送爽,也送来了象征丰收的色彩。元宝枫、银杏、黄栌、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使城市生态风光带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红火气氛。冬——秋去冬来,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但丰富的常绿树种使风光带或生态走廊的冬季仍然呈现绿意,雪松、白皮松、桧柏、云杉、油松、铺地柏等常绿乔灌木与红瑞木、棣棠等观枝植物相映成趣。

2.3 应注重花色、叶色植物的应用

对于江南城市而言,沿江风光带还在一定的区域内设计园林景观小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花色、叶色造景,如在大面积的樱花和郁金香含苞待放之时,成片栽植的紫叶李在常绿树前,满树红艳,布满了粉红的小花。待樱花、郁金香开完,紫叶李仍以她秀美的叶色自成一景。紫叶李也常于园路旁丛植或孤植,所植之处红叶摇曳,艳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若配以金钟、喷雪花、八仙花、金边黄杨等,花期红、黄、白相映,颇为美观。常色叶树种,因其常年或整个生长季保持色彩,因而也有更多的花木可以配置,如夏秋的各色紫薇、红花槛木、木槿、石榴、夹竹桃、合欢、红枫等。

2.4 落叶大乔木近建筑栽植

利用树木冬、夏的变化来调节建筑的室内温度,形成相对宜居的小气候环境。另外,房屋的屋檐悬挑可以极好地解决建筑夏季不必要的热量获取。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中抗性强、管理粗放、少维护的树种和地被植物为主。植物配置时多以群落式的复合结构为主,提高绿地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使整个园区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

2.5 设计应注重表达风土人情

为充分挖掘表达风土人情,设计时应多考虑采用乡土树种。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

在选择景观小品时应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江南气候温暖,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见图1。

图1 景亭、花架透视图

滨水绿地道路铺装中,题材广泛的内涵,古典质朴的风格,成为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种辅地方式,见图4。尽管在滨水绿地景观中,这些过于表面化的硬质景观要素对城市地域文化的表达起到莫大的作用,但地域文化绝不是这些实体所堆彻而成,更不是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一切景观要素或多或少的应该反映出现实,只有带有文化标记的硬质实体才能真实的反映城市中最大众化的生活情形,记录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并在得到合理处置后,引起人们的共鸣,作为真切而又独具特色的景观得以延续。见图2。

图2 滨水景观带内的道路铺装形式

2.6 沿江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传承历史文化

城市在不断发展,沿江滨水地带也随之更新,原有的用地功能日益退化,直至完全不能适应城市用地要求,最后被改造为作为公共空间的滨水绿地。我们应该保持沿江滨水园林绿地与其历史作用的相融相通,按照景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剔除陈旧的杂物,保留最具历史意义的实体,让它们见证城市的往昔与变迁,随滨水园林绿地一起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3 应用实例

在已建成的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和潇湘大道沿江风光带等多条城市滨水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中处处体现出现代城市低碳节能与生态理念。并结合湖湘文化和地域乡土植物特色营造出具地域风情的滨水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长沙市山水洲城的特点。

3.1 项目概况

长沙湘江东岸沿江风光带一期,东临湘江大道,南起湘江南大桥,北至浏阳河口,宽(40~120)m,长约 12 km。作为展示城市风貌和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路,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充分注入了“古城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创造了有历史文化内涵、有现代化品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沿江城市生态景观带,成为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亮丽的风景,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出行休闲、旅游观光提供了最好的去处,确保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见图3。

图3 湘江沿江风光带景观局部鸟瞰图

3.2 充分利用江岸地形,深化滨水景观内涵

湘江风光带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带,从生态和舒适的角度考虑,优先采用被动方式,依靠自然手段来调节景观道路内的舒适环境。

充分利用山(岳麓山)、水(湘江)、洲(橘子洲)、城(两岸城区)的自然景色来丰富滨江沿线道路的景观;同时湘江风光带设计运用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尊重客观自然、利用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物理环境;注意与城市各空间的有机结合,注重亲水楼台与近水空间的比例与尺寸,使水景与园景得以串联,其内涵也得以延升。

3.3 重视广场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丰富滨水景观空间

以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城市滨水景观道路,其休闲设施以行人服务为主,园林建筑、雕塑、艺术小品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生态人文精神,并具有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湘江风光带的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着重突出了长沙的历一史文化底蕴,极大的丰富了沿线风光的人文内涵。其中湘江一桥南段风光带以注重表现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由北向南依次设置有潇湘八景、风雨楼、杜甫江阁、碧湘门广场、电灯公司遗址、仿古园林小景、朱张渡、四羊方尊广场,龙门架广场、雕塑公园等10个主要生态沿江景点,湘江一桥以北以突出表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主题,由南向北依次设置有下沉式广场、健身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湖湘文化广场等12个生态休闲广场。良好的生态人文精神和空间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城市空间环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内涵,同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寓教于游的游憩空间,见图4。

图4 风光带市民健身广场效果图

3.4 注重乡土植物配置,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节约城市资源

湘江风光带一期绿地总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设计大气浑然,大量利用了本土植物资源,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垂柳、罗汉松、红橙木、金叶女贞、杜鹃、龟甲冬青、山茶、鸢尾等,在空间层次上,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高低错落;在种类上,注重生物多样,并以不同季相、花色和香味有机的搭配。绿地中运用灌木作大色块布置就用了龙柏(深绿)、龟甲冬青(墨绿色)、金叶女贞(黄绿色)、大叶黄杨(绿色)、洒金千头柏(金黄色)。用各种绿色就能配置出各种生动的图案,而不同的季节,颜色也会有浅浓的变化。春、夏、秋、冬时,叶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早春,香樟、石楠、山麻杆的红叶、垂柳、冬青、女贞、水杉的嫩叶都非常漂亮。深秋落叶前,红黄色的乌柏、橙色或红色的枫树或槭树、火红的卫予、褐色的水杉、红色的盐肤木、黄色的银杏、无患子等更是令人陶醉。还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红枫、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滨水园林园林景观色彩。

此外,风光带对斜坡和护坡处理上注重垂直绿化设计,布置垂吊或攀援绿色植物(如迎春、长春藤、紫藤、金银花、绿萝等),即可增加绿化率,又可为行人提供遮荫乘凉的场所,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同时根据各主题景点的性质和要求,灵活运用自然式、规则式以及混合式的植物配置手法,把各园林小品、公共设施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乡土植物的大量应用,极大突出湖湘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节约了城市资源。

4 结语

城市沿江滨水风光带是城市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文化风貌荟萃的核心地段,集中反映城市特色之处。将意象美学应用于城市风光带园林与滨水景观设计中,是对物质形象设计的一次升华,是将园林景观设计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的具体体现,给城市居民和游客留下是更加清晰和深刻的印象。

1 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

2 严建伟,任娟.斑块、廊道、滨水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3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猜你喜欢

风光带滨水绿地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走进绿地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