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
2011-08-15李怀珍
李怀珍,武 俐
(1.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宋 岩,魏银立,黄 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广州 511450)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
李怀珍1,武 俐2
(1.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在对目前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解决目前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为目标,提出了对思想根源、保障条件、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成果各个环节措施针对性强、全过程监控的教学改革方案,为提高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采矿工程; 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离校前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该环节既能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逻辑推理、绘图、科技论文写作和科研能力,还能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优良作风。但近几年随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宽,考研深造人数的增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不但造成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印象不好,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前途。因此,深入分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对矿业类高校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毕业设计内容多、时间紧,专题少且内容不深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写、配套图纸绘制等内容。设计部分是按实习矿井的地质条件,完成一个矿井初步设计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矿井的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确定、井田开拓、井底车场的设计、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毕业设计需要绘制的说明书配套图纸包括矿井开拓平面图、矿井开拓剖面图、井底车场图、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可以说毕业设计内容多,牵扯面广。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实习之后,时间共计13周,除去设计前借资料、绘图工具和布置设计教室的准备工作外,扣除要求提前上交设计成果的时间和法定放假时间,真正毕业设计时间只有l1周,所以时间非常紧迫。由于专题部分要求学生广泛收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文献资料,并且需要提供专题研究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加上目前学生多、指导老师少、指导时间不足等原因,设计中选作专题部分学生的很少。即使有做专题的学生,专题内容深度很浅,研究也不够深入,不具备专题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分析生产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
2.2 毕业设计质量明显下滑、相似程度较高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设计中不按照《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要求,原则性问题太多。例如具有瓦斯突出矿井,很多同学采用放顶煤的方法来开采,在地面上要求保护的区域不留设保安煤柱等;二是专业术语理解不透彻,表述不恰当,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学科发展的理论学习还有待提高;三是写作能力差,文字与排版不规范。在毕业设计说明书中,许多章节表述不能做到言简意赅;四是工程绘图不科学、欠美观。多数图纸都出现布局不合理、比例选择不对、等高线不等距、标注不统一等问题。随着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在校生规模日益壮大,毕业实习也由原来的集中实习转变为分散指导实习。实习过程中,由于一些矿井考虑安全因素不支持学生下井实习或不提供技术资料,导致学生实习“扎堆”和收集资料不足现象,为毕业设计在选题和内容上相似打下基础。加上在设计前期部分学生保持观望,等其他同学毕业设计完成后,参考其他同学的模式和设计成果进行设计,有的直接套用实习矿井的现有设计,更有甚者把以前的设计电子版本拷贝过来更换设计题目和姓名当做自己的设计。这些拼凑和抄袭行为直接导致同学的设计及说明书相似程度较高甚至雷同。
2.3 毕业设计教学资源陈旧、配套设施缺乏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查阅相当的文献资料,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透图室完成设计图纸的描图和透图工作。目前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设计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学生设计的要求。由于透图台的缺乏,导致学生为及时上交设计成果,只有连夜加班甚至凭空勾画底图,严重降低了图纸的绘制质量。同时,由于图书馆和资料室资料陈旧,造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很少看到学生采用最新工艺、设备和材料,设计中的采矿工艺和方法不能充分反映采矿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3 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参加毕业设计学生心态不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
由于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或面试,考取研究生的忙于参加复试,有不及格的学生忙于毕业前“清考”,不同的学生临着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心态,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开始后,很多学生都希望别的同学在前面探路,然后自己比葫芦画瓢。作为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毕业设计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长期现场实践的积累。但就目前各高校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采矿工程专业看重的是其较好的就业形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扎实。从现场实践方面看,由于煤矿接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经费不足、实习过程过于简化等因素影响,学生的现场经验、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与大纲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毕业设计前学生心态不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2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受近些年能源形势的影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数目增加较快,一名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名扩大到现在的几十名。大部分采矿学科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科研任务,很多教师都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致的指导毕业设计,只能把握大方向。作为毕业设计指导队伍主体的青年教师有一部分本身就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同时个别指导教师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没能起到监管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无非就是一种形式,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3.3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
多数学校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评阅、答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等情况。加上学生本身情况的复杂性,对学生管理的“度”不好控制。如果严格管理,一些设计质量差的学生则答辩不及格而延期毕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深造。实际操作中多数学校对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让其在两三天内整改设计进行补答辩。但质量很差的设计在两天内很难整改好,很多只是稍加改动就参加补答辩且顺利能过,让下一届学生认为答辩容易通过而对自己设计放松要求,造成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滑。
4 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探讨
4.1 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主动性
[摘 要]从新生入校起的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毕业设计重要性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学好专业知识,为毕业设计环节做好充分准备引起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做好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主动性。要在毕业设计前的实践教学和设计教学等环节中,有意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当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前最重要的准备环节,实习前要做好毕业实习、设计动员工作。在动员大会上要印发编制好的毕业实习大纲和毕业设计资料收集大纲,提出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对实习的要求,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4.2 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电子阅览室特别是各学院资料室应进一步加强采矿工程专业图书资料的更新和丰富,应对学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需要。要加大经费投入支持系、教研室进行采矿CAD实验室和透图室建设,为学生计算机绘图和说明书文档打印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绘图和说明书书写质量。
4.3 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增强毕业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确保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就业去向的不同,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对去煤矿就业的同学,简化部分章节内容,侧重要求完成实习矿井的初步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在研的重大科研项目选择适中难度题目,让更多学生参与进去,在毕业设计中做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部分跨出煤炭行业就业的学生,应针对性的进行选题,允许学生开展与就业性质相关的专题设计和研究工作,调动这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演习。
4.4 加强领导,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做好过程监控
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有力保障。一是要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组织和领导;二是要健全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考核要求;三是要建立学生出勤制度,严格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出勤率,对出勤率较低的学生及时提出警告和给予批评教育;四是对学生的设计要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按时拿出阶段性成果,对不按进度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将中期考核情况记入最终成绩。
4.5 实行毕业设计奖惩制度,严格控制答辩通过率,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一是实行毕业设计奖惩制度。对优秀毕业设计和不及格毕业设计应实行复议制度,同时对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毕业答辩结束后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共同对指导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下一年不能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差的毕业设计在小组初次答辩后,责令其修改完善,再进行二次公开答辩;二是要严格控制答辩通过率,对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学生应严格根据学位管理条例,取消其学位资格,打消学生做好做坏都能合格的心理,改善毕业设计风气,并且对下一届毕业生起到警示作用。
[1] 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2] 余伟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体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80-82.
[3] 石志晓,田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7):61-62.
[4] 吕小师,王光勇.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41-142.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alysis in min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desig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the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n the stage of graduate design.The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of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 to solve engineering design problems, which has targeted measures in ideological roots,support conditions,design content,design process,design results aspects.The program offers graduate strong prot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design of mining engineering.
Key wordsmining engineering;problem analysis;graduation design;teaching reform
高职内刊学报的困境、症结及对策
宋 岩,魏银立,黄 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广州 511450)
[摘 要]高职院校举办内刊学报是“产学研结合”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内刊学报现阶段面临着诸多困境,成为制约高职内刊学报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改革;从当前高职内刊学报的现状和困境入手,探讨造成这一困境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高职内刊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刊学报; 困境; 症结; 对策
随着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报有了长足进展。据统计,截至2003年12月11日,全国共有900余家高职院校文科学报[1],但公开发行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一,近三分之二高职内部刊物面临的严重生存危机即“内刊现象”,已经成为直接关系到高职内刊学报建设和发展的大问题,严重困扰着高职院校领导和办刊人员的思想,导致学报工作难以开拓和正常发展。同时,高职内刊学报“全、散、小、弱”的状况也未得到根本转变,成为制约高职内刊学报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改革。本文从当前高职内刊学报的现状和困境入手,探讨造成这一困境的症结,进而提出实现高职内刊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考。
1 高职内刊学报的现状及困境
1.1 高职内刊学报的现状
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09年4月14日,我国现有普通高职(专科)院校1 207所,其中,高职院校1 053所,专科院校154所;广东省普通高职(专科)院校有71所,其中,高职院校67所,专科院校4所[2]。广东省普通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办有学报或学刊,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刚刚开始举办。目前,广东省高职学报中有正式刊号的共11家[3],占广东省67所普通高职院校总数的16.4%,其余83.7%的高职院校学报或为内刊,或无刊号。其它各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见,目前全国千余高职院校所办的近千种学报中,属“内部刊号”的数量不小。
1.2 高职内刊学报面临的困境
1.2.1 角色边缘化,地位无足轻重
主要表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对高职学报普遍重视不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产学研结合作为评估的8个重要指标均受到了各个院校的高度重视[4],然而在指标的等级标准和说明中却只字未提学报工作。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标准模式,但作为产学研结合成果展示的基本平台的高职学报却没有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学报在教科研工作中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5]。学报最能反映本校教职工的科研教学成果,而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性文件的评估方案中却没有学报的条目,这在理论上说不过去的,从而导致高职学报在高职院校中的角色和地位被边缘化。
1.2.2 学术质量不高,原创性匮乏
毋庸讳言,高职内刊学报的质量良莠不齐,既有一批质量较高的优秀学报,也有一些学报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由于在高职内刊学报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在评奖、计算工作量、评定职称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甚至是无法得到承认,从而造成高职内刊学报稿源匮乏的尴尬局面,这就在源头上制约了其发展,导致其学术水平在低水平上徘徊,“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的原创性论文匮乏,而大众化、趋同化、商品化的东西增多,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的东西减少,这实质上是求实的学术精神普遍性失落和严谨的学术规范大范围沦陷[6]。从而出现选题雷同、跟风运作、盲目搬用等现象,甚至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
1.2.3 栏目设置简单,特色不彰显
高职内刊学报大多是近几年才办起来的,在栏目的设置上多以高职教育研究为主,尚未有叫得响的品牌栏目,甚至有的内刊学报根据来稿定栏目,每期栏目不固定,栏目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有的栏目设置混乱,涉及的专业较多,内容往往是多而杂,不能体现本校特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
1.2.4 办刊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编辑队伍难以稳定
高职内刊学报编辑部在学校内部多属于无足轻重的部门。编辑的劳动和价值难以得到认可和公正的体现,工作积极性难免会被挫伤,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2 高职内刊学报困境的症结剖析
当前高职学报的“内刊现象”反映了高职内刊学报的生存危机。究其实质,其症结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基础性原因,也有体制性、制度性原因,可以说是各种力量的“合力”的结果。
2.1 主观原因
2.1.1 办刊时间短、教科研水平低
创办时间较短、规模相对较小,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成为制约高职内刊学报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基础性原因。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继建立的,大都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白手起家者也有之。其科研及教研力量普遍薄弱,高素质教师短缺,学报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由于是内刊,要吸引外部稿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报稿件基本上来自本院教职员工,稿件质量和学术交流的效应大打折扣。
2.1.2 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科研
高职院校普遍重教学而轻科研,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内刊学报质量和水平提高的思想根源。
多数高职院校都未能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规模较小和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这些院校认为必须全力抓紧抓好教学,而对科研只强调为教学服务,不注重对其本身的开发和投入,看不到科研对教学的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把学报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是累赘。其结果必然对反映学校科研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学报不够重视,出现学报经费不足、人员不够、缺乏或根本没有先进的编辑工具和现代化编辑手段的情况。
2.1.3 编辑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刊物质量不高
高职内刊学报的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一般都对编辑学理论知之不多,缺乏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编辑人员多为“半路出家”,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素质较低。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与编辑“学者化”、“专家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同时,内刊学报的编辑部也多设在科研处或职教所,学报编辑基本上不是专职的。由于编辑们身兼多职,无法潜下心来研究编辑学问,也很难脱产参加一些编辑提高进修班。没有专业理论支持,很难想象能够办出高质量的学报。
2.1.4 “内外稿有别”和本校保护主义的观念束缚
“内外稿有别”和“本校保护主义”的观念束缚限制了稿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职内刊学报很难真正做到开门办刊,在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高职内刊学报无名人、名家青睐,外来优秀稿件极少、没有选择余地;另一方面,某些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和学报工作人员中长期流行着“内外稿有别”的传统观念,视学报为本校的“自留地”,主张少用甚至不用外稿,难免降低学报质量。
2.2 客观原因
2.2.1 出版管理部门尚未把高职内刊学报的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某些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认为,期刊管理主要针对其它期刊,期刊繁荣也是指其它期刊的繁荣。即使给了高职内刊学报公开刊号,由于其发行量少、交流范围狭窄,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因此,高职学报成了高校学报中的“第三世界”,而高职内刊学报也就成了“第三世界”中的“第三世界”。许多内刊学报怀着满腔热情地申请公开刊号,有的甚至带着证明本学报已达到公开刊物标准的大量材料请期刊管理人员审查。然而,他们得到的或是“上级没有下达指标”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或是申请报告被束之高阁,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或是“上级要求对期刊从严管理,不必提出申请”的答复。
2.2.2 期刊审批制使高职内刊学报难以转为正刊
现行期刊审批制度,对刊号的发放相当严格,其目的是严把舆论关并防止出版市场的混乱,但这一管理体制使期刊在发展中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比如,对学术期刊刊号的过分限制,“内部刊号学报终身制”使得期刊界缺乏竞争,不仅制约了期刊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强化了“公开刊号学报终身制”,使一些期刊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因物以稀为贵,高额收取版面费。又如,高校学报的退出机制缺乏。已颁布的期刊管理办法或条例中,无论是国务院、中宣部、出版总署还是科技部,都没有学术期刊退出机制的条文,仅仅在处罚条款中对犯有重大错误的期刊才予以“停刊”处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除1997年“治散治滥”时根据国务院核定的压缩指标,调整、合并了100余种学术期刊外,因违规而受到停刊处罚的不足10种[7]诚然,为了建立有序的出版秩序,对期刊从严管理是完全必要的,然而,这种从严管理应该是指期刊出版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办刊宗旨、期刊内容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而不等同于冻结公开刊号的核发工作,更不意味着内刊学报不能申请公开刊号。
3 高职内刊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考
如上所述,既然造成当前高职学报“内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3.1 主办院校和出版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给高职内刊学报以“国民身份待遇”
主办院校和出版管理部门应该高度关注内刊学报的发展和前途,形成普遍共识,那就是高职内刊学报也是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载体、学术交流的阵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有力工具。合乎标准的高职内刊学报的公开发行将更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内刊学报要高看一眼,深思一层,多帮一把。要重视内刊学报建设,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为的投人,为学报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要搞好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为学报提供高质量的稿件。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报人员疾苦,帮助他们解决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中的困难,扭转他们已经失衡的心理。
另一方面,出版管理部门要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学报对我国期刊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学术刊物的学报是衡量我国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支持内刊学报获得公开刊号,是我国期刊业上台阶、上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2 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建立制度性淘汰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建立制度性淘汰机制,打破“内刊学报终身制”,对学报期刊资源进行适度整合。
国家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时、势而动,尽快制定一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出版法》,明确公开出版物的条件和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对出版业实行分流管理,把合乎要求的高职内刊学报纳入国家舆论宣传和学术文化研究的主渠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使其成为社会出版业主流的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公开出版的高校学报只生不死的状况,不仅违背优胜劣汰的规律,而且使出版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因此,必须建立制度性淘汰机制[8]。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期刊出版评估论证体系,设立期刊评估中介机构,定期对期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那些不具备办刊条件、编辑力量缺乏、学术水平低下、发行量极少或只是赠阅的高校期刊吊销刊号,让其退出期刊业或转为内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依法办事,严格把关,对那些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对社会发展、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格调低下、内容平庸、专以营利为目的的刊物坚决不准公开发行。通过以上措施,使出版资源能够流向优质高效的期刊,包括通过主观努力达到规定标准的高职内刊学报。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重视高校学报建设,认真抓好评估工作,每年至少对学报工作考核一次。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级办法,全面评价和考查各学报的总体情况,建立包括摘转率、引用率、误差率等等组成的量化指标审核体系,对所有学报的质量、影响、知名度等定期进行审核,评出等级,使之明确存在的问题,有针劝性地进行改进工作。要改变一次刊号定终身的僵化模式对,学报刊号管理实行灵活机动的优胜劣汰的运作机制。不管其刊龄长短和主办高校档次高低,凡办刊质量考核为优者,都可核发或保留公开刊号;审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超过时间而未改观者,凡原为内刊者吊销内刊刊号,而原为公开刊物者则降为内刊。上级教育部门和高教学会学报专业委员会要定期向出版管理机构通报和介绍对学报的考核评级情况,沟通信息交流渠道,协助有关部门作好这方面的工作。
3.3 高职内刊学报要采取措施,着力提高学报质量,扩大学报影响
首先,严格执行国家出版法规和编排规范要求,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其次,实行内外稿平等竞争,改变“内外有别”的用稿观念,同时辅之以激励机制,对优秀内稿加大稿酬;再次,开门办刊,增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约请知名学者、优秀企业家撰稿。与此同时,运用内刊可以内部交流的功能,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进行交流,积极寻求本系统同仁对自己刊物的关心与支持;最后,要以人为本,完编辑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选聘知名学者到编辑部兼职参与选题策划和主持栏目;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编辑队伍,不断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主编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编辑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全国高职高专学报[EB/OL].(2006 -05-11)[2011-03-07]http://journal.niit.edu.cn/show. aspx?articleID=123&classid=10.
[2] 教育部.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9-04-22(6~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登记公告[EB/OL].[2011-03-07]http://www.xwcbj.gd.gov.cn/news/dynamic/xygg/ xyggRecords.jsp?page=9&id=552&name=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登记公告.
[4]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EB/OL].(2004-04-19)[2011-03-07]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0/info5220. htm.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的通知(教社政〔2002〕4号)[EB/OL].(2006-04-04)[2011-03-07]http://info.jyb.cn/jyzck/200604/t20060404_14379.html,.
[6] 刘荣军.论当前学术期刊困境的编辑主体性原因及对策[J].编辑之友,2005,(01):59-60.
[7] 王健.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19.
[8] 熊家国,陈万红,金会平.高校期刊群体的管理现状及分析[J].编辑学报,2006,(05):351.
Problem Analysis of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Graduate Design and Teaching Reform
LI Huai-zhen1,WU Li2
(1.School of A rchitecture and A rt Desig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454000; 2.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454000)
TD82;G642.477
A
1671-4733(2011)01-0085-03
B[文章编号]1671-4733(2011)01-0113-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1.01.025
2011-03-09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SJ GLX128)
李怀珍(1977-),男,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从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电话:13839191917。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1.01.034
[收稿日期]2011-03-07
[基金项目]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立项课题“广东省高职院校学报的现状及功能定位研究”(课题批准号:GZXBY 2010004)
[作者简介]宋岩(1964-),女,山东莱州人,教授,从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电话:1339264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