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英语测试改革,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2011-08-15温焜
温焜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外语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03)
推进英语测试改革,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温焜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外语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03)
测试和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证明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对英语教学有正面的反拨作用,能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在英语测试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考虑测试的有效性,把握测试的科学性、延续性和系统性,积极推进可行性强的反拨效应模式深入地进行现代化变革,发挥其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英语教学;测试;改革
一、前言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复合人才,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把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将过去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改为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这要求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转变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我国大学生掌握英语,获得以英语为工具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大批既懂业务知识,又掌握一定程度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测试、教学与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及时调整、完善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从而提升我们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英语测试理论
理论界对英语测试的关注和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英语教学法的变革,英语测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科学前测试阶段
科学前测试阶段是在机械语言学和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语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语法规则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该测试方法非常盛行。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来检测英语教学的成果和效率。该测试方法得内容十分重视语法规则、词形变化和词语的用法,通常测试语法、词汇、翻译和阅读几个部分。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和听力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其明显的缺点和局限,一是语法分析离语言的实际运用相距甚远,二是忽视了口语能力的测试无法检测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且传统测试法没有形成系统的测试理论和方法。
(二)科学测试法阶段
科学测试法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该方法针对传统测试法的主观性强和精确性差等缺点来改进测试的科学有效性,努力实现客观和科学测试。美国语言学家Lado是科学测试法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他的《语言测试》出版使得英语测试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学科。科学测试法的测试点是语言成分(language elements),如音素、词汇、句法结构等[1]。该方法采用大量多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测试中,该法常将学生的常见错误与多项选择题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考查学生由于母语向目的语的负迁移而产生的错误。科学测试法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评价试题质量,并解释、分析测试的结果,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语言测试进行科学研究。该方法主张向实际生活中索取测试材料,然后整理成试题并建成试题库。科学性测试有测试面广,评分客观,兼顾口、笔语和适于大型测试等优点,但该测试方法出题工作量大,偏重判断能力而忽视表达能力,因选择题太多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交际测试法阶段
第三阶段随着60年代中期情景法在英国和听说法在美国的衰落,英国的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开始对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质疑,更多地受到了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和美国社会语言学派观点的影响,并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0年代Canale & Swai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该模式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四个部分构成。虽然这一模式在80年代很流行,但是它没有明确指出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90年代,Bachman(1996)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2]以Bachman等为代表的新模式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际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这就是所谓语言交际能力,它意味着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比旧模式确实有了质的改进,对近10年来的外语教学和测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交际法英语教学强调语境和任务的真实性,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真实情景中进行的,使用的材料都以信息为纲,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的这些特点理所当然也是评估的特点。[3]根据这一理论,语言测试就不应该拘泥于语言形式,而是应该能够准确地测试受试者运用语言的得当程度。交际测试法源于人们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考核学生是否能在特定语境中完成特定的语言活动,以及完成的质量情况。它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采用真实的材料来进行,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真实性是交际法英语考试区别于传统的英语考试的一大标志。
三、英语测试改革措施探讨
测试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对英语教学的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信度与高效度的测试对教学有积极的反拨作用,能促进教学的良性开展。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推进测试的改革,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立足于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建立能够真正有效地、客观地、科学地、公平地测试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机制,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服务。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测试改革的推进。
(一)采用多层次,宽维度的测试手段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和测试的目标来确定和选择英语测试的类型和种类。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教师自编的校内测试市一种常见的形式。校内测试并非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水平状况,确立能够反应学生真实水平的测试。Bachman & Palmer(1996)指出:设计或开发一项新的考试时,应首先考虑语言测试行为要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2]众所周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对其语言能力做出推断,测试类型的选择必须能够证明被试的测试行为与在具体场景下的语言使用存在一致关系,也就是要体现测试的有效性。语言测试的有效性包括六个方面的特性: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影响,可实践性。测试的信度是指考分的一致性和可靠性。Bachman认为对信度的研究主要是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考生成绩受旨在测试语言能力以外的因素影响的程度,并将这些因素对分数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2]要使考分有效的前提是考分必须是可信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考查了原定需要考查的内容。例如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让学生根据所给题目写一篇短文,写作能力就可以直接依据学生写的作文判断出来,这就是有测试效度。测试效度高的题目有时信度偏低。平衡测试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在设计测试内容时要考虑的重要环节。信度是保证效度的基础,撇开效度只谈信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指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特征与测试任务特征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测试的真实性就越强。交互性指被试在完成一件测试任务时,涉及到的个人特征类型及程度。而涉及到语言测试的个人特征主要有语言能力、话题知识和情感图式。校内测试的设计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太难了会挫伤基础薄弱的学生的信心,太简单了会影响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一份试题应包含不同级别的难度,使学生的成绩能够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我们应该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内测试的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的目的、目标、形式、内容、分数权重和难度跨度等项目,使校内测试的试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也使学生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考试大纲为考试设计、命题和评估,提供可参照的依据,也为保证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
(二)重视测试成绩的分析与管理的科学性、延续性和系统性
如果在编制试题后普遍缺少实测前的预测,就难以保证命题的质量。要检测测试内容中每一道题目是否符合了其相应的命题原则,必须对试题进行预测,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确定每一道题目的难度与区分度指标,进而根据各项指标进一步筛选题目。在测试后,同样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检验,考察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而且我们应该验证测验结果是否考了应检验的内容,是否达到测试的目的,并将高信度、高效度的题目收集整理,建立题库。为此实现测试的标准化,保持同一级考试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用同一尺度衡量不同届的学生,使不同时期的测试结果进行纵向比较,更准确地评估各届学生的水平和教学质量。[4]外语教师要依据测试的分析结果诊断教学,指导课程设计,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改进教学质量,教师要同时做到向学生及时、客观、详尽地反馈测试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要依据测试的性质和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解释分数,若是常模参照测验,则报道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若是标准参照测验,则报道学生对测验目标或内容的掌握程度,指出其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的强项和弱项,指导学生进行评估,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这项任务的持续性,才能了解命题水平是否提高,教学效果是否改善,教师元认知能力是否增强,从而使测试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积极推进英语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变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语言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语言测试更多地受益于现代化技术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它不仅节省测试和评分时间,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英语测试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大容量、多层次的英语测试题库的建立使英语测试更加趋向于标准化,而计算机所具有的大容量储存性使得大规模的题库建设成为可能。这样既保证了试卷的质量和可靠性,又使教师从烦琐的考前准备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试题库的建立将会提高英语测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作为一种学习信息反馈的手段,考试将会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如将试题库按难易程度分为一定的等级,应试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级来参考。[4]大规模的英语测试还可以采用网上阅卷系统,以保证评分的高信度。同时,阅卷中心主任和小组长能够通过连机网络系统对普通阅卷员的阅卷评分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加强监督。当阅卷员所给分数出现较大偏差时,也能够做到及时矫正。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高效的测试结果数据分析。要想使英语测试对教学工作起到更好的反拨作用,教师还必须在测试后对考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认真地统计分析。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很多,为了减轻负担,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计算机的高效性来对英语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如对英语试题总体、分项和单项难易度和区分度的分析对今后英语试题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而对考生成绩均值、方差、失分状况以及各项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可以让英语教师更好地掌握考生英语学习情况。
我们在大学英语测试的改革中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有机统一,重视测试题目的质量和测试成绩分析,把握好测试管理的科学性、延续性和系统性,积极推进可行性反拨效应模式的探讨和运用从而深入的推进测试的现代化改革。
[1]Robert Lado,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s-A.Teacher’s Book[M].London:Longman,1961.
[2]Bachman,L.F. & A.S.Palmer.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Useful Language Test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田式国.英语测试的回顾及改革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54.
[4]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