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思维定势,成败归因——评宝贡敏的《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

2011-08-15董进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国人秩序

董进才

(浙江财经学院 MBA教育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书 评

文化:思维定势,成败归因
——评宝贡敏的《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

董进才

(浙江财经学院 MBA教育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国文化粗看起来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可经过严格的推理分析却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层次与结构清晰,内涵丰富。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图书,很多都在描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热衷于揭露中国文化的阴暗面,如勾心斗角、热衷关系、敷衍趋势、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恨不得把中国文化批得体无完肤。不少读者似乎也很乐意接受这些作品,作为旁观者去审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却不是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多年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宝贡敏教授并没有迎合人们的这种“喜好”,而是以严肃的态度,站在学术研究的高度,深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层次和结构,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学说”大作,而非一般的“戏说”读物。“学说”的根本在于探索规律,找出文化内在的规律,而非对文化的调侃。学术著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绝不会让读者一笑了之。因此,该书并没有为了博取眼球而对中国文化不加辨别地予以辛辣讽刺,而是从文化现象的背后寻找其规律。一些屡屡被著书者批判的现象,作者给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当然,该书也不乏种种“戏言”,表面看起来又像是一本通俗读物,这或许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好的学术作品,不应该只存在于象牙塔中,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增强可读性,扩大读者面,但这种诙谐的写作风格绝不冲淡该书的学术色彩,与其说该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不如说是一本脱下了学术外衣的学术著作。

在《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一书中,无论是“面子”、“关系”、“权力”等人们常谈的文化现象,还是“信任”、“沟通”、“集体主义”这些学术色彩很浓的文化典型,作者都对其结构、层次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它们对国人所产生影响的角度、特点、方向、强度,探索了我国文化的运行规律,为正确运用规律解决与文化相关的问题打下了基础。这些研究给予人们认识问题的全新角度,必然能对读者产生深刻启发。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还是流传几千年的民间习俗,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任举几例,看看作者精辟的解释,体会其独具的匠心。

一、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文化

作者研究文化多年,他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文化现象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从研究的视角剖析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我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作者却分析得极为透彻。在讲到秩序的时候,他以常见的插队陋习为例进行了研究。开车的人不管前面什么情况,能钻就钻;行人不管红灯绿灯,一概“勇往直前”,一副“你敢撞我?”的样子;人们把坐公交车叫“挤公交车”,观念中认为不挤怎么能上去,不挤怎么有座位?所以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是最不讲秩序的民族,中国人也都为此感到没面子。然而中国人真的是不讲秩序吗?在作者看来,“中国人是讲秩序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是最讲秩序的民族”。想想也是,就拿吃饭来说,坐在什么位置有秩序,谁先动筷子有秩序,谁先说话有秩序,谁先敬酒有秩序,谁先离开有秩序。那么,为什么最讲秩序的中国人突然没有秩序了呢?原来,正像作者所分析的,“国人是讲秩序的,但国人讲的是以人、人的分类为基础的秩序。一旦对人的分类无法进行,国人的秩序就会出现问题,强制与管制就会成为实现秩序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国人的秩序是在“熟人社会”中才存在的。而在人与人互不认识的公共空间中,秩序便失灵了。由此,作者得出了“我国的等级文化与秩序是历史产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相适应的”,“只有建立起基于平等的、自觉的秩序,社会才会真的有秩序”的结论。看来不能盲目地说我们是不讲秩序的民族了!

二、传统习俗中的中国文化

《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一书,并没有停留在对简单的文化现象描述,而是透过这些最常见不过的文化现象,折射出深刻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解释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高度。在该书作者看来,中国之所以长期处于“集约型”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收敛性、内控稳定型模式,特点是其发展集中在内部有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缺乏向外开发资源的动力,最终体现为缺乏创新精神,关键在于中国的文化。作者认为,中国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在民间财产继承上,一般采用均分制,这样在财产上限制了子孙,守住自己的一份家业,不会离开故土而到外面发展;政权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在只能有一个袭位、袭官时才会表现出来。而且,成王者通常会对自己的子孙分封,封王封侯,让他们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实际上是“政权均分”。“诸子均分制”限制了人们向外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对固有财产的依赖,久而久之在中国人中就形成了“怕冒险”、不敢创新的习性。

相反,英国之所以采用“粗放型”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发散型、扩张型发展模式,特点是把外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与其“长子继承制”密切相关。英国历史上长期实施的这种制度,由长子继承全部财产、爵位,非长子则没有继承权。作者认为,“长子继承制”对非长子来说看起来是不公正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非长子被剥夺了依靠继承生存的权利,只能转向其他行业,甚至到海外谋求发展机会。因此,“长子继承制”成为英国人遍天下的主要动力,直接促进了英国的外向型发展,并由此形成了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的文化。这也是英国长期以来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作者认为,中国缺乏创新文化的土壤,这是与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诸子均分”、“孝文化”和“故土文化”等文化因素所分不开的。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文化,建设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创新型战略才能够真正实施。作者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认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们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诟病,说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关键在于僵化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这个责任真的应该只由教育部门负责吗?按照作者的分析,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缺乏创新文化的土壤,单单是教育改革没有用,只有培育创新文化,才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诺贝尔奖花落中国。

三、国际比较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议,霍夫斯泰德的研究结论也表明,中国文化有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然而,为什么人们又常说“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我们似乎又是一个非常热衷于“窝里斗”的民族呢?对这个悖论,作者的解释是:“国人是集体主义的,但国人的集体主义是有自己特色的。国人特别强调对人进行分类,强调尊卑有序,内外有别。”作者这里所说的“内”,就是有一定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紧密或松散群体、组织,而且国人对内、对外有群别。国人的“内”主要指“自己人”。一个人是不是自己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情况下,一个人可以是自己人,也可以不是自己人。当一个人是自己人时,该人就同自己是同一个集体,不是自己人时,就不是一个集体。所以中国集体主义的形成基础在于“自己人”认知。集体主义产生的基础是忠诚、信任,由于忠诚、信任的对象不同,集体主义表现出来的特色也不一样,作者认为中国的集体主义如葡萄树,有节点,有联系,有延藤发展之势;日本人的集体主义如和泥,他们通过思想与意志的沟通,实现个人充分融于集体,进而达到水乳交融之势;德国人的集体主义如同上了油的机器,每个人如同机器零件,人们和在一起成为威力强大的机器。在集体中,中国强调忠于个人,日本强调忠诚于信念,德国人强调义务和责任。

四、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早知道自己的儿子阿斗不成器,但还是把大位传给了他,并让他葬送“刘家”万里江山。“明知阿斗扶不起,但还要为不可为之事”,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和中国人的信任密切相关,书中用一章的篇幅从学术上阐述了信任的概念、种类、结构、特征,接着用一章来阐述中国的信任特点,发现中国人的信任,普遍信任弱,而特殊信任“发达”,中国人的信任主要是特殊信任,这种特殊信任分成经验信任和认同信任两大类。传承信任是一种特殊的认同信任,是他我信任,这种信任是无条件的,有时是绝对的。在没有普遍信任的情况下,这种特殊信任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刘备把江山给了阿斗,因为他不会相信诸葛亮会替他维护刘氏江山。虽然说这是一个极端的特殊信任案例,但的确反映了中国人信任的特点。目前民营企业已经进入大范围的换代时期,第一代创业者开始进入退休期,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是将自己的企业传授给儿子,对于给“外人”,他们是不信任的,就像刘备不相信诸葛亮会为他守护刘氏江山一样,这些老板也不相信外人会为他维护艰难创业的财产。哪怕儿子不是经营企业的材料,他也会心安理得地让儿子把家产败坏掉,这实在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但是在普遍信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想让他们像在国外那样实施企业社会化管理又是不现实的,所以建立普遍信任急不可待。

目前,各种制度越来越规范,人们也越来越文明,普遍信任正在日益增强,未来的中国社会,缺乏诚信将会寸步难行。如作者所说,“我们应该在认识、理解传统信任文化的同时,注意信任文化的发展与演化,把握信任文化发展的脉络,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信任文化方面的基础”。

文化史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代代相传的被群体接受的程序、习惯和定势;文化变化周期很长,对一个国家、民族、个人,常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文化无好坏,理解文化,认识文化,把握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文化是中国式成功的总结,也是中国式成功的基础,理解中国文化,是中国式成功的前提。《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是一部难得的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文化著作,虽然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分析中国文化的优劣,却让我们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认真研读,可以使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文化中的先进性,同时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中的落后因素,积极培育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族文化。

2011-10-23

董进才(1967-),男,河北鹿泉人,浙江财经学院MBA教育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文化、零售管理、市场中介组织。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国人秩序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秩序与自由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孤独与秩序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