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高校对口支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2011-08-15阮若林
阮若林
(咸宁学院 电信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武汉城市圈高校对口支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阮若林
(咸宁学院 电信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启动了高等教育统筹和资源联动共享,本文以湖北省内部属高校对口支持省属地方高校为契机,对该地区对口支持合作办学的定位与目的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对口支持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包括合作主要内容、管理机构、实施办法等相关问题,并以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合作办学为例,分析总结了武汉城市圈部属高校对口支持省属高校合作办学的成效和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武汉城市圈;高校;对口支持合作;办学模式
一、高校对口支持合作现状
国内外知名高校对口支持地方高校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一般都是以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产学研等形式开展交流合作。早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初期,教育部就提出国内部属高校对口支持西部高校的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对口支持新疆、青海等地高校,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提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欠发达地区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湖北省内知名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很多,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是集中在学术交流和联合硕士生的培养等一些方面。我校医学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得到武汉大学的支持开展了联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一系列的学术交流。2009年为了促进武汉1+8城市圈高等教育统筹和资源联动共享,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内7所中央部委高校与18所省属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计划(即7+18计划)。实施部委高校对口支持地方高校计划,是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建立高等教育资源联运共享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结构,统筹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支持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和教学研究、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携手,最终达到促进我省高教事业发展的目标。
“对口支持合作计划”是实现部属、省属高校携手发展,真正把部属高校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湖北省的高教优势,提升湖北省高等教育水平而组织实施的一项发展措施。同时也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项目。在省教育厅的统筹和规划下,以“彩虹学者计划”为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项目和资源共享为平台,以促进咸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特色,带动咸宁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继续积极加强与武汉大学的联系,争取与武汉大学的合作持续永久发展下去。
但是对于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间如何促进双方内涵式、深层次发展,如何创新性开展对口支持合作尚未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本文开展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的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制度保障措施的研究,符合对口支持合作计划的要求,也是对口支持合作计划的进一步实施,通过先在某一些具体学科专业实施对口支持合作,为今后合作全面展开提供成功模式和经验,并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二、武汉城市圈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模式
1.对口支持合作的意义
学者、教师的水平决定大学的水平,教师的能力决定大学培养的人才的能力,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第一个着力点来抓,要通过合作,使省属高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这对其自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科方面,省属高校要从服务当地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规划和建设学校的学科,部属高校将重点支持省属高校的一些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推进其学科发展,服务于当地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属高校将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等方面支持省属高校教师的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管理、学生学习方法的交流等方面两校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这些将直接让学生受益,促进学校人才的培养。
在省教育厅的统筹和规划下,以“彩虹学者计划”为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项目和资源共享为平台,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特色,带动省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继续积极加强与部属高校的联系,争取与部属高校的合作持续永久发展下去。
2.对口支持合作的具体内容
支持合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教学改革和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完善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支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和鼓励省属高校选派优秀本科生跨校到结对部属高校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士学位;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聘请省属高校教师为研究生导师,并安排招生计划,联合开展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3)学科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省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
(4)科研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共建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
(5)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或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拿出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接收结对省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进修、访问或挂职锻炼。
(6)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联合共建共享国家和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图书情报资料、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教学、科技资源,资源的使用互享校本待遇。支持和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拓展支持合作领域。
3.对口支持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
省教育厅建立支持合作计划实施的政策导向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各高校开展支持合作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计划实施取得实效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1)建立支持合作计划项目库。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拟定的支持合作项目进行汇总归类,建立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结对高校以合作的方式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省教育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或推荐,部分项目可不占学校指标。
(2)实施“彩虹学者计划”。省教育厅设立“彩虹学者”岗位,部属高校选派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用为“彩虹学者”,省教育厅给予岗位资助,并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资助。
(3)实施奖励政策。通过部省高校合作共建,使省属高校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省教育厅给予奖励。
三、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办学的具体举措
武汉大学有强大的科技和智力资源,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可以将自身优势和学校发展重点核心有效结合,同时努力需求武汉大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对口支持。因此就电子信息类学科实际情况和咸宁核电对核工程与技术的具体要求,我院拟与武汉大学开展核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相关合作工作。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我校涉核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多方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现有专业和师资,拟联合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我校开展核电安防应急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合作,为我校涉核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借鉴模式。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办学的具体举措如下: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设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校从2009年就开始准备电子信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并于2010年从全校理工类大一学生中选拔了35人开办了我校首届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同时为了实验班的更好培养,我校特聘了4位武汉地区部属高校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为实验班全职教师,参与实验班的全程培养,为对口支持合作的一大成果。
(2)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武汉大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以培养近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遍布全国,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经过多方沟通联系,我院将从10级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中挑选少量优秀大四学生,推荐到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并完成学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并从中挑选部分优秀毕业生攻读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3)结合地方发展实际联合培养工程硕士
早在部省高校对口支持合作之前,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科就已经和武汉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2006年就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办了计算机工程硕士班,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所有学员都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武汉大学计算机领域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安防应急信息技术博士点,2010年3月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瑞敏教授来我院就学科专业建设、合作办学、项目合作等多方面问题和我院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我院与咸宁地方移动电信的合作基础和移动电信技术平台为地方各行业提供各种服务,将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资源和咸宁学院的区域资源紧密结合服务地方建设。同时应以核电为主导,走核电安全防范与应急信息技术研究的创新之路。武汉大学将聘请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作为其兼职硕士生导师,并和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展开核电安防应急信息技工程硕士的培养,核电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为我校工程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4)结合地方特点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设立联合科研开发基地
利用对口支持契机,我校应积极主动展开联系,把自己的优势在武汉大学的支持下做大做强,利用武汉大学的智力支持把我院跟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应用型学科提升一个层次。既然是合作,就必须要双赢,因此各自根据各自的优势共同谋划,由于武汉大学拥有智力资源,我校地处咸宁,区位优势明显,又时逢咸宁核电发展的大好契机,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最终决定利用武汉大学在安防与应急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咸宁核电发展的前景提出共同组建“核电安防与应急信息技术湖北省工程中心”的设想,并得到了我校的大力支持,前期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工程中心,争取将其建成国家多媒体软件技术工程研究咸宁分中心,并开展项目的联合申报、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本科专业的共建、地方项目的共同开发等具体合作。
四、总结
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已经开始近一年多的时间,双方合作推进顺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取得较多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并没出台相关的鼓励措施,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可以借鉴,更没有政策制度的保障,因此,我校目前利用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积极开展和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就是要率先摸索一条对口支持合作办学之路,为其他学科专业的支持合作提供经验,通过研究为学校制定支持合作的政策制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G430
A
1006-5342(2011)09-0082-03
2011-08-17
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No.201030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资助(No.2011jyte142);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No.2010B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