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紫色》中的黑人男性*

2011-08-15于晓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沃克紫色白人

于晓红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解读《紫色》中的黑人男性*

于晓红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和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长期以来,相关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黑人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所遭受的苦难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的多角度分析。笔者则试图从黑人男性这个新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解读。

《紫色》;黑人;女性;男性;解读

一、艾丽斯·沃克和《紫色》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主义作家,《紫色》是她的经典之作。

《紫色》的开头是一封短信,文字稚拙的文字隐含了一幕幕可怖的画面,并隐现了深沉的痛苦,其内容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紫色》所描写的故事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超过30年。小说以女主人公茜莉的妹妹耐蒂离家出走到非洲之后的种种经历同茜莉的生活相呼应。茜莉生活在美国南方乔治亚的乡村,在她14岁那年,她不幸被“父亲”阿尔丰索强暴并先后两次怀孕,生下来的两个孩子也很快就被别人抱走。茜莉后来又被她“父亲”强迫嫁给某某先生。在茜莉和某某先生生活在一起之后,不堪忍受“父亲”骚扰的妹妹耐蒂逃到了姐姐家里,耐蒂没想到的是,姐夫竟然想强暴她,她的奋力反抗让姐夫恼羞成怒,最后咆哮着将耐蒂赶出了家门。被迫离开姐姐家的耐蒂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准备前往非洲的传教士,于是便跟随着传教士的家庭一同前往非洲,并帮忙照顾传教士的两个孩子。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茜莉完全失去了妹妹耐蒂的消息,而她自己那毫无爱情的苦难生活也在继续。一次,她丈夫突然将自己的情人莎格带回了家,莎格是一位黑人女歌手,因为生患重病而被某某先生带回家让茜莉照料。在照料莎格慢慢恢复健康的过程中,茜莉和莎格却慢慢地结下了深情厚谊。此后,茜莉在莎格的暗中帮助下终于发现了妹妹耐蒂多年来写给自己的信件,而这些信件多年来一直被某某先生私自藏了起来。从妹妹的来信中,茜莉惊喜的发现妹妹不但还好好的活着,而且还在传教士的妻子去世后嫁给了他,更让茜莉的吃惊的是,传教士的两个孩子竟然是自己的亲身骨肉,当年正是现在妹妹的丈夫传教士收养了自己的孩子。在莎格的影响下,茜莉逐渐变得成熟自立,她不仅离开了某某先生,还跟着莎格一起闯荡四方。后来,茜莉还发现阿尔丰索其实只是她的继父,而她的亲生父亲当年事业成功却被嫉妒他生意的白人以私刑处死,阿尔丰索为了茜莉亲生父亲留下的财产而一直隐瞒着事情的真相。在阿尔丰索死后,茜莉终于继承了亲生父亲留下的财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的同时,茜莉的精神和思想也迎来了新生,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茜莉生活日益好转的时候,她的前夫莫某先生的生活却越来越潦倒,还养成了酗酒的劣习,这一劣习甚至差点要了他的命,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堪,开始反省自己的过去,并逐渐改过自新,还和茜莉成为了朋友。在最后,妹妹耐蒂和传教士一家也从非洲回到了家乡,茜莉终于和自己的妹妹还有亲生骨肉一家团聚。

《紫色》自出版以来,就吸引了广大文学批评家的目光。有的学者关注书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有的学者挖掘着书中隐含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解放思想,还有的学者探讨着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书信体叙事手法,而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小说中浓浓的妇女主义思想。同以茜莉姐妹为主的女性角色的形象相比,故事中的男性形象却很少被关注,很少有学者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进行研究探讨,甚至还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男性形象塑造是小说中最大的败笔。很显然,沃克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女权主义者,她透过小说表达了对黑人女性和男性的生存的共同关注。沃克对某某先生的人生转变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她对黑人文化健康发展的信心。笔者将通过本文深入探究沃克透过小说中各男性角色的描写所表达的深意。

二、黑人男性人物分析

1.阿尔丰索

之所以将阿尔丰索首先分析,是因为他是小说中最突出的反面角色,也是最先被沃克展示给读者的黑人男性角色。

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有“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这两只本能,这其中又以性本能最为突出。他还认为,人的生物本能即是人的本性,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本能的内在推动。弗洛伊德的理论在阿尔丰索这一角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追求茜莉的母亲就是受性本能和对茜莉家财产贪婪的驱使;而他无视社会道德的约束,多次强暴茜莉,则是对性本能驱使的进一步展示。阿尔丰索卑劣贪婪、禽兽不如的罪恶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人心中最阴暗和丑恶的一面。当然,阿尔丰索的形象并非对所有男权社会中男性形象的表示,而是对完全受本能驱使的阴暗丑恶面的极端反映。

2.某某先生

在小说里,某某先生这一角色生长在一个传统的父权制家庭,父亲就是家庭的主宰,包括他自己的婚姻,都只能由父亲安排。作为这种父权制家庭的受害者,某某先生不能娶自己心爱的莎格,而只能在父亲的安排下同一个自己不爱甚至不了解的女人结婚和生活,他也是个不幸的男人。父权制的家庭传统也渗透到了他的思想中,当他成为一家之主时,他也无所顾忌的主宰着家庭的一切。他不仅残忍的虐待茜莉,企图霸占妻子的妹妹,还私藏了几乎是茜莉人生支柱的妹妹耐蒂的来信,甚至公然将情人带回家中并要求妻子照看。这种种恶劣行径却并未给某某先生带来欢愉,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幸运的是,最终他认识到了问题,并反省了自己的过错,正如小说中与茜莉成为朋友时他说的话:“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一个健全的人。”他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我。

3.哈波

哈波是《紫色》中另一个深受父权制思想毒害的男性角色。某某先生的家庭霸主习气对哈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姑姑让他帮茜莉挑水时,他却理直气壮地学着父亲的样子说干活儿是女人的事情。而当哈波带索菲亚去和父亲商谈婚事被粗暴否决之后,他却又只是懦弱的在一边低头不语。在父亲面前的懦弱和在女人面前的自大是父权观念熏陶后的典型表现,哈波也不例外。他甚至学着他父亲对待母亲的手段对索菲亚使用暴力,结果却被索菲亚打得落花流水,当他几经努力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制服索菲亚时,竟然说“你怎么会是这种样子呢?你干嘛总是非要按你的主意办事。”可见男权观念的影响有多深刻。在历经波折之后,哈波终于明白了家庭的意义,家庭不是恃强凌弱、强者主宰一切的黑暗丛林,而是以爱为纽带来维系的人人公平的和睦环境。哈波最终逐渐摈弃了男权观念熏陶下的大男子主义,在家庭生活中变得更加积极,带孩子、做饭、家务样样都帮着做,哈波终是这场精神斗争的胜利者。

4.塞缪尔

塞缪尔是小说中少有的从出场到谢幕都一直保持着正面形象的男性角色,也是整个故事里最典型的正面形象。塞缪尔没有阿尔丰索那般的贪婪和兽性,不像某某先生那样粗暴恶劣,更不像哈波那样固执,也不像格莱迪那样纵容无度。他表现出了真正的男子汉应有的所有优秀品性,一开始他就明白应该如何去尊重、理解和爱,知道家庭及两性关系应当如何去协调把握。正如他的妻子科林对他的肯定:“他相当英俊,咱们村不论黑人白人,就没人比他更俊了。”足以反映他在妻子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如果他像某某先生对待茜莉那样残暴地对待科林,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科林如此充分情意的赞扬的。塞缪尔可以说是《紫色》中最正面、最完美的男性形象,和阿尔丰索等反面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充分反映了坐这儿对男性的理解和期望,也充分说明:要推动女权意识觉醒和发展,不仅需要女性方面的觉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观念转变和对女权意识的支持。

三、黑人男性形象解读

不论何种文化,其本质都是平等而没有优劣贵贱的差别的。但当两种甚至多种文化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发展和交汇时,却会因为各自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的差异及其同当地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和兼容性的差别而逐渐产生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区别。强势文化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还能对其产生强化效果,同时也能在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有力支撑下继续扩张,从而发展得更为强势;弱势地位则恰恰相反,不仅始终受到强势文化的压制和挤压,而且难以得到有力的发展支撑,甚至可能受到当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排斥,进而变得更加弱势。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长此以往,不仅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间的不平等现象会逐渐成为“合理”的文化秩序,甚至可能是的弱势文化慢慢走向消亡。

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间的状态就是典型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严重不平等状态,这种种族文化的不平等状态不仅会严重压制黑人文化的发展,还会在精神上形成对黑人的贬低和蔑视,成为一种渗入文化生态中的种族歧视。黑人男性就是这种“文化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剧这一问题的帮凶。他们无法将种族歧视怨恨发泄在他们所敬畏的白人身上,只好把愤懑转移到比他们更弱小的黑人群体身上,忘了本的黑人往往在可怜的同胞身上证明自己的“健康”和“优越”。如《紫色》的描述,在当时的白人主流的社会中,黑人男性是毫无尊严可言的,对黑人女性施加肉体和精神上的侮辱和暴力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尊严和巩固及其权威的畸形手段。这种矛盾的状态充分说明了黑人男性同时扮演者“受害者”和“加害者”双重角色。

四、结语

沃克通过《紫色》这部书信体小说向广大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普遍迷失自我的黑人男性的心理状态。由于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从属地位,形成了白人优于黑人的潜意识,白人社会的父权价值观念也深深的影响了黑人男性。在白人社会的传统父权价值观念的长期的压制和影响下,黑人男性出现了严重的心理扭曲,他们一面不得不面对白人的强势存在,一面又将白人社会的父权价值观念强加在了自己的家庭中,欺压黑人女性就成为这种畸形心理下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要想彻底摆脱传统的、畸形的父权价值观念的控制,黑人男性必须同黑人女性一道,形成全种族齐心协力的局面,才能发挥整个种族的力量,实现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和睦,并最终正确到黑人同白人种族的平等和睦。

[1]陈健.浅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8~60.

[2]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

[3]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成宇.《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非洲中心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1,(4):30~36.

[5]赵威.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浅析《最蓝的眼睛》与《紫颜色》的相似性[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3):141~142.

[6]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2):60~66.

I106.4

A

1006-5342(2011)11-0066-02

2011-08-25

猜你喜欢

沃克紫色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未来科幻城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