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研究
2011-08-15杨波
杨波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研究
杨波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本文提出实施文学教学是增强大学英语人文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并系统论述了实施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操作方法,旨在尝试拓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两性”的统一。
大学英语教学;文学教学;意义;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描述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长期以来,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领域,人们普遍突出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而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学教学无疑会增强大学英语人文性的特征。本文将较为系统地阐述实施文学教学的意义及方法,以期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学教学的意义
(一)实施文学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显然,创新精神和思想品德素质构成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而文学对于二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1.文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文学即想象,经常接触文学的人,其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而它们又共同构成了创新能力宝贵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因而能为人的创造性提供典范,长时期欣赏他人的创造成果必然会激发审美主体的创造激情,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文学因其自身具有的想象性、创造性等特征,理应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文学有利于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文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塑造人的品格。文学的内容大多扬善抑恶,宣扬同情、人文、关怀,并且其固有的智慧、感性、经验、想象力、道德感、生命理想等等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而文学的这种道德教育功能又是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读者的艺术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的,它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灌输,因此成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最佳途径。
(二)实施文学教学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文学对于实现上述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一,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单词,扩大词汇量,并掌握词汇的具体含义。在阅读过程中,已学单词通过频繁重现不断刺激学生的记忆,而一些生词也会在作品中不断出现,读者通过反复阅读以及查阅字典可以逐渐熟悉这些生词,从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且文学作品提供读者生动有趣的具体语境,极大地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第二,文学作品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2],是语言学习者学习和模仿的最佳材料。Povey曾指出“文学会增进所有语言技能,因为文学可以通过提供广泛细致的词汇用法实例、复杂精确的句法从而扩展语言知识”。[3]董亚芬教授在总结大学英语教育50多年的经验时也指出: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4];第三,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不少学者认为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对含义进行推测的最好的材料[5]。因为文学作品的含义丰富,可以让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探索作品中的多层含义,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具有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它的实施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学习者的兴趣、动机、文化因素等。文学因其独特的愉悦功能极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文学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阅读、写读后感、阐述观点等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各项技能,使他们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学教学的方法
大学英语既是基础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走宽泛路径。因此,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应面向所有大学生,而不是少数成绩优秀、爱好英美文学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学元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属于文学作品的课文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学因素,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学知识:
1.作家及其作品。对于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作家和作品,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生平简历、生活背景、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并且推荐学生阅读他们的代表作,这样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风格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主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单元后都附有名人警句或隽美小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选择性地进行拓展,以便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
2.圣经故事。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根源,它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没有对《圣经》的基本了解,就无法领略西方文学的精髓,也很难理解英语语言所蕴含的深意。因此,教师应主动捕捉课文中的细节展开讲解,介绍其圣经渊源,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语言表层下的深刻内涵。如全新版第三册第二单元《The Freedom Givers》一文多处涉及圣经,如“an African-American Moses”、“The Bible,in bidding us to feed the hungry and clothe the naked,said nothing about color”等,第五单元《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一文也出现“for Pete’s Sake”,教师可借机向同学们介绍摩西在圣经传说中的地位和成就,基督教的基本主张以及耶稣的十二门徒等知识。总之,只要认真发掘,在长达2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圣经,了解西方文明,更深刻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以及一些语言现象。
3.文本赏析。在日常教学中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鉴赏,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例如:对于文学性体裁的文章,可以分析其文体特点,如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戏剧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音韵和情感抒发等。对于非文学性体裁的文章,可以侧重于分析其篇章结构。现在教材中说明性、议论性的文体较多,但优秀的文章必定是主题鲜明、条理清晰、上下连贯、一气呵成的语言整体,我们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其行文的逻辑性、衔接的自然性及首尾呼应的一致性。三是欣赏其语言之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提高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水平。教材中经常可见准确考究的遣词造句、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段、铺陈变化的句式以及奇异多变的语言风格,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独特的语言使用效果,领略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四是欣赏其思想之美。现行各种教材都选取了一些思想深刻的美文,学习这些文章时应让学生感受到、感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使他们对生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情感素质,促使他们更好地成才。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是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文、数学/逻辑、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等智能组成,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根据这一理论,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一是语文模式,可利用复述故事,概括大意及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阅读;二是逻辑/数学模式,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要求他们在阅读后完成指定的课后练习题,也可让他们尝试分析作品的结构及发展模式;三是空间模式,可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故事,或利用一些相关的电影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影像;四是肢体/动觉模式,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声情并茂的朗诵;五是音乐模式,可使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音乐磁带、CD或电影录音带来辅助教学,也可教唱英文歌曲;人际模式下,教师可设计pair-work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协同解决问题;而内省模式下,可以鼓励学生抒发学习心得,用所学内容来指导生活实践。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既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学习,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其最强的智能来进行学习,从而维持他们对于文学教学的积极性。
(三)延伸课堂教学,巩固和补充文学教学内容
文学教学是一项长久而庞大的任务,只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延伸课堂教学以巩固和补充所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并及时检查其任务完成情况,检查方法包括口头复述,朗诵,缩写故事,写心得体会,翻译等;其次,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就课堂中因时间关系而无法深入探讨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加他们的文学常识,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另外,一些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开设文学选修课,以满足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喜爱文学的学生的需求。而随着入校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开设文学选修课是一种必然趋势。
如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但要真正将文学落实到教学实践还需要一些条件。一是广大师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文学在大学英语中、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将文学教学引入课堂,而学生才能积极地予以配合;二是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英语修养,找准文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多种文学审美活动,只有这样,文学教学才能得以有效地开展。此外,还要选择适当的教材。由于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首先依托于课堂,所以,使用何种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文学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总之,有了充分的认识、科学的方法、适当的教材,再加上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学就一定能切实地开展下去,并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使大学英语课程真正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中国教育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1999-06-17,(1)
[2]Bassnet S,Grundy P.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M].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3.109.
[3]Mckay,Sandra.Literature in the ESL Classroom[A].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07.
[4]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4.
[5]杨俊峰.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32.
(注:本文系阜阳师范学院校级青年教学研究项目“加强文学教学,促进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成果论文,项目编号:2008JYXM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