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挑战与影响

2011-08-15叶国平欧阳晓安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网民

★ 叶国平 欧阳晓安

网络政治这种以网络为场域的政治参与形式,解决了传统政治的很多难题,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失序与恐慌等新问题。作为我国政治协商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政治参与重要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参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政治的冲击与影响,民主党派只有顺势而变,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

一、网络政治及其特点

网络政治一词是舶来品,最初学者们将网络看作一个虚拟的国家,认为网络政治就是研究网络空间中虚拟的政治问题,如网络空间中层级治理与权力运作等。后来有学者将网络政治定义为“客观存在于互联网上,主要研究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1]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政治由三个层面组成:虚拟空间的政治现象——虚拟政治;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现实政治主体对网络社会的能动的反作用。[2]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政治是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府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3]网络政治中的主体即普通民众和治理者尽管在现实政治中地位不平等,但在网络世界能较平等的交流,形成互动关系。网络政治本身是现实政治的一种延伸,是政治在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中各政治主体所表达的和维护的利益并非网络虚拟之物,而是现实世界的利益,网络政治行为本质上仍是参政议政或政府的政治治理行为。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的真实性、间接的、制度化、科层制相比,网络政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是一种数字化了的生存空间,各个政治参与主体被抽象成为一个个匿名而隐蔽的“网络人”,成为一个个网络账号或地址。查找“网络人”真实身份之能力,非普通网民所拥有,网络的这个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备了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者仿佛戴了“魔比斯环”的隐形人,可能无视现实社会规范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行为。正是虚拟性的特点,让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有人就把互联网戏称为“卫生间的墙面”,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随意“涂鸦”,事件与政治观点可以通过网络得以传播,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也可以故意在网上发布假消息和歪曲事实进行宣传。

其二,平等性。只要你有能力上网并且对各种政治问题感兴趣,网络世界就能为你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各自的政治观点。网络确保网民们享有较为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力。当然,在网民实际参与的过程中,由于各主体利用网络能力的差异,这种平等性是有限度的。受制于网民拥有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表达和鼓动能力差异以及是否为网民等差异,网民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平等性,而非网民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在网络政治的挤压之下缩小了,形成了一种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

其三,直接性。在网络政治中,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直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评价或对议案进行投票,而不需要任何的中介人。有网民在胡锦涛总书记进行网络交流后说“我们与上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只隔着一块小小的显示屏,网络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窗口”。[4]网络政治的直接性弥补了我国现行制度化政治参与中的缺陷,使代议制受到了直接的冲击,也让人们看到了直接民主的另一种可能。

其四,快速性。政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同人群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官方或政府官员的态度、政府的政治决策和相关表决,借助网络媒介,人们得以在第一时间知晓事件的发生与进展,网络政治的快速性特点还拉近了一地与他地、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距离,使国内发生的政治性事件一不小心即跨越国界,引起世界性的关注,由国内事件演变成为国际事件,并且有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操控,演化成现实世界中的群体性政治事件,新疆“七·五”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五,廉价性。政治参与者本质上仍是“经济人”,在作出行为选择时会计算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学者进行实证调查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很多人没有政治参与经历,因而认为这些人不关心政治问题,是“政治冷漠”,殊不知政治参与成本过高是造成“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网络的产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交互式、开放式的渠道,极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寻找持相同政见人士的成本,很多时候这种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人们坐在家中,只要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的廉价性提升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与可能性。

网络政治的这些特点,既是它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政治参与的许多缺陷,同时又是它的缺点,带来了种种冲击与混乱。

二、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及其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影响

网络政治的巨大冲击力,使作为我国传统政治参与重要内容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民主党派没能够有效借助网络政治这一新事物来拓宽自身参政议政的形式、更新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水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部分地被网络政治所替代。

(一)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

我国网络政治从产生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从最初比较单一的BBS发展到网络舆论、政治性论坛、博客、网络签名与网络公祭等多种形式。关注网络政治事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人数也快速增加。有学者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萌芽与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5]第一个阶段是萌芽阶段,从1996年初至2002年初,主要表现为建立网络论坛,网民在论坛上关注与讨论时政并公开发表对于公共事务的意见。第二个阶段是起步阶段,时间为2002年底至2006年初,这一阶段网民在网上讨论政治事务的声音不断加强,政府着手建设电子政务,尝试与网民沟通交流并关注和采纳网民合理的建言献策。第三个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时间是2006年中期至2007年底,这一阶段表现为政府在完成政府网站建设之后,开始利用博客、论坛、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方式与网民实现交流和互动。第四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时间为2008年初至今,表现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得到最高领导层的肯定,政府开始对参政方式进行制度设计,同时网民集中关注公共事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

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的提问,开创了政府高层网络问政之风。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有问题问总理”、网上议事厅、提问“两会”发言人、代表“两会微博”等参政形式使得“两会”更加开放,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后,研究者发现在经济结构与社会分层发生了显著变化之后,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弱化态势。[6]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治理的专业化与技术化是原因之一,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也是原因之一。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于如下方面: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替代了民主党派的部分作用。就参政议政而言,在普通民众政治参与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其政治利益需要有他人作代表,即通过一定的中间层传达给国家的治理者或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政党的干部与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起着“上传下达”的路径作用。网络政治发展起来之后,民主党派这种“传声筒”的功能不再具有曾经的价值。普通民众的呼声与想法可以在网络上提出,并且能很容易进入决策者的视线。同样,人们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学习党与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就民主监督而言,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广泛出现,网络对政治人物与政治行为以及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作用得到加强,很多官员的违纪违法行为都是在网上暴露之后才受到相关组织的查处与惩罚。以至于有人认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的监督比其它机构与媒体监督都更为有效。在这种状况下,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也弱化了。

其次,网络政治削弱了民主党派的组织凝聚力,消解了党员的共同意志。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各种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达各位党员,基层党组织作用减弱,在党员心中地位也相应会有所降低。党员与其他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的领导者之间网络交流增加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也会使党员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为松散,凝聚力减弱。同时,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不同的价值观都可在网络上找到表达的场所。民主党派的党员受各种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个体化的特征。个体间的差异不断增多,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不断萎缩,形成共同意志的难度加大。这些影响,削弱了民主党派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参政议政能力,也加剧了民主党派的边缘化。

尽管网络政治来势凶猛,对传统政治参与产生巨大的冲击,但也应看到,它为民主党派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了新机遇。民主党派传统的政治参与以“一参加三参与”为主,政治参与的主场域是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会议,形式以做调研与提议案为主。而在网络政治的背景下,民主党派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更快速、便捷的了解社情民意,为党派所代表的特定阶层和普通民众服务,把社会的需求与民众的呼声传达给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层次与水平

面对网络政治的冲击与挑战,民主党派不能仅仅被动应战,而需要主动出击。要清醒地认识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与能力的影响,丰富自身政治参与的形式与路径、补充新的内容,重塑组织凝聚力。同时要正确看待网络的政治价值,充分利用网络的有利之处,结合长期作为参政党所积累起的各种优势,提升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与水平。我们认为,民主党派要想有效利用网络实现参政议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对待网络政治的态度

要想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参与网络政治,首先要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态度。当前,各民主党派看待网络有两种不正确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如果能够掌握这种工具,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也许会有一些帮助,但此工具并非必不可少。第二种是“怕出事”心理。网络有在当前技术背景下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不少民主党派组织宁可舍弃利用网络可能带来的好处,也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敢开通网站或者在网站的设置与运用中墨守成规、畏首畏尾。[8]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利用网络提升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水平。第一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低估了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没有认识到网络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世界。第二种观点则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夸大网络的缺点及其危害性,而没有看到网络巨大的积极价值,没有看到网络风险的可防可控性。网络对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与党员培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只是民主党派对网络不加以管理与约束时的情况。如果利用得当,我们不仅能消除网络的这些负面影响,还能将网络打造成民主党派建设新平台与参政议政人才培养的摇篮。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直面网络政治参与的优缺点,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更重视网络政治参与、积极参与到网络政治之中并引导网络政治走向,而不是逃避网络政治。

(二)夯实参与网络政治的基础

民主党派参与网络政治的基础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硬件,要建好组织网站,使其成为自我宣传的窗口与服务社会的窗口,成为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的载体。其二是软件,软件是指党员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民主党派要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党员素质,为参政议政打好基础。各民主党派中央以及不少地方党组织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但很多网站都是本着宣传本机构和提供信息的宗旨建立的,网站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新速度慢,基本上没有动态上传与互动交流功能。还有一些网站设置了许多的栏目,但点击链接时根本打不开或打开后发现里面没有任何内容。应当说,通过网络宣传本党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着眼于宣传则缺乏对网民的吸引力。民主党派组织的网站是网络时代自我展示、自我宣传的窗口,更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各民主党派组织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要对网站进行认真设计,并且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的管理,及时更新网上内容,与网民互动,对网民的要求做出反应。有条件的还可以定期安排党派负责人和党内的两会代表与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交流。要将党派与党员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通过网络展现出来,不仅让人们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和曾经为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还应当让人们了解正在做什么以及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民主党派、信赖民主党派并且乐意与民主党派成员交流,接受其服务。

(三)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合理的网络参与机制

经过长期的参政议政实践,民主党派对现实世界的政治参与十分熟悉,形成了一套稳定而有效的参与机制,能够很好地应对现实政治活动中的各种情形。网络政治虽然与现实世界的政治有着相当紧密的关联性,但它毕竟是以虚拟网络世界为主要场域,民主党派参与现实世界政治的整套机制,用以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时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建立健全网络参与机制已成为摆在各民主党派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主党派所要建立的网络参与机制至少须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信息收集、加工机制。民主党派参与网络政治时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对外发布的信息要符合真实性与信息安全的要求,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应尽量做到普遍性与典型性兼顾,还要做到去伪存真。二是网络舆论危机预警机制与网络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党员参与网络政治的促进机制与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机制。民主党派应当鼓励自己的党员积极参与网络政治活动,利用网络载体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但是,鼓励参与网络政治并不等于可以无规则地参与,民主党派的党员在参与网络政治时也应当遵守一定的规则。

(四)充分利用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提高参政议政的效用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调研与专题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起草反映社情民意的提案提交给党和国家的决策部门,并有限地参与决策过程,使国家的决策更能反映民众与社会的需求。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已成为了网民发表意见、参与公共事务与政治活动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民主党派在重视传统的调研方式的基础上,还应当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热点、难点,了解网民的态度与意见。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整理成社情民意,再与通过传统调研方式得到的信息综合,形成调研报告或参政议政提案。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民主党派党员要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对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网络意见与建议。民主党派应当去引导网络舆论,而不是反过来被网络舆论所左右。民主党派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网络“政治发言人”。选择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能熟练运用网络通晓网络语言的党员,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当中,既可考察网络社情民意,也可以适当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发展方向。

[1]宋迎法,李翔.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0):83-86.

[2]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

[3]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EB/OL].[2010-10-30].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1/5821189.html.

[4]王鑫帅.论互联网时代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 [M].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89-93.

[5]周佳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12-14.

[6]王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边缘化趋势及对策[M].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27-30.

[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94.

[8]王鑫帅.论互联网时代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M].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89-93.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