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政党
——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阈

2011-08-15司甜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党员

司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徐州221009)

学习型政党
——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阈

司甜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徐州221009)

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模式。重视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学习型政党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的活力。应从实现学习理念上的转变、加强党的学习资源建设、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三方面入手,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始终,处处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报告中提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可以说是这次全会的一大亮点。这是我们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基于对党的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于近年提出来的。学习型政党不是简单的学习加政党,不是政党前冠以一个“学习”的标签,而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概念。

(一)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借鉴了管理学中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模式。学习型组织具有全体成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学习力文化、创新文化的特征。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什么叫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那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那就是‘持续创造’。”[3]可见“创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

学习型政党作为政党发展的一种新概念,由于广泛吸收了当今世界在社会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加之政党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力以及其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型政党是建立在新的学习理念基础上的一种政党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以新的学习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政党目标为宗旨,通过在全党开展新的学习活动,不断拓展政党适应社会变化的各种能力,以实现党员个体、政党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它所致力追求的是一个能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的政治组织,一个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引领社会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

(二)重视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实际,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学习。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和执政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了执政党,1950~1954年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和整党,增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国家建设的能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全党的思想得到重新武装并在实践中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下,我党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活动,这是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创造性探索。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本次全会的一大亮点。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一个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正在逐渐形成。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渴望学习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重视学习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的社会;同样,一个重视并善于学习的政党,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政党。

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5]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中,把我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无疑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世情、国情、党情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

国际形势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给执政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对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等等。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面临着不断发展的考验,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考验、经济社会多样化的考验、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考验等等。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广泛动员和团结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而奋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必须看到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流失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习型政党。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的活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而建设学习型政党则是提高党员干部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一旦具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就能够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更加深入和长远地看待问题,深刻理解和自觉贯彻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改善执政基础、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党的活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学习型政党强调提高党员的学习力,鼓励党员坦诚地交流看法和意见,不断引入新的信息,保证上下沟通顺畅,形成创新和民主的氛围,有效地激活组织机能,使党组织充满活力。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法和途径

建设学习型政党,并不是撇开原有的党组织去创造一个新组织,而是对政党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政党原有的学习机能,并赋予它以新的功能。

(一)实现学习理念上的转变

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首先突破思想观念的误区,改进思想模式,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武装各级党组织,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运用先进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保证各项工作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

拓展学习内涵。要将学习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此过程,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将理论与目前的实践紧密结合,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和法规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还要认真学习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管理、金融和外语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吸收和处理外界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此外,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内容必须认真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理念由一劳永逸向终身学习转变。要做到终身学习,就要使学习融入生活与工作之中。我们党要实现向终身学习转变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在党内大力宣传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理念,使这些理念在全党深入人心,并转化成党员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党的学习资源建设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各级党委要加大对现有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努力使各种培训基地满足全党大规模学习的需要。

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以党建内部网、校园远程教学网和有关单位局域网为基础,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体系,优化和完善内部学习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配备微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开辟网站,实行网上培训。

创建和拓宽学习的新渠道。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的作用,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的分析机制。各基层单位要为党员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开发外部学习资源,使党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群众智慧,真正建立一个生动活泼、张弛有致、充满浓厚学风的现代学习型政党。

(三)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

我党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图发展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完善的学习制度能够保证党组织向学习型政党顺利转换。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来改善政党的体制和机制,使之符合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建立全员创造性学习制度化。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使学习成为工作常态、生活常态,使终身学习成为党员首选的生存策略,并以健全学习机制为保障,努力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学习机制。包括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来加以引导和激励。全面创新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激活党员干的部学习的“原动力”,不断增加党员干部学习的“外加力”。构建并完善倡导学习和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在各级组织中评选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和党员,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习型政党强调知识和人才的作用,干部选拔任用和重用人才的良好机制为激发党员不断学习成才提供强大动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与此同时,全面创新和系统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把深入持久地推动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落到实处,确保党组织学习的连续性、持久性。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政党来讲,学习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自觉行为,各个党组织都应制定计划,确立制度,创造环境,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位党的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每一个党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9.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153.

[5]杨青山.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J].丹江口党建,2004.

猜你喜欢

学习型政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