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如何运用英语俚语

2011-08-15郭炎华

关键词:带团俚语导游

郭炎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如何运用英语俚语

郭炎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英语导游;俚语;运用

英语俚语是英语导游在与各行各业、不同身份的游客接触和交流中经常听到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依据英语俚语的特点及其在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以及翻译导游界对使用英语俚语的不同观念等角度,来探讨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如何对待和使用英语俚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英语导游,经常与各行各业、不同身份的外国游客接触,相互交谈的内容几乎无所不有,自然会听到很多出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亚文化群的俚语。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对待俚语这种非标准化的词语呢?是因为俚语生动形象、诙谐风趣、富有感情色彩和活跃团队气氛而刻意使用之,还是片面强调俚语比较粗俗、不够体面、难登大雅之堂而一味回避之?

俚语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本文依据英语俚语的特点与其在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以及翻译导游界对使用英语俚语的不同观念等角度,来探讨一下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和使用英语俚语。

一 英语俚语及其特点

著名的《韦氏英语词典》在1828年将俚语定义为“低级的、粗俗的和没有意义的语言”;但到了l9l1年,“低级的”和“粗俗的”字眼却从《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中消失了。在1980年出版的《辞海》中对俚语的定义已取消了“粗俗的”这个字眼

俚语虽然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全都使用的标准词汇,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社会集团或行业群体,其地位似乎介于“口头语”(Colloquialism)与“行话”(Jargon)之间。俚语的文体功能主要在于立意新颖、诙谐风趣、富有感情色彩。俚语的语意特征有流行性,夸大性,讥讽性。以下是俚语的主要特点。

1 局限性

俚语是由暗语(cant)、黑话(argot)及行话(jargon)演变而成(邴 暄,2007:46)。所以俚语的使用受到一定时间、场合的限制,其语言环境也会因人而定,因时而定。群体的话语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语言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功能,即便在同一文化中人们也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在适当的场合利用俚语的语言优势进行信息交流,会收到比标准语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2 社会性

俚语具有幽默诙谐、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和大量使用比喻或隐喻手法的特点,是英、美各阶层亚文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简便、快捷的口头表达方式,是社会因素与情景因素融合的语言变体。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亚文化群体都对俚语词汇和用法的增加和形成起到了各自的作用。因此俚语浸透了浓厚的亚文化气息,反映了英、美国家所传承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够反映或强调说话人的身份特征。而从俚语的风格类型来看,我们可以分为:委婉语气的俚语,地方性的俚语,行业性的俚语,年龄化的俚语。也就是说,俚语几乎是人人使用的,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人使用的俚语是不一样的(张艳,2007:127-128)

3 时效性与简洁性

语言反映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俚语的出现和消亡有时代性。除了少数俚语被收入英语词典,如美语 scab(不参加罢工的工人或不参加工会组织的人)、striker—breaker(破坏罢工者)、company man(公司员工)最初使用时,这些词均是俚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成为正式语言。其余俚语仍不被标准语体接受,生命力较短。如cop(警察)一词20世纪50年代被一致认为属俚语,但近年来许多人开始使用一个意思与 cop相同的新俚语fuzz,cop仍被使用但带上更多口语体的色彩。nut一词在40年前的美国俚语中是指荒唐可笑的怪人,今天的意思是指一个精神错乱并有危险的疯子。另外俚语常以简洁的缩略形式出现。例如:auto取代automobile,cab来自cabriolet,flu则是influenza的俗名。

由此可见,俚语具有变化迅速、简洁性、形象性、新鲜性甚至“粗俗性”这些特点。

恰当地使用俚语能够使语言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想像力。作为翻译导游,对俚语的特点与语言功能不可低估,而应当给予重视。

二 英语俚语在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在当今英语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俚语的使用较为普遍。在美国人的平均词汇量中,俚语约占百分之十。即使是保守的英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现在也使用并创造出不少俚语。旅游团中各种身份、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由于其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他们在语言表达、选择措词方面自然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我们可以从俚语的使用,看到它对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1 从俚语里识别游客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

由于俚语是英、美各阶层亚文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简便、快捷的口头表达方式,不同的社会、行业集团有各不相同的俚语,因此俚语能体现或强调说话者的身份(表明他们隶属哪一个社会层次、行业集团,并显示他们在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因此,导游可以从游客对俚语的使用来判断他们的身份特征、性格特征乃至其文化价值观。如果是美国学生,交谈时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fender-bender(一件小事)、apple polish(拍马屁,奉承)之类的俚语必是少不了的;而从言谈中如Gabriel(喇叭手)这类爵士乐等专用的俚语就可确信他是爵士乐爱好者或爵士乐团体的成员。

俚语的语言风格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使用的俚语就较为高雅,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的人使用的俚语就较为低俗。俚语如fool around(不务正业)、screw around(鬼混)、cumshaw(小偷小摸)、half-inch(盗窃)、tea-leaf(窃贼)等,在文化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的社会群体里就很难听到了。认识到这一点,翻译导游就能够迅速地有针对性地跟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2 对导游与游客沟通交流的影响

作为陪同翻译,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听到的俚语比其他涉外工作人员可能会更多。这是因为旅行团中各种身份、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他们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等各不相同,因此在语言表达、选择措辞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假如我们陪同翻译对俚语一无所知,往往很难听懂外国游客在谈论什么;如果陪同翻译误用俚语,有可能会由于误解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或导致工作失误。

3 对团队气氛的影响

在陪同外国游客旅行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有的外宾在闲谈中不时冒出一字或一句俚语,旋即引起众人忍俊不禁;有的导游在长途旅行中经常给游客讲故事或笑话,其间引用一点儿俚语,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恰当地使用俚语能够使语言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想像力。对团队的气氛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就会枯燥无味。但滥用误用又会使气氛僵化甚至导致关系恶劣。

如有时候英美人上厕所会用委婉的俚语来表达:“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去方便一下吗?),如果翻译导游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Yes,you can go anywhere.”(行,哪儿都可以。)外宾肯定愕然。对于英美人的厕所文化,也有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俚语,如"go and see one's aunt"。另外在西方国家,“怀孕”有时也是一个引起尴尬的字眼,当人们觉得“pregnant”过于唐突时,也会转而使用俚语。例如:“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swallow a watermelon seed”,“to be expecting”等。

三 在带团过程中如何使用英语俚语

在导游翻译界中,对待俚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俚语大都粗俗不雅,是不规范的词语,作为导游不应该学习之,或者不学也无关紧要;有人甚至认为俚语是对标准语的“污染”,应当予以摒弃,禁止在导游中使用。另一种态度则认为:俚语是语,是“新鲜、活泼、生动、形象”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语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可以在非正式场合适当运用。

笔者认为,口头语言是导游讲解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翻译导游要讲究语言美,在内容准确、情感健康的前提下,语言要力求鲜明生动,言之有物,切忌死板、老套、平铺直叙。为了活跃气氛和增加游兴,在带团过程中适当地选用一些风趣幽默的俚语,可以给游客一种非常亲切、悦耳的感觉。但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因素的制约,即交谈的场合、交谈的对象和交谈的内容。

1 因时因地而易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使用和如何选用俚语,完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严肃、庄重等正式场合,理应不用俚语。比如在带学术专业团参观高等学府时,就不宜说“I'm tickled pink to give you a low-down of this university”(“我很乐意向诸位揭一下这所大学的老底儿”)或:“Anybody wants to take a leak (“哪位想撒尿”)?这无疑是缺乏文化涵养的表现。

在非正式场合下,为活跃气氛和交流感情,适当地选用一些俚语,会使游客感到轻松自在。比如在山区路途颠簸时用一句“Thank-you-mama“来描绘“搓板路”,并告诉他们“You’re enjoying Chinese massage, and it’s free of charge!”(你们正在享受免费的中式按摩!),可让身受颠簸之苦的乘客开怀大笑。只要掌握好尺度,使用得当,就有助于达到活跃气氛、调节情绪、增加游兴等目的。

此外,已经过时的俚语应该少用或不用,这是因为俚语是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快、最不稳定的成分,“外国人说英语的一个特征,就是经常使用一些过时的俚语” (《牛津词典》1979年第十版)。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讲,最好记住“俚语词汇的受欢迎程度并不特别长久,只有在确定它们尚未过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使用俚语要听起来非常自然,要避免引起他人反感。”(《牛津最新英语学习词典),1980年版)。

2 因人而易

俚语的使用可以加强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交流双方属于同一社会群体或行业集团的成员,俚语的使用可以巩固和加强相互间团结协作的伙伴关系。因此俚语的使用可以带来认同感,如果导游能够使用该团队的社会群体或行业集团的专用语,就能在心态上与其更快地融合,获取该团队成员的认同感;而游客们的“自我”也就有了心安理得的归宿。这样,导游可以用语言“表明”和“强化”自己归属于该旅游团的群体“内”,而不是被排斥在该群体之“外”。如:上班族对上下班高峰或交通堵塞,就用rush hour和traffic jam;;“官僚主义”、“办事拖拉”被叫作red tape;think-tank表示“智囊班子”;“人才外流”被称作brain drain;eager beaver用来形容“工作特别卖力的人”;“干活磨洋工”被喻为clock watcher;假如你“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游客会委婉地批评你:“Don't blame on your computer.”

当然一个口不离大学生俚语的人决不会被误认为是其他职业的人,因为学生俚语体现了一种怪诞的幽默。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apple-polish(拍马屁奉承),dof(结结巴巴的傻瓜),lady—killer(帅哥),fender-bender(一件小事),fudge(瞎扯)等都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赵彦芳,2003:78)。学生使用的这种带有特色的特殊的语言模式已成为其学生身份的明显标志。

同样的英文俚语词汇对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或不同的理解。例如,bloody原义是“流血的”,在英语中作为俚语是较粗鲁的骂人用语,但在澳洲英语中常用来加强语气,表示“非常的”、“…得很”。digger在澳语中是“淘金者”,而在美语中是“扒手”、“傍大款的女人”。很多美国俚语对英国人或澳大利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例如,美国作家辛克莱尔刘易斯(Sinclair Lewis)写的小说(白壁特》(Babbitt)在英国出版时,书末不得不附有一个小小的美国俚语词汇表,以方便英国读者理解。又如 a banana bender(昆士兰人),a Pitt Street farmer(自有农场但在城里经商的人),an egg-shell blond(秃顶者),cobber(朋友,伙伴)等,这类澳洲俚语对英美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还有些俚语像stick in the mud(反应迟钝的人)、a real headache(问题、麻烦)、the story of the week(重要新闻)、follow your nose(朝前走)、to belly ache(埋怨、投诉)等,是我们在导游中经常听到的英国俚语。

此外,在带团过程中对长辈、高官或贵宾,一般不用或慎用俚语。如在催促该类团队客人快走时就不宜说:”Shake your legs(“快点儿”)。

3 切忌“禁忌语”

大凡从事导游翻译的人总希望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导游语言艺术与技巧,使自己的导游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细心的导游员会经常向外宾讨教某个俚语的确切含义,学习在何种语境或场合下恰当地引用俚语。而有的导游可能以为俚语掌握得越多,说得越“溜”,越能讨游客喜欢,越显得自己的外语水平高,随后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地加以使用,往往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因为早期的俚语词汇大都来自下层社会,以后逐渐扩大到社会各个亚文化群,现今俚语的主要来源是各种社会职业和亚文化群的行话或隐语,甚至还有不堪入耳的“禁忌语”(Taboo) (杨 雁,2004:136)。作为翻译导游要学会识别此类俚语,切不可随意乱用。如:

Hit the road(走吧),

screw around(鬼混),

Give me some skin(握个手吧),

Hit the hay(睡觉吧),

I’m dying to go to the loo(我着急上厕所),

He is pretty lousy(那人真差劲儿),

Have a fag(抽支烟)

Look at that chick(瞧那个妞儿)

再如含“粗俗,令人嫌恶”之义的“gross”,在青少年口中已被用于任何不合心意的场合(丁兰天, 2002:68-70)。此类俚语都是比较粗俗或缺少礼貌的。作为翻译导游切忌乱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翻译导游(interpreter-guide)对待俚语不应该采取一概拒绝或拈来就用的极端态度。英语导游应当学会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俚语,在不同场合或少用,或慎用,而不是排斥不用。正确使用英语俚语,有助于提高英语导游语言的表现力和想像力,有助于活跃旅游气氛,有助于增进与游客的感情交流,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谈的场合、交谈的内容和交谈的对象,切忌随意滥用。

[1]张 艳.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与风格[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127-128

[2]邴 暄. 论俚语的语言文化特征[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45-47

[3]杨 雁.导游语言中的英语俚语的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135-137

[4]丁兰天. 当代美国青年俚语的文化倾向[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68-70

[5]赵彦芳. 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7~79

Key words:English-speaking guide; slang; application

Abstract:English sl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tour guides frequently hear English slang in communication with different touris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 effect of using slang on tour guiding work. English-speaking interpreter-guides should view the application of slang in a dynamic sense and try their best to use proper slang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make their expression more vivid and efficient so as to smooth their work.

A Study on How to Use English Slang in Tour Guide Service

GUO Yan-hua
(Z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hai Guangdong 519085, China)

H315.9

A

1673–2804(2010)02-0117-04

2010-04-28

猜你喜欢

带团俚语导游
导游带团服务技巧探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网约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50个关于午夜狂欢的俚语表达
俗联多趣味 俚语也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