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新模式*

2011-08-15许朝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研讨基础计算机

许朝晖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教育技术与培训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新模式*

许朝晖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教育技术与培训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

在信息化社会,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工作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对现存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网络环境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网络环境;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0 引言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该门课程虽然属于文化课教育,但却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最近几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泛的普及,以往基于单机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需求.面向高等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不仅能够使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还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1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多冲突.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理论教育型逐渐向注重实践性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不利于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重点就是要避免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在了解相应框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充当帮助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较强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各种综合性专业人才,所以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与社会上各类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类知识才能与社会实际紧密的连结在一起,当其走出校门后,也能够更快的熟悉和开展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但是我们看到,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或是高级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发生了严重的脱节,课本上的知识落后三、五年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些学校所教授的是一些已经淘汰的技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到社会上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不仅浪费了我国本教育资源,也增加了企业再培训方面的成本.

1.2 教学工作以应试作为最终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采用书面硬性规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某一等级的计算机能力考试,如果没有通过,则不能领取毕业证书或不能被授予相应学位.可以说,此类规定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对于时刻面对着各种不良物质和精神诱惑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分追求,也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考试内容大多已经脱离技术发展水平的计算机知识上,限制了学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真正喜欢以及那些真正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当中,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另外,有很多教师出于各种原因,将期末考试的内容与等级考试的大纲挂钩,进一步扩大了不利影响作用范围.

1.3 无法通过网络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很多学校都实现了机房的网络接入,这似乎能够有效保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开展,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由于自制力差,经常利用机房的网络资源从事一些与计算机技能学习无关的事情,例如打游戏、聊天“冲浪”,看各种视频等等.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大多会选择将网络切断,这种方法有效遏制了学生的溜号行为,但也让高校耗费不低的网络环境建设变得毫无意义.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味的封堵,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了解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疏导,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2 网络环境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探讨

2.1 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作为主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充当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具体方式如下:

2.1.1 教师的备课阶段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归纳如何在研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和讨论方向的方法,将研讨内容和方向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当中.避免学生思维的多度跳跃所导致的讨论失控情况的出现,从而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2.1.2 学生的预习阶段

想要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先决条件就是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的预习对研讨式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应对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阅读,并对阅读过程中的各种疑问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或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重点提出.

2.1.3 课堂研讨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讨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不过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并不全面,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说明,让整个讨论变得更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所提问题应明确、清晰,不能含糊其辞,也不能模棱两可,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宣传此种教学模式意义所在或硬性要求的方式,消除学生“怕丢面子”的顾虑,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在讨论开始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2.1.4 总结阶段

研讨式教学并不能保障学生一定得出什么讨论结果,所以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讨论过程上,让学生知道正确结果是从何而来,如何分析才能更加简便的得到想要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讨论方式的传播将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愈发灵活.

总的来说,研讨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避免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的局面.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点就是根据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学生则通过对这些任务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实行该教学模式时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2.2.1 任务的引导和启发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之后,要设置一些难度适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任务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也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若任务难度过大,就有可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2.2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务必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课堂组织、学习方向引导、学习方向控制以及解答各类疑问的作用,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各类任务所提出的要求.在促进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计算机高等技术和理论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 学生个体差异的消除

受前期教育环境差异的影响,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入学时就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技能,有些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设置同样的任务目标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预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以便利用学校机房的网络教师软件平台为学生设置与其层次相当的学习任务,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2.3.4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选择相应的课题,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形成相应的作品或成果.此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以往所学内容,同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

(1)课题与教学内容要高度衔接

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所提出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设置相应的课题,以便实现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的生活化、实际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课题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过程小组化

尽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相应的课题进行选择,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毕竟是无序的、零散的,而探究教学的目的则是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梳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教师应注意要求那些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探究小组,让他们在相互学习和补充中完成探究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增进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3)小组间的沟通与联系

虽然各个探究小组所研究的课题不尽相同,但是教师仍然要注意采用各种方式增进组间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是能够避免组内同学的集体失误所导致的成果不完善问题,同时还可以让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更加合理.另外,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辩论、讲解、归纳和观察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3 总结

总的来说,为了在网络环境中更好的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广大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让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2)改变以往那种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同时对高校已经建成的网络化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应用,最终形成重视合作、重视交流的课堂氛围.

(3)在深入了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获取探究、讨论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进而激发其学习、探究和合作热情,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的高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王亚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8):78 ~80.

[2]王建勇,吴鹏飞等.开放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8):77~79.

[3]刘小雪.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53):18 ~19.

[4]姜庆铃.创新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94.

G40

A

1006-5342(2011)12-0100-02

2011-10-09

猜你喜欢

研讨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