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语境下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2011-08-15门献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公益性城乡社区

门献敏

(信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河南 信阳 464000)

城乡统筹语境下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门献敏

(信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河南 信阳 464000)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来说,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困境。为此,本文就城乡统筹语境下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路径提出如下观点: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提升政府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主动力;创新城乡统筹的多元投资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发展力;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服务力;创新城乡统筹人才建设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支撑力。

城乡统筹;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我国城乡文化建设水平的不平衡,特别是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水平相对于其它建设而言更是整体滞后,一些地方的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还未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如何推进城乡统筹语境下科学健康的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城乡统筹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

“五个统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才能使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而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推进新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一)城乡统筹有利于增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本身具有差异性、传递性和习得性及发展性等特质,城乡统筹为城乡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依据与可能。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差异是造成城乡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只有从经济地位上消除城乡差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当然,由于生活与生产方式不同,城乡文化之间天然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继承与扬弃上,不应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因为它们都属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允许有特性差异。城乡文化差异对城市与乡村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城乡统筹通过推动城市与乡村文化间的相互接触、融合、吸收,最终能够达到在一个平面上的高速协调发展水平。因此,城乡统筹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与乡村相互吸纳先进和健康文化、摒弃落后和不良文化的一种双向演进的历史过程,即以承认城乡文化的不同为前提并在城乡文化异质性、互补性与独特性的基础上协调发展的过程。[2]

(二)城乡统筹有利于形成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被动接受型的文化形式正逐步被人们所抛弃,主动追求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活动形式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当今的农村,相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而言,农村的文化形式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种被动接受型的文化模式由于失去了文化应该贴近人的生活实际、体现人的主体需求的基本内涵,不仅不利于解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同时更会使农民思想意识边缘化。广大农民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又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共同重视和满足城乡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把文化发展看作是人的主体意识的恢复和弘扬,通过城乡统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3]

(三)城乡统筹有利于实现农村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目标

文化的最终价值目标就是通过人们的具体文化活动实现对自我价值与生存方式的认同。针对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差距极易造成农民对自身价值否定的现象,开展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可在城乡经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城乡文化融合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事情,其间的平等自由交流是关键所在,通过统筹的形式才能融合与开创出新的城乡文化体系。城乡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是城乡文化融合的基础,进而为文化融合提供更好的机会与可能。由于城乡文化最终要反映的不仅仅是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与否,而且也反映了人对自身的发展与满足及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与认可程度,因此,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只要是人生存活动的范围,都可使人在其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城乡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广大农村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统筹与协调,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4]进而实现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目标。

二、新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困境与成因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水平,特别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来说,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境,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文化建设上,尤其是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上,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视文化建设为软任务、软指标,认为抓经济、抓计生才是硬任务、硬指标,一谈到文化建设,就认为这是“花钱”的事,看不到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造成对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另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单纯强调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还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牺牲文化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进而导致发展失去后劲,社会弊病丛生。[5]以上种种,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水平,许多地方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还没有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手硬,一手软”,公益性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二)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受传统体制观念的约束,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渠道比较单一,未能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文化的良好格局。农村基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乡(场)镇文化活动经费基本上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而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对于庞大的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瓶颈。[6]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事业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支出,还没有进入市场化运作的阶段,无法有效利用社会和大众的力量。[7]

(三)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我国不少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许多乡镇设有综合文化站,但大多没有开展辅导、培训、教育等活动的功能场所,也缺少文艺展演必需的设备。公共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到位。[8]如: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站(室)图书陈旧、藏量不足、种类单一、设备老化,多数体育设施器材就是一个篮球场、一副篮球架、一个篮球,或者有几副没有场地与球网的羽毛球拍、几副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文化室图书藏量少且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同时,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文化基础设施损害与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整体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网吧、互联网文化经营等新兴文化产品正不断的涌入进来,但违法违规和建设质量不高现象却显现出来。

(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繁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当前,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队伍整体专业理论素质偏低,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各项现代技术掌握不强,对民间艺术钻研不深,由于体制原因,在编不在岗的现象严重,“人员被挪用,业务难专干,任务难落实,考评不到位”的现象,致使乡镇文化工作“软上加软”。文化专干往往工作清苦、待遇偏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他们常常身兼多项业务,没有精力办文化,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有效指导农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此外,农民自身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漠,一些具有较好群众文化活动基础的优秀民俗、民间文化也因后继乏人难以有所作为。

三、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协调发展,[9]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提升政府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主动力

一般说来,先进的思想理念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如果不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状况,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就难以提高,农村经济也难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达到城乡统筹的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式,将城乡文化工作视为一个整体,统筹协调,共进共荣。为此,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布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体系健全,资源共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与服务体系。

(二)创新城乡统筹的多元投资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发展力

针对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政府财政应“托底”,充分利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扶持、帮扶政策,积极引导、培育文化市场,建立可评估的投入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政府要设立公共文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即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与完善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文化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要以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与文化企业投入开办相应的文化事业,着力创新城乡统筹的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找米下锅”的尴尬局面;[10]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活动设施,重点支持农民兴办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

(三)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服务力

统筹城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就要将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社区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坚持适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适度规模,按照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要针对人口结构特点,兼顾不同群体的文体需求,建设多功能文体服务设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农村社区为中心,以小型、便捷、实用、多功能为出发点,建设满足广大农民需求的各类文化活动场馆,主要包括乡镇文化中心楼(图书室)、文化广场、文化会堂、健身中心、文化(集镇)公园和村级文体服务网点等。全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如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化广播电视和电影惠民工程等,[11]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四)创新城乡统筹人才建设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支撑力。

打造高素质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是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短缺现象,应着力强化如下三支队伍建设。首先,应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办法,强化农村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即:合理定编定岗,认真落实在岗人员各项待遇,切实提供必要工作与生活条件。按照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以充实农村文体干部队伍,造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专长突出、素质全面的农村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其次,应强化农村文艺创作及表演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其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传播功能,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文化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生活与传承发展优秀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再次,要顺应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农民艺术队、民歌演唱队、民间舞蹈队、拔河队等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2~183.

[2]王建云.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城乡统筹[J].今日浙江,2009,(18):58.

[3]兰勇,陈忠祥.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J].人文地理,2006,(6):45 ~49.

[4]肖尧中.从城乡统筹看川渝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28.

[5]邱家洪.城乡统筹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315.

[6]胡惠林.文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82.

[7]石扬令.试论二元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7):48.

[8]石斌.对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7,(11):19.

[9]刘本荣.城市文化建设应注意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接轨[J].决策导刊,2009,(9):22.

[10]王瑛,姜美珍,赖增李.区域特色下的文化构建——广东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123 ~128.

[11]兰勇,陈忠祥.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J].人文地理,2006,(6):45 ~49.

G240

A

1006-5342(2011)05-0018-03

2011-02-01

本文系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项目批号:10DG3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号:2010BSH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公益性城乡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