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哲学”在方法论中的必然体现——萨特“前进——逆溯”的人学研究方法浅议

2011-08-15时圣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人学存在主义萨特

时圣玉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山东德州253000)

一、萨特人学研究方法的转向

让·保罗·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1945年,萨特在他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演讲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既是他的存在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又是他前期进行人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萨特认为,我们的思想超越自身、超越一切,因此人类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我们在存在中永远超越自我。因此,我们无法占有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存在永远在我们自身之外。人刚生下来时,他没有本质,只作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

1960年,萨特又在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前进——逆溯”的人学研究方法,力图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存在主义的方法综合起来。这一方法显示出他在人学研究方面新的转向。

萨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这样的:当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还没有被超越之前,它是不可超越的;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的唯一合理解释,存在主义则是提供了接近现实的唯一具体道路。他不满意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沦为政策的论证性工具、实践成为理论正确性例证这一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他的《辩证理性批判》即模仿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书名,自称旨在为“‘任何一种未来的人类学的绪论’奠定基础,其直接目的是‘创立一种生成的和历史的人学’”,“此书以存在主义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空白”[1]252-253。

二、何谓“前进——逆溯”

其实,“前进——逆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列火车从起点站驶往终点站,又从那里返回起点站,这一来一往的过程就是“前进——逆溯”的过程。萨特将“前进——逆溯”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哲学领域,其涵义与此有相似之处。

在历史中有这样一对矛盾:历史和社会是人创造的,但是同时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定的先决条件中创造历史。马克思用经济关系解释历史的动力与方向,解决人与历史的矛盾问题。萨特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是一种宏观的、“总体化”的分析方法,即从一定时代的经济条件出发,深刻剖析和阐明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萨特称这种方法为前进的方法,并认为它正确地将社会历史看成是由人类实践活动向前推动的运动过程,但是忽略了历史本身的进步仅仅是由个人生存所直接构成的[1]297。

萨特认为,辩证法首先是“人学”,它的出发点是个人实践。因此,萨特说,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他的存在主义的方法是能够直接导致新发现的“探索性”的方法,它“既是逆溯性的,又是前进性的”。所谓逆溯的方法,就是从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出发,再现它或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进一步追溯到该时代的经济状况。萨特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前进的方法上,等于将历史人物推进到硫酸池中,使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的人学研究方法,必须融入逆溯的方法。如果说前进的方法是抽象的,原则的,封闭的,那么逆溯的方法是具体的,辩证的,开放的[2]199。之所以要在人学研究中融入逆溯的方法,其目的是在“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补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三、“自由哲学”在人学研究中的必然体现

萨特曾说过他的“前进——逆溯”的方法是在列斐伏尔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萨特这一方法的逻辑来源可能是列斐伏尔,但从其思想根源来看,它应该是萨特“自由哲学”在方法论中的必然体现。

众所周知,“个人”、“自由”是整个萨特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萨特看来,自由选择是绝对的,“绝对”的意义是“无条件”的,选择不受任何条件的决定;除了人自己的选择之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决定人的存在。萨特同意,人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但是,条件能否发生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3]128。萨特说:“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通过自由承担责任。”[4]12

在萨特看来,人生而自由,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不从属于任何必然性,乃是作为自为存在物的人的一种不可转让的属性。人不是由上帝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来决定自己的本质,也不存在什么先验不变的普遍人性来决定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须要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来创造自己的本质,来决定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人与一切决定论不相干,人处于必然性的系列之外,人的任何存在与行动都是偶然的、无条件的、绝对自由的。人的存在即是人的自由。

萨特毕生都在为对个人价值、个人自由的尊重而奔走呼吁,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中和文学作品中,而且表现在他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中。早期的萨特通过对笛卡儿、斯宾诺莎、卢梭和马克思等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认识,否认了上帝的存在,并进一步否认了决定论和人性的存在,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就是人自己,孤独的、自由的自己”等著名论断。早期萨特正是以自由为基点,以自由为核心,展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全面理论的。如果说,萨特早期的人学研究方法是基于这些观点建立起来的话,那么这些立场和观点同样支撑着萨特后期的人学研究方法。萨特有一句十分著名的论断,即认为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有一块具体的人学空场”;“偷懒的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决定论是一种非人主义,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活生生的、一个个个人,就没有历史。”[5]189

正是基于他的这种“自由哲学”,萨特认为,必须通过“前进——逆溯”和“逆溯——前进”研究的交替和反复,才能填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研究的空白。

四、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意图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萨特“前进——逆溯”的方法中包含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意图。因为,在萨特看来,“前进”的方法和“逆溯”的方法都是旧哲学所使用的陈旧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贡献已经远远超越了旧哲学的方法论。所以,任何在马克思之后还试图复活那些陈旧方法的企图,都是错误的。在这里,无疑包含着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6]。

“前进——逆溯”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主张在人学研究领域,应在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特殊性、个别性的研究。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总体性、宏观性的社会历史结构、经济结构的分析,又要在这一前提下,尽可能具体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研究个人生存的微观状况。从总体性与个体性的对立统一中去研究人学,这是一种辩证人学或者说是一种人学辩证法。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历来主张在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时应该把分析和综合、宏观和微观、一般性和特殊性等认识方法、思维方法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反对片面性和孤立化。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萨特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可能存在偏颇之处,但是从其本质或者初衷上看,二者应该是不矛盾的。

自《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出版后一直到现在,萨特不断地遭到人们的责难和批判。许多人认为,萨特“前进——逆溯”的方法过分地强调了个人作用,因此必然会导致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应该说,这种观点对萨特“前进——逆溯”方法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误读。翻遍《辩证理性批判》整本书,我们就会发现,尽管萨特十分强调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进行研究,但他从来不曾将个体的人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研究。当他提到个体时,总是将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他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类历史中同时既是个体又是总体。还有人提出疑问:萨特到底注重用个人来解释社会,还是用社会来解释个人呢?其实,这种提问本身就是对萨特思想的误解。萨特说,他的方法是“对象和时代之间不断丰富的‘一往一来’,从而最终使得两者由‘死板的并列’变成一种‘生动的矛盾’”[7]109-110,因此,硬要将总起来规定的东西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是毫无意义而且是有害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萨特“前进——逆溯”的方法既注重用个人来解释社会,也注重用社会来解释个人,并且强调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萨特认为这才是研究“未来人类学”的正确的方法。

但是,不可否认,萨特存在主义的人学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辩证法的确不是并行不悖的。比如,尽管萨特承认个人是与社会构成一体的,但认为这种一体是外在的。他坚持个人“存在”的第一性,社会的第二性,即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我的心理属性是第一性的,社会属性是第二性的。因而他认为对人的认识,主要不应该用社会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而是应该用心理分析的方法[8]537。这样,他把自己的人学理论仍然放在存在主义基石上面,很难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

[1]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万俊人.萨特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6] 张康之.萨特的“前进——逆溯”方法——兼议方法论的研究问题[J].东南学术,1999,(3).

[7] (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林骧华,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

[8]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学存在主义萨特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