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阳初与1922年长沙平民教育实验

2011-08-15李永春韩锦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青年会晏阳初平民

★李永春 韩锦

晏阳初与1922年长沙平民教育实验

★李永春 韩锦

1922年晏阳初在长沙实验平民教育,通过开办平民学校,招收失学者进行识字教育,推广平民识字运动。在4个月内完成学业的学生几近千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长沙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是湖南平民教育史上空前的盛举,为随后在全国推广平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晏阳初;青年会;平民教育

晏阳初(1890—1990)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积极倡导平民教育运动,被海内外誉为“平民教育之父”。1922年他在湖南长沙实验平民教育,第一次将平民教育理念付诸实验,不仅使湖南成为“全国平民教育策源地”,而且对全国的平民教育运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晏阳初早年熟读“四书”、“五经”,十七八岁入教会学校读书,后赴香港和美国圣保罗书院、耶鲁大学深造,1918年6月赴法国担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在开展平民教育活动过程中,“他立志回国后,不去研究他所学的学科,不去做官发财,而以开发人矿、脑矿作为终身志愿。”[1]1920年晏阳初在上海主持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平民教育部”,提出平民教育工作不应只为会员服务,更应以全国青年农民、工人为服务对象,因此藉青年会之力,将平民教育的热心人集合起来开展平民教育工作。在他看来,虽然青年会在上海一些工厂推行过工人识字运动,但上海实在太大,这些工作远远不能造成社会声势。在他的设想中,办平民教育,“不是拿到那个机关去办,是要把全城热心平民教育的人召集起来组织全城平民教育委员会。内中又分各委员会分头执行。”[2]为此,首先必须进行实验。全国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主张以上海为中心作实验,晏阳初主张找一个小一点的,又能代表中国多数地方的城市进行实验,才能形成一种“教育的气氛”。从1920年冬至1922年春,他先后游历和调查了十九省的平民教育现状,认为湖南省会长沙是实验平民教育的好地方。[3]晏阳初在长沙实验的设想,得到了青年会全国协会的积极支持,后者在《平民教育的全国运动计划》中说到:“现拟积极从事平民教育的运动,临时大概的计划,一面编辑平民千字课、平民须知两种课本,并筹办平民周刊,继续唤起国人的注意。一面将所有青年会的地方,由该会同人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担任提倡,和推广平民义务学校,即实地练习平民课本,兹定由晏阳初先赴长沙,作最初的运动。”[4]

晏阳初首选长沙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一是因为长沙方面“需求更急”,湖南自1920年7月开展自治运动,着手制定省宪法,而平民教育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自治运动的成败。当时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不识字没有知识的民众是不能谈省宪讲自治的。“如果能有计划地运用‘教学工具’、‘推行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并影响湖南其余各县以及全国积极推行平民教育。”[5]二是长沙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有着开展实验的便利条件。晏阳初此前在长沙游历调查中了解到,长沙城区各中小学均附设平民学校,由基本平民学校总其成,有校董事会的组织。[6]因此,他对长沙首先实验平民教育充满了信心。三是湖南各界积极支持。对于晏阳初来长沙实验平民教育,《大公报》宣传说,“此项平民教育系上海青年协会晏君阳初所提倡,晏君曾留学美国。专学平民教育,日内可来湘设施一切。青年会干事蓝安石徐庆誉诸君均因此事奔走甚力云。”[7]接着,基督教青年会邀请晏阳初来湘讲演并实验其《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其中说道:“吾国之教育未能普及,一般平民受经济和时间的束缚,难于就学。向来学界对于平民教育,虽极力提倡。然尚乏具体之计划,与统一之教材,国体涣散,殊为可惜。敝会有鉴于此,特举行平民教育运动并由上海青年会全国协会派晏阳初君来湘辅助一切。亦以最短之时间,最少之经济,收普及教育之效果。”[8]同时,省长赵恒惕在《湖南政报》上发表政令:“照得群众教育,关系文化非轻;欲图国基巩固,首在启迪平民;兹有青年会者,力求社会刷新;广设平民学校,正在积极进取;招收贫寒子弟,入校不取分文;既有读书机会,向学务宜殷勤;毋得徘徊观望,致误远大前程;论尔各界人等,其各一体凛遵。”[9]在省政府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也积极支持和倡导平民教育。据《大公报》报道,“青年会邀请各界人士至该会开平民教育讨论会,到者数百人,首由赵省长致开会词,次红十字会陈医生致辞,再由陈医生依次邀请演说。该会干事谭君信一报告该会对于平民教育之推行状况,次晏君阳初演说,甚为动听,次钟前厅长才宏,周知事干,吴厅长景鸿等依次演说,对于平民教育四字渲染得十分出色,次放电影。”[10]正因为社会各界的积极,加上长沙青年会的协助,平民教育实验在长沙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实验,主要由长沙青年会发起组织。1922年3月,在青年会干事蓝安石的协助下,晏阳初邀请了当地官吏、学校校长、绅士、名贾、报刊编辑、教员、学生、牧师等各行业的代表开会,向他们宣讲平民教育运动的意义。随后青年会提出联络各界人士开展全城平民教育大运动,以引起全城人民的热忱,通力合作实验的方法,达到全城男女人人识字的目的。为此,青年会召集平民教育委员会讨论学生、教员、地点、举委办长等四项问题。[11]鉴于民众对识字意义的认识与关心程度,关系到识字运动的成败,青年会主要采取了五种宣传推行方法:

一是成立组织。设总委办70人,由各界公推有声望而且热心平民教育的人担任;副委办各五人,担负经济、地点、教习、学生等事项;新闻各委办,各负专责,分道进行。[12]

二是采取各种办法积极鼓吹:(一)全城遍贴画张数千份,如“对症发药”、“举国皆瞎”等描摹不识字的苦,及教育的急要,以醒眉目。描绘中国文盲问题及需要教育的图画,悬挂大街小巷。这就能从视觉上给民众一个要重视教育的印象。(二)省政府告示几百张图画并贴城中,劝告家庭有不识字的子女、店铺有不识字的学徒,均来校读书。劝说各行业居民,利用这次机会送不识字儿童或学徒入学。(三)本城各中学及中学以上的学生同军乐队,分段发送二万六千余份劝学传单,鼓励学习。除呈请官厅出示劝导外,并协同警察登门劝导。(四)分段召集店主大会,先给他们看电影戏剧娱乐,然后对他们演讲《工人教育的急要》,希望得他们的赞同,送学徒来校读书。(五)召集全城各界大会一次,由省长亲自主持。(六)各中学及中学以上的学生到各街道分队演讲,一面演说教育的紧要,一面报告新运动的办法。这样就能使全城的人,更能了解关于平民运动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七)由各校学生组织全城游街大会一次。据报道,青年会为平民学校大运动,在3月18日召集各会员及童子部学生与中学校学生,约计三百余人开平民教育游街大会,以引起平民注意。[13]游行者人人手持旗帜或灯笼等大幅标语,上面写着“‘不识字就是瞎子’;‘你的学徒是瞎子吗?’;‘忍看同胞都瞎眼吗?’;‘救中国的根本方法是平民教育’,‘你的儿子是不是瞎子!’;‘你能坐看中国四分之三的人瞎眼吗?’”。[14]一时长沙全城弥漫着平民教育的热烈气氛,市民也提高了对平民教育的认识。

三是招集学生和教习。青年会提出的最初计划,是招集一千目不识丁的人,聘请一百有经验的教员,于四月内每日一时半(星期休课,四月共199时),看能否读完《平民千字课》。后来,将长沙全城划为七十二学段,每学段派训练过的学生(中学师范高等大学各校的代表)、劝学队,各一队,手携报名单和别的印刷物,在各段按户劝学。三日内共得1300余人。招集教习,一面个人接洽,一面在各校开招募会,共得教习80人,都是师范毕业而有三四年教学经验的,每星期授课六次,每次一点半钟,不受薪水,仅每月收夫马费四元。

四是班次的组织和监察。全城课室共八十余处,皆借自公私学校、工会、商会、教会、庙宇、店铺、住宅、男女青年会等处,学生共分七十余班。如长沙《大公报》所报道,“平民学校的地点遍布很广,青年会在城乡内外创办平民学校100班。学校地点已经决定昨(十七)已公布告招生请失学人等务于二十日及二十八日前往下列各校报名上课,青年会共计39所。”[15]全城共分四大学区,每区由各教习公推视学一人,复由四区教职员公推主任一人,以主理全城学务。各区教习每星期将每日学生数目,及一星期的经过各现状报告本区视学,视学每星期亦必将下属各班的经过,与现状报告主任。四区教职员,每月由主任召集开讨论会一次或二次,藉以彼此交换教授及管理的经验,以谋教育改进的方法。各区学生每月由视学招集,开游艺会,或演戏剧,藉以活泼学生的脑力,并鼓励求学的精神。

五是筹集经费。开办经费来自热心平民教育的个人、演话剧或开音乐大会,以及各公共机关如商会、教育会、工会等捐助。晏阳初还分别拜访各界领袖、社会贤达,说明来意,请求赞助。当时湘省长为赵恒惕,慨捐一千元,各方群起响应,解囊相助。同时,青年会放电影,将所得款项都作为开办平民教育的经费。

长沙的平民教育实验,经过组织、宣传、招收学生到经费筹集,着手办理平民学校,招收失学者进行识字教育。按照青年会童子部开办平民夜学的计划,“拟就省垣开办平民学校一百班,至少可容纳自十岁至二十岁失学之童子二千人以上。所教课程为一千基础字,现已编成平民千字课本。及关于修身之谈话等。设学地点必须择贫苦小孩最多之地,附在各学校或公学或庙宇或工厂等均可。每夜授课两小时。”此外,晏阳初还借学校、公会、庙宇等七十多处分别设立识字班,城区各小学附设半日班,城内初级小学所附平民夜班,以他所编的《平民千字课》为课本。

1922年3月15日,平民学校正式开学,每周6天,每天学习两小时,其中1小时教授《平民千字课》,其余时间做谈话、唱歌、游戏用。连续四个月,上课96次,读完《平民千字课》四册,上课学生1300人,坚持学完并参加7月15日毕业考试的l200人,及格者960人。7月20日举行毕业典礼,由湖南省长颁发“识字国民证书”。有评论说,这种成绩“实在使我们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前途,抱无限的希望。”打赤脚的民众,能够走进学校的礼堂,接受这好比中了秀才的文凭,在当时中国恐怕还是新开纪元。参观的人也认为,这是“湖南的空前盛举”。[16]此次所招学生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是41岁。其中10—16岁的学生,占了全体的72%。这是因为,他们求学心切,而且他们比十六岁以上的家庭负担较轻。除此等平民学校外,没有与他们程度及年龄相当的学校可入。

继第一批平民识字班毕业,1922年9月长沙平民教育委员总会继续招生,共招收71个班1227人,四个月后及格毕业的共1010人。以后各县也陆续设立平民学校和平民读书处共1078所,计有学生57662人。[17]有研究者估计,经过这次大规模的运动,以及长沙平民教育促进会继续推行,几年后,长沙的平民受过识字教育的有20万之多。

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实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没有专门的平民教育师资。大多平民学校附设于各中小学,由小学教师兼任。二是经费相当困难。所办平民学校的经费依靠各方捐助,难以持续,所以很多工作不能如期开展的。三是对妇女平民的教育不够重视。妇女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能积极参加平民教育学习,所以各县开办的平民学校虽然总数量很多,但妇女平民学校则寥寥无几。四是以晏阳初为首的基督教青年会,与其它平民教育流派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此外,平民识字的特殊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识字毕业之后,要紧的是这些字要有练习,不然,就会忘了许多;更要紧的是这些字要有种实际的用处,“出校毕课之后,如没有一种机关来给他们一个接续读书的机会,培养他们求学的精神,那他们最好也不过做一个一知半解的国民罢了。”[18]

当时反帝国主义和反基督教运动的兴起,直接影响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晏阳初初来长沙实验时,青年会借办理平民教育作为宣传基督教的工具,周方等教育界人士即著文驳斥,并对晏所主编的《平民千字课》加以批判。周方认为,青年会所办平民教育带有宗教色彩,是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手段。另一位从事平民教育的罗教铎更引以为耻:“教会所办,微论动机另含作用,教程不尽相宜,以吾人应有之教育权,操之外人之手,平民求知识者,群趋教会之门,不特为国家之羞,亦且为民治之耻。”[19]其实,《平民千字课》虽有某些缺点,但在当时还是一个创举,对扫盲起了一定的作用,是不可完全否定的。[20]在反帝运动的影响下,晏阳初所办平民教育被认为带有宗教的色彩,因而受到一些平民教育家的排挤,加上经费来源困难,一些学生和教员也陆续离开,其所办的各平民学校不得不相继停办。长沙平民教育实验延续了四个月,最后不得不停止。

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其目标是使全城男女老少都能达到识字读书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4个月内坚持完成学业的学生就达到近千人。平民教育的对象是“平民”,实际上是城市的平常人、普通人,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实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教育的普及。长沙平民教育实验也是湖南平民教育史上空前的盛举,湖南被全国平民教育促进会誉为“全国平民教育策源地”。

湖南实验的成功,也增进了晏阳初推广平民教育的信心。继长沙实验之后,晏阳初1923年2月到烟台继续进行平民教育实验。烟台的实验基本上沿用了长沙的办法,唯一不同于长沙的是有372名妇女通过毕业考试。之后,晏阳初在嘉兴进行平民教育实验,大体上参照长沙的办法。烟台和长沙的实验都是应用单班教学法和挂图教学法,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因为在农村里不识字的人多而教师太少,所以难以推广,于是嘉兴实验采取群众教学法,就是应用幻灯进行教学,幻灯片的彩色图画首先映在白布上,再映出很大的字,然后教师在教学生念字、习字,眼、耳、喉、手、口五种器官并用,效果极佳。长沙是省城,烟台是中等城市,嘉兴是县城,分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三个不同地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实验,对于各地平民教育以很大的影响,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晏阳初由此认识到,平民教育不仅在一个地方可以成功,在全国各地也可以推行。为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必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来统一领导。于是1923年8月成立了由晏阳初任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这个组织的成立,是五四以来平民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局面。

[1]晏阳初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80.

[2][3]晏阳初.平民教育[J].新教育,1923.7(2、3).

[4]平民教育的全国运动计划[N].申报,1922-2-4(2).

[5]湖南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第十七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929.

[6]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

[7]青年会平民教育之大规模[N].长沙:大公报,1922-3-4(6).

[8]青年会之平民教育讨论会[N].长沙:大公报,1922-3-7(7).

[9]赵恒惕.保护平民学校告示[N].湖南省政府档案22-1-828,湖南省档案馆藏.

[10]青年会之平民教育讨论会[N].长沙:大公报,1922-3-17(6).

[11]青年会之平民教育委员会[N].长沙:大公报,1922-3-10(7).

[12]晏阳初.平民教育新运动[N].新教育,1922.5(5).

[13]青年会之游街大会[N].长沙:大公报,1922-3-19(7).

[14]宋恩荣.晏阳初文集[Z].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199.

[15]青年会平民学校之地点[N].长沙:大公报,1922-3-18(7).

[16][17]吴相湘.晏阳初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1.46.

[18]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98.

[19]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7.

[20]陶蒲生,尹旦侯.刘寿祺教育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236.

10.3969/j.issn.1009-2293.2011.01.018

G40-09

A

1009-2293(2011)01-0060-04

李永春,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教授。邮编:411105

韩锦,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青年会晏阳初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的历程
——以基督教青年会档案为依托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青年会与民国苏州的娱乐文化
身体与建筑的契合:从上海的西侨青年会大楼到现代的“体育大厦”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