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公民行为本质研究》:当代雷锋精神的解读

2011-08-15宋克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不计报酬雷锋本质

宋克勤

(首都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26)

●书 评

《组织公民行为本质研究》:当代雷锋精神的解读

宋克勤

(首都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26)

雷锋,作为新中国英雄儿女的楷模,曾经影响几代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所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对这种榜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升华,以至于当我们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立足现实、崇尚实际的时代,雷锋精神往往被作为一种口号而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因此,如何解读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如何让抽象化的雷锋精神重回现实并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就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呼唤。西方学者把这种忠诚于组织、热心助人,发奋图强、具有高尚情操和高度责任感的行为称为“组织公民行为”,把行为的实施者称为组织的“好公民”。正是这些“好公民”影响和激励着组织和群体,建构着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公民行为本质研究》就是一部系统探讨我国当代组织公民行为本质内涵的力作。李万县博士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即一种组织所期望的、超越工作角色要求但不为报酬制度所识别的自愿行为,该行为的实施有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绩效的提升。这一定义的贡献在于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早期组织公民行为理论。

第一,该书揭示了雷锋精神的动力源泉——自我实现价值观。自我实现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类需求最高层次的描述,其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奉献或回报他人与社会。比如雷锋冒雨送母子回家,并非期望获得该母子的回报,而是他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使然。

第二,该书揭示了雷锋行为的实质,即一种超越工作角色要求、不计报酬并符合组织期望的自愿行为。这种行为集中体现为一种利他精神。正如雷锋所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儿拿取”。其中,无论是“为别人活得更好”还是“多给别人”都是雷锋超越自身角色要求的行为,而且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甘愿奉献的行为才使雷锋成为中国人、乃至一些日本人和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第三,作者关于印象管理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雷锋行为的特征是以工作为导向,用他的话说就是“甘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然而,现实中并非都是工作导向型的人,更有一些印象管理型的人。印象管理是通过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喜欢赞美是人的天性,管理者也不例外,都喜欢听好的一面。因此,相对于工作导向型员工而言,上司导向型员工更容易博得上司的赏识,进而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可见,履行雷锋行为不仅需要个体认识的升华,更需要一个催生自我实现的环境。

《组织公民行为本质研究》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著作,不仅为完善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解读雷锋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书中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动力源泉、行为实质和行为特征为我们践行雷锋精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2011-10-23

宋克勤(1962-),男,黑龙江宝清人,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国有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不计报酬雷锋本质
父母给我的精神馈赠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最美“逆行者”
战“疫”中我们是彼此的依靠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不计报酬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