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公安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基于“三访四见”和“大走访”的启示

2011-08-15周立军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群众

周立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新形势下公安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三访四见”和“大走访”的启示

周立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象、群众工作环境、群众工作内容、群众工作主体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公安群众工作理论贫乏、说服力苍白、干部行为失范、政府公信力下降、效能低下等问题较严重。因此,推动公安群众工作创新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三访四见”和“大走访”的公安具体实践,开启了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问题及困境,结合“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具体实践及启示,我们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创新公安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三访四见;大走访;创新发展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近年来,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及传统群众工作的不适、乏力等困境,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中的“三访四见”和公安民警的“大走访”等创新活动,既继承了我党群众工作已有的历史经验,又创新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实践表明,这些群众工作的创新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创了群众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一、新形势下推动公安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新问题,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与时代发展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脱节”,群众工作的功能和效果也有退化的趋势。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和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发展。

(一)新形势下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发展是应对群众工作新变化的需要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体现四个方面[1]。一是群众工作对象的新变化,由简单的“工农群众”演化为“多元化的人民群众”。当前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私营企业主、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等。同时社会阶层固化也存在,出现了许多社会底层群体,如“贫二代”、“农二代”等社会底层群体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二是群众工作环境的新变化,由“封闭半封闭、面对面交流”的社会向“开放社会和网络时代”转变。开放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口自由流动,强化了网络媒体舆论的作用,这都构成了群众工作的复杂环境。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为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使得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三是群众工作内容的新变化。当前群众工作内容不是简单地教育群众如何坚持党的路线、纲领以及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也不是要求群众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来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等等。而是如何带领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兼顾各种矛盾、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矛盾产生的土壤;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化,提高民众素质,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公平等问题。四是群众工作主体的新变化。群众工作主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干部的进入使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新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群众感情不深,短期内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老干部、老党员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群众工作理念滞后、方法陈旧表现出强烈的“不合时宜”。甚至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点丧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新时期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应对策略。譬如,如何构建不同的沟通平台、方式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反映他们不同的呼声和诉求,特别是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群体;如何协调商业化的媒体,如何实现监控信息资源控制并实现良性循环,如何提高干部的媒介素养等等;如何充实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内容,有效地教育和引导群众;如何强化年轻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及改造落伍干部和治理“害群之马”的腐败干部,等等,都是我们新形势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新形势下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发展是解决公安群众工作面临问题的需要

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使得公安群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中逐渐陷入“困境”[2]。首先,传统群众工作的话语价值功能出现“失效”。传统的群众工作倡导“无私奉献”和“集体主义”,基本上拥有“我说你听、你信”的话语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等价交换”和“赢利性”原则渗入了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权力与资本在利益博弈中逐渐凸显奇特的作用,“勤劳而不富”、“奉献而无助”的现状时有发生,传统的大道理已很难解释群众的困惑。在现实与价值观逐步分离的情况下,如果还用传统的那套语言与道理来教育群众,说服群众,失效是难免的。其次,传统的群众工作立足的前提开始出现“动摇”。群众工作的成效和立足点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帮助贫困群体的生活。当部分群众特别是底层群众生活艰难、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而当政府对这些问题一推再推、遮遮掩掩,底层群众对体制、对社会产生怀疑和绝望,从而使党的群众工作立足的前提开始出现动摇。如大批的农民工、失业下岗群体长期处于艰难的生存状态中,前途渺茫,内心充满“被剥夺感”和“被排斥感”,他们就不会认同这个社会和体制,也不可能接受党的群众工作。最后,政府公信力下降及群众工作代表社会正义的基础出现“动摇”。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是以分清是非得失为前提的,今天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以“权”与“钱”为解决问题手段的实用主义倾向,逐渐失去真理的力量,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政府公信力下降,使党的群众工作代表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开始动摇了。理论贫乏和苍白、社会不公、干部行为失范、政府公信力下降等困境,使得当前党的群众工作效能不高,甚至可能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些情况的综合作用,使得公安群众工作陷入“乏力”、“说服力苍白、失信”、“与形势严重脱节”的局面。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互脱节造成的,是党的群众工作与当前社会实际脱节造成的,是党和政府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创新群众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而造成的。

(三)新形势下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发展是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强化群众作用的需要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总书记胡锦涛对执政党发出警告,强调中共执政面临的四个危险,其中一条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完成执政兴国使命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我们立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就必须注意做好群众工作。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政策、效率、公平竞争观念和民主、参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日益高涨,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种变化,对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的老办法已经不适应。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以赢得群众的信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同时,我们调动一切力量并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再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总之,群众工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在坚持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本领。

上述三方面说明,深入研究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尤为重要。而公安边防民警的“三访四见”爱民固边战略和公安民警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益尝试,探索和创新了一些新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为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开启了新的契机和新局面。

二、“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开启了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一)“三访四见”和爱民固边战略及其成效

2005年7月以来,公安边防派出所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基层单位正式展开了一项以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外来人员)问弱(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以人民群众对边防民警“看见、敢见、愿见、想见”为目标的“三访四见”活动。“看见”——公安边防民警普遍做到了主动到群众生产生活中,群众能经常看得见,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得到,群众对责任区民警知晓率达100%;“敢见”——公安边防民警杜绝“冷、硬、横、推”,群众对边防民警不仅不害怕、不疏远、不躲避,而且有事没事的还愿与边防民警聊家常、交朋友;“愿见”——边防民警深入与群众沟通、交友,群众乐意与边防民警接触,警民之间是零距离接触,不存在交往沟通障碍;“想见”——公安边防民警与辖区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边防民警,人民群众非常理解支持公安边防部队的工作。“三访四见”和爱民固边战略实施以来,成效显著。首先,在“三访四见”活动中,公安边防民警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同甘共苦,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和化解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了很多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其次,通过“三访四见”活动,社区和农村的犯罪率降低了,社会秩序变好了,治安环境改善了;再次,“三访四见”活动赢得了群众拥护,融洽了警民关系,群众对党、政府和公安边防民警的信任增强了;最后,通过“三访四见”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坚固了党的群众基础。评议,按照人民满意的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求“带着任务走”,坚持在“走”字上下功夫;“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求“带着问题访”,在“访”字上动真情,“访”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更重要的是问计于民;“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求“带着动力评”,在“评”字上动真格,深入新老信访户家中、厂矿企业、社区街道、农舍田间,敞开心扉,诚征各界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积极为群众服务办好事,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觉察了民情、民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困惑和难题,架起了一座坚固的警民连心桥;“开门评警”活动使公安民警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评价,通过人民群众的眼睛发现公安机关自身的不足和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助人民群众力量解决自身问题。该活动的背后是执法理念、施政思维、警务机制的重大转变,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的改善,民警作风的转变,民警执法的规范,民警形象的提升。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指出,百万民警大走访启示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绩观变,即地方社会治安好还是坏,让老百姓说了算,不要只看“破案GDP”,单以抓人论英雄;二是警务机制变:下沉警力,倚靠无限民力;三是执法理念变: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民警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4]。

(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及其成效

自2008年12月开始,在“三访四见”和爱民固边战略实践的基础上,公安机关实施百万民警“大走访”活动(爱民实践活动),2011年1月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敞开大门访民意、敞开心扉听民声,主动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

(三)“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启示

“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是非常具体、生动的工作,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有益尝试和新亮点,是应对群众工作新变化和解决群众工作困境的重要举措。该活动和举措真正找到了群众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立足点;找准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抓住了执法机关与群众关系的实质。既是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实践,抓住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根本;又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的具体探索和创新;还体现了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亲民”作风,树立了一种可亲、可依赖的形象,抓住了弱势群众也就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总之,“三访四见”活动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是实行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探索,开启了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三、新形势下推动公安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问题及困境,结合“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具体实践及启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公安群众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理念,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

首先,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屑做、不愿做、不想做”的错误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解决好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思想问题是前提。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群众工作不仅仅是群众个人的利益问题,也不仅仅是信访稳定问题,它关系着人心向背、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只有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群众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党的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党和政府才有号召力、凝聚力。习近平也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其次,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更新、更正群众工作理念。主要包括:民本理念,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理念,即群众工作的要点是服务于人民,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即民主理念,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即法治理念,要学法用法、依法按政策办事,越是问题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5]。

(二)大胆探索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找准群众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方法对头,群众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反之,群众工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应对群众工作新变化和解决群众工作困境,必须大胆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这是加强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堵”为“疏、建”、变抓中间为抓全程。变被动为主动要求积极开展“大走访”类型的活动,既“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察民情、知民意,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系的利益问题。变“堵”为“疏、建”就是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正常的诉求,创建群众反映信访诉求的“绿色通道”,规范解决问题的程序。通过疏导来解决矛盾冲突,加强基层建设从源头解决矛盾,保障群众的权益。变抓中间为抓全程要注重抓源头,着力减少矛盾;抓疏导,着力缓解矛盾;抓结果,着力解决矛盾。在“三访四见”和“大走访”实践的基础上,各个省市、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譬如,湖北省为了让干部“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为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于2011年3月至6月集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重庆市巫溪县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与“乐和家园”建设,乐和家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就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以“公”的基础、“共”的机制、“和”的力量、“乐”的表情、“家”的感觉,进行乐和治理,以向纵深推进全县的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6]。河北沧州边防民警张小三提出了“三心、四力、五沟通”的群众工作法和“矛盾纠纷四级防控网络”法。这些都是群众工作方法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三)构建群众工作的网络体系,形成群众工作的有效合力

时下,群众工作“乏力、失效”等问题与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局面是分不开的。群众工作并非政府的“独角戏”,不同的行为主体和组织都应加入到群众工作中来,并且取长补短、有效协作,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这样才能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各方面的效能和作用,形成群众工作合力,才能提升群众工作的效能。如在各个省、市、县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部,乡镇办事处设立群众工作站,行政村、社区和各级直属部门、企事业单位设立群众工作室,村(居)民小组配备信息员,从而形成以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特别是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变“被动接受管理”模式为“主动融入群众工作”模式。按照现代社会治理的观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善治的要求,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供借鉴。歙县等地积极推行群众全程参与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得到了农村群众认可。当民情民意成为干部考核的“刚性”指标,做好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自然容易落实[7]。

(四)积极探索和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工作的有效运行

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顺利开展群众工作的保障。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应包括:民意沟通机制、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决策保障机制、群众工作评价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实现以下目标:实现干群之间“无障碍”、“零距离”的沟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及时解决群众合力诉求;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损害群利益的行政行为和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以提高群众工作的效能。只有创新群众工作模式机制,使群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障群众工作的有效运行。

(五)抓民生,促发展,筑牢群众工作的基础

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和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小的方面看,直接决定群众工作的成效。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改善民生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相对应高速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劳动保障、就业问题、住房、医疗、养老保障、收入分配问题、、生态环境、拆迁征地、农民工问题等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的还欠账较多。这些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的内因,也是做好当前群工作最大的障碍。所以,做好群众工作的“抓手”就是“保民生”,“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民生事业做得越大越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越多,他们对群众工作的认可就越高。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就越少,社会就越稳定。

(六)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关键

群众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人(民警)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同时,群众工作难度大、跨度宽、领域广,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下功夫、多探索,努力提升干部民警的素质和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感情,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尽快提升政府公信力,让底层民众重拾信心,恢复社会信任感,重塑群众工作话语的主导权和说服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民警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使其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理解群众工作的实质,铸就“群众”灵魂;三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民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其“愿做、想做、敢做”群众工作;四是要提高广大干部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其业务素质,使其“会做”群众工作。

[1]王永凤.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2):14-15.

[2]课题组.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2):60-69.

[3]李君如.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的体会[N].人民日报,2011-04-27(6).

[4]百万民警大走访启示:超越“破案”——访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EB/OL].http://www.infzm.com/content/28363:2009-05-13.

[5]张浩.推动群众工作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N].南方日报, 2011-03-7(2).

[6]徐晓全.2010年开展“乐和家园”建设以组织群众参与的方式治理社会[ED/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NewsInfo.asp·NewsID=207333:2011-05-24.

[7]歙县推行群众全程参与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DB/OL]http: //www.hsxfw.gov.cn/List.asp?ID=6836:2010-3-7.

[8]本报评论员.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四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N].人民日报,2011-04-29(1).

Key works:mass work;three visits and four sees;grand visit;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Mass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OU Li-jun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Armed Police Force,Langfang,Hebei,065000)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re has been many changes in the object,the environment,the contents and the subject of mass work,and many serious problems emerged,such as lacking of public security mass work theory,poor cadre behavior,low government credibility and efficiency.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ss work.And the practice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s the"three visits and four sees"activity,which means that the police visit the ill, the poor and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 mass can see,dare to see,willing to see and want to see the police.Combined with the" grand visit"activity,the public security opened up a brand-new innovative and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the mass work.

D631.19

A

2095-1140(2011)04-0020-05

2011-06-02

项目来源:本文是由周兢教授主持的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1年度立项课题《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与农村群众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批准文号:HBSZKT201121)的阶段性成果。

周立军(1976-),男,湖南永州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

王道春)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民警轩哥说案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