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理论特质及未来走势

2011-08-15朱荣英

关键词:哲学观结构主义解构

朱荣英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理论特质及未来走势

朱荣英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并非空穴来风,作为对现代传统理论的疏离和叛逆,它以犀利的目光接触到了理性至上主义的根本弊病,瞥见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中难以想象的颓败情形,并奋力开拓出一种解构主义的哲学语境。一方面,毕竟它只事消解而不事建设,不可能成为一种具有远大前途的新文明,实在不能赋予它太高的担当情怀和理论使命;但另一方面,在积极消解的同时又实现了哲学的另一种再生,它特别注重赋予概念以新生命并及时地进行语义提升,给人类憧憬未来提供了某种终极满足,以批判方式支撑起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

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理论特质;根本旨趣;未来走势

一、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并非空穴来风

现代西方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虽说不上源远流长和高瞻远瞩,但作为对存在主义及其非理性人学体系的竭力反动,其实它并不缺乏跨时代的某些症候,到了60年代便渐渐声势浩大、几乎风靡全球,然而到了70年代以后却又昙花一现、逸出主流视界之外并迅速被后结构主义哲学取而代之。

70年代以来,在人类文化史上迎来了一个关键的预示性时刻,在现代西方哲学领域出现了诸多引人注目的奇特现象,一些极具理论睿智和文化自觉的哲学人,以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判断力和独特的理论嗅觉,及时捕捉住了现代西方结构主义哲学中日益透露出来的疏离情绪和解构端倪。这种悖反性的情绪与端倪一经产生,就无法对之忽略和抹煞。相反,它快速聚焦众人目光,不论赢得的是批判反思抑或严格审视,逐渐形成一种后结构主义的哲学观。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些知识与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念,换言之,它不再给人以知识和真理,充其量不过是人们自由商谈中的一种声音,它使人们自觉进入一个迥然不同的思想时代和话语境遇,作为一种充满内在张力的理论谋略,因其特有的批判性和解构性,不久将会对我们产生深远影响,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当下人文情愫的普遍要求和理性基石。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种对现代传统的疏离和叛逆,用现代概念不能涵盖、以现代理性无法解释,因为它以犀利的目光接触到了现代理性本质层面的根本弊病,杂锦合辑地瞥见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中难以想象的颓败迹象,故而用一些怪异甚至荒诞的笔调绘制出对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文明的种种迷茫与恐惧,举起“拒斥形而上学”和“向同一性开战”的旗帜,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和颠覆欲望,奋力呼唤出一种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的文化潮流、哲学态度、生存风格与价值指向。[1](P14-18)的确,现代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基于后工业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国际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斗争激烈、贫富差距扩大和民族矛盾激化、各种世界性危机普遍深化的当代语境而产生的一种理性回应,它将后工业社会视作一种普遍断裂、基础瓦解、离乱无序、严重失范的混沌世界,对后工业文化持悲观失望、消极迷茫、忧虑怀疑以至坚决否定的态度。它脱胎于现代结构主义但是很快走上了反结构主义的道路,更强调结构的无意识性投射、非主体性设计、无根由性裂变与非连续性发展,倡导进行话语革命、主体的移心化运动、颠覆一切权利限制、激活所有可能性真空,反对一元中心论而提倡异质多元论、质疑所有元叙述而竭力摆弄碎片、反对有深度阅读而主张语言游戏说,排挤一切实在感、厚重感和深度感,将支离破碎的异质、杂乱无章的差别、乱七八糟的延异,机械地拼凑在一起,使之在每一步的发展中都要拒斥思想、忘怀担当、失去旨归、精神低迷。它破除等级体系的纵向思维、城邦思维与固定思维而诉求横向思维、游牧思维与跳跃思维,反对任何地域化强制而主张冲破一切障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自我生成,拒绝一切心灵直观和天赋观念,主张用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基础主义与表象论,强调用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杂交体”去解构任何带有总体化的“激进修辞”,如此等等,不胜枚举。[2](P180)

总之,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文化危机的特定背景,它将一切诉诸消解的理论姿态折射出一种虚无色调,表明它对人文价值向度的严重忽略,但其批判指向所开拓出的虚无主义并不必然导致绝望,只要它能切中时弊、勇于承担责任,从社会良心出发反思现实矛盾、弘扬社会正义,那它就不会只事解构而不事建构,不会只把哲学当作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玩弄,更不容许因玩世不恭的态度在哲学里蔓延流行而使其丧失信誉,作为一种从现代到后现代跃迁的临界处境,后结构主义哲学为人类重新履行“人神之约”提供了新的契机,于是在它解构与建构双向律动的人文变奏中,一种新的后形而上学或者“后哲学文化”正悄然崛起。后结构主义哲学观是一种现代西方后工业时期社会批判理论的极端形态或者激进表达,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及其自身发展困厄的一种自我纠偏行为,是从高端反思现代启蒙精神失败和宏大叙事结构瓦解而产生的一种思想迷惘,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策略的一种特殊解构。那么,从学理上整体把握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发展的动态历史原象和基本思想脉络,对于弄清这种光怪陆离的哲学探索及其后学底蕴中的根本旨趣与未来走向,为我国哲学当代发展开辟一种通达后现代的世界视野,将不无裨益。

二、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理论特质

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概而言之集中表现在其“三观要义”上。

首先,在世界观上,它用分延或者延异去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本体论,诉求无原则批判、零支点观察,质疑一切世界观建构 (包括一切“本体论承诺”)的合理性。后结构主义者大都追随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反叛精神,对西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笛卡尔直至康德、黑格尔的形上传统进行了彻底的、不妥协的批判,并将西方哲学的传统归结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或者语音中心主义,强调以当下存在或在场的东西为中心,反对任何带有整体性踪迹的本体论建构,反对传统的二元结构和两体思维,反对传统概念体系的统一性和表述方式的固定性,倡导以多样杂交和无限延异去对抗文化的普遍概括及其语义提升,主张意义的当下呈现和直接释解以反对任何形式的传统书写,拆散语音的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方案以张扬一种生活意义的四处弥漫、无穷链接,反对写作就是反映外在世界或者记录主观心态,而认为是制造意义多重的互文性文本。后结构主义哲学对于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至上主义进行了大胆质疑,认为这种根源于理性的总体性情结和逻各斯梦魇对世界的描述,纯粹是一种虚假的精神营造,它总是踌躇满志地想赋予世界以理性秩序和内在结构,而恰恰终结了思想的多样化发展,把理性看作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基础,恰恰导致了理性的自残与自杀,而统一性、总体化、极权化的理论模式又模糊了社会领域的分化与整合的多元性质。它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和微观分析的随机性,去超越总体性、总括性和强制性描述,并认为强调震撼整体、打破结构的目的在于造成分延并实现意义的无穷增值,解构并颠覆一切世界观的根本旨趣在于防止形而上学对思想的极权化、独断性、教条化。

总之,强调由中心到边缘、由整体到碎片、由秩序到散乱、由封闭到开放,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在本体论上,一味推翻、不事建设,彰显一种零本体趋向、无立场追问。

其次,在人生观上,后结构主义者注重个体设计和自我关切,反对主体性哲学及其人道主义的人生设计。后结构主义者提出了人之死和主体之死的著名命题,借此来反对主体性哲学及其抽象性的人道主义实践,这种把主体性哲学和人道主义的人生观联系起来加以批判,的确沉重打击了西方人文价值理性的致命弱点。在他们看来,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就是人之死和主体之死的先兆。因上帝死了,人就没有了命运主宰、生活目的和价值标准,人失去了生存条件、终极牵挂和伦理底线,所以人和主体也死了,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是正当的,人什么都可以做,人生观其实是一场无任何具体目标的无政府主义设计。认为近代以来的一切主流人生观都是以主体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它们总是把人的最一般的本质当作理所当然的、现成的前提予以规定,人被看作是理性的存在体和主体性的人性集合,其实这都是形而上学的虚假营造和对人的精神压制。故而,竭力反对这种主体性和人道主义相互捆绑的哲学设计,认为真正的个人不应该是抽象的人,现实的人学语义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人自己“在”出来的,人人应该注重自我关切、自我奋斗、自我设计,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存风格、人生理想和生活样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尽可能创造一种善的生活和大美人生,使自己的生活格调成为一种人生艺术品、为人留下可敬的人生记忆。而做到这一切的关键之处在于,终结人学上的形上迷梦和人生观上的主体设计,彻底铲除对一切人都有效的伦理信念和道德教义,把人生观建立在对一种生存风格的纯粹个人的自由选择之上。[3](P17-21)总之,在人生观上不能搞“以理杀人”,既然人人生而自由就应主张极端个人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真理和人生信念,普适性的伦理道德只是对当代人实施各种压制的漂亮借口而已。

再次,在价值观上,强调用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元话语和宏大叙事,认为文化的不可通约性、不可预见性、不确实性、灾变性、异质性、多元性、不可修正性、混沌性、悖论性、差异性和谬误性等等,这一切才是当代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当代共同价值的获得不是靠接受普遍真理或认同共识,而是靠不断地怀疑现存范式并重写新范式,反抗对欲望的非法压抑和无端扼杀而要求把人的欲望本性完全释放出来,强调无意识的欲望冲动是人的独立的价值取向,是自己创造自己的革命力量,只有把欲望冲动从等级体系的社会体制下解放出来,才能创造出具有后现代意识的新的价值主体,从而获得一种潜在的价值学解放,使每一个体逃脱资本主义的现实价值原则以及逃脱压抑性的自我和超我的各种限制,拒绝宏观价值学而转向微观价值学,重视在局部的和微观层次上的价值多元化运动,抛弃启蒙价值理想和宏大叙事对个人的价值信心的剥夺。由于一切元叙述合法性的丧失导致了一切价值标准的被否定,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交往都变成了无是非、无对错可言的一场游戏,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和普适性规范被抹平,核心价值体系的失范使得后工业社会失去了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道义基础。

三、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根本旨趣

一般地说,有多少个后现代主义者,便有多少种形式的后结构主义哲学观,而有多少种后哲学观就会形成多少种具有颠覆指向的文化潮流和知识状况。作为对形上理性和“大写的人”的袪魅与驱魔,它处处召唤微型叙事和生活欲望的复活与还原,对窒息思想的本质主义及其文化霸权极力反抗,认为现代性叙事没有别的而只有诡辩和幻想,对个体生存境遇和人生命运,不关心、不动心,爱好心灵直观、宁静孤寂并构建体系,因不能赢得大众而与时代疏离,因只向学者吐露而成为书斋里的游戏,因一味致思本体、偏爱形上营造而成为纯粹思辨的逻辑,因缺乏强烈的介入精神和参与意识而只能提供虚幻的幸福期许,恨不得将之投在烈火里付诸一炬。故而,后结构主义倡导思维方式的重大转换和研究风格的变异特征,以解构主义为理论志趣力图从根本意义上消解任何带有整体性踪迹的文化规训和形上结构,以写作之无限开放和意义多重的文本逻辑去解构基于宇宙自然的整体秩序与运动规律而形成的理性至上主义和科学整体主义,以非中心的差异系统和非等级的无效衍义去对抗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以摧古拉朽的不合作姿态和摒弃结构的反叛立场去防止思想的独断性和极权化,以多元融通甚至多样拼对的延异方式去消除权利话语方式和宏大叙事模式对思想文化活力的压制与扼杀,以边缘化、碎片化、泡沫化的描述体系和叙事情调去激活异质性差异性的反人道主义及其精神梦魇,以“解蔽一切就是摧毁一切”为根本旨趣而妄图成就一种永无定型的当下关怀,以互不相容、缺乏通约的绝对否定和批判方式去终结形而上学的整体视域、逻辑层级,以相互攻讧和彼此抵牾的悖反性操作去肢解具有统一意义的文化境遇及其话语实践,以道德界限的崩塌和社会文明的不断熵化去瓦解社会整体的伦理基础和做人的基本尊严,以深度模式的无端削平和经典意义的无序滑动去凸显一个无深度的虚无世界和欲望纵横的物化时空,以死亡的形式和冰冻的符号之随意链接去彰显一个缺乏生活意义并遗忘终极关怀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体系。

具体说来,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根本旨趣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困境做出一种理论反省:反思晚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命运,反思现代化过程的各种弊病和价值负载,反思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价值基础的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的正确与否,反思由于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使得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极其严重破坏的当代状况,反思现代哲学宣扬科学工具理性至上然而却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或人的自由的丧失、导致了对精神文明和道德信仰的全面忽视,反思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在反封建时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却产生了恐怖的思想禁锢和意识形态压迫,反思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非中心、零散化、随机性、混沌性、待定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等等以往现代哲学所缺乏的或者说重视不够的哲学特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一切表明,后结构主义哲学观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反省,是现代西方哲学企图跳出传统哲学藩篱的一次大胆尝试,显示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新的自我超越和根本转向。[4](P391)但是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根本问题是过于偏激,对于现代结构主义理性设想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把理性和非理性、总体性思维和局部性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同一性和差异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构性和解构性等等,视作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从而造成了对人类理性之哲学基础的极大伤害,把哲学引向了非哲学、反哲学的歧途;它所主张的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反人道主义,片面强调不确定性和零散化、只事消解而不事建设、过分渲染现代理性的弊端和恶果等等,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哲学、新文明,势必陷入一场崩溃性逻辑中。这不是因为它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是因为它超越了我们所处的时代需求,实在是其解构本性使然。时下,后哲学与我们不期而遇,与之内在牵手已是不争事实,但是研究它、引介它的同时应清醒,实在不能赋予它太高的理论使命和担当情怀,根本不能指望依赖所谓后结构文化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后现代跃进。[5](P76-82/130)后结构主义哲学常常被视作异类,它的杂而不纯常为哲人诟病,这几乎堵塞了它发展的正当通道。其实后结构主义哲学的精髓不在于诉求认识断裂与精神分解,其刁钻古怪、晦涩绝伦的解构实践,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形而上学的结构界限而且在于打破这一界限,既要显示出结构内部的停滞和矛盾,又要提出一种新思想发展的可能条件与限度,从而激发出哲学发展的一种“开放的结构性”,这是一种特殊的在解构中的建构,正如利奥塔所言:“后现代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绝路上的现代主义,而是它的 ‘新生’。”[6](P121)

四、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未来走势

的确,后结构主义哲学观是一种蕴含各种复杂性语义的“不透明的光”,其学理内部的差序格局和背反效果,很难准确预示它的未来走向,更难以断言它将与我们的主流文化实现什么样的苟合,它带来的是一种耗散熵衰抑或没落结局,它实现的是一种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抑或明日黄花、风光不再?易言之,如何看待后结构主义哲学观之于我们的影响,如何准确理解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否定性质及其真实意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观之后的哲学发展又会经历怎样的思路历程,“后后现代主义”或者“新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这些就成为当前哲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颠覆指向和消解立场,的的确确非常强劲,然而问题的实质在于,它是否彻底终结了形而上学的发展进程,从而造成了哲学这种文化样态的灰飞烟灭、日暮途穷,从此人类可以告别哲学、高枕无忧了?显然不能。因为形而上学无从颠覆,哲学也不会终结,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同样是一种哲学观,它同样以奇特的方式重建着形而上学,它只是对现代理性的某种极端形式的否定或纠偏,非但不能彻底泯灭哲学的形上建构,反而导引了哲学多元、多向发展的未来态势并滋生了后现代理论发展的两难困境,即在祛神与造神、袪魅与建魅之间徘徊,在批判与建设、激进与保守之间摇摆,哲学与非哲学、反哲学浑然杂陈,理性与非理性、反理性鱼龙混杂,科际整合与界外联手使哲学更加泛化、边缘化和泡沫化,各种理性幽灵的不断复活和各种理性杂草的滋生漫延使哲学未来进路更加扑朔迷离,反叛语义及其消解策略不再成为某一种哲学形态的独具品格,而成为当代哲学之思想集体的共有特性和普遍诉求。[7](P299)

总之,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并没有与现代哲学传统发生严重断裂,在激烈的解构话语背后隐藏着的仍然是对形上理性的续写和再写,在各种消解策略的根基处依然生长着“大写的人”的非分之想。后结构主义哲学观并非是一个欲望的闪烁物和离乱的流淌体,它并非是为了打倒一切从而成就一种虚无主义和“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空想,而是真正具有一种以否定面目出现的积极拯救计划,其实它并不想让渡出思想以召唤一个放弃思想、不再思想的时代,它也不是哲学的自我消解剂或者自杀性装置,更不是一种文化倒退或者哲学反动,而是现代西方哲学自身发展困境的一种探索性回答和形上理性的一种革命性复活,它的确埋藏了各种巧妙的消解策略,但是又的确在消解的同时实现了另一种再生。质言之,体系哲学的式微恰恰实现了反讽哲学的出场,现代理性的否弃恰恰迎来了哲学的解放,各种规训的消解恰恰便于百花齐放。[8](P5-10)

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确造成了哲学界限的消解,它从哲学出发并将之带入质疑与挑战中,通过在哲学之墙上凿开各种出入口,使哲学与非哲学的界限变得可以自由穿越,从而使之遭遇荒诞怪异、陷入分崩离析,以此对哲学领域及其正统权威做出适当限制,将之拉下神坛并走向大众,弯下腰来并贴近生活,破除对哲学的顶礼膜拜并使之与其他文化样态平起平坐,应当主动寻求差异并尽可能实现多元兼容,在公共商谈、平等对话中消除隔阂、取缔误解,在彼此交流、内在通约中产生交往互惠、重叠共识。多元思想的分化整合与杂交糅合,将大大改变后哲学的当代形象和根本功能,后哲学不是用于反映外物或者反思对象的,而是用于创造、发明新观念、新思想的,后哲学不是用于机械的模拟和消极的关照,而是用于思想创新和精神生产的,后哲学具有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它无可替代、永不终结,颠覆形上建构是一种永远无法完成的谋划,除非人类对未来丧失了任何信心。的确,后哲学需要非哲学的理解与支持,它可以不需要反思的至上性和优越性,甚至可以放弃反映对象的基本功能,但唯一不能丢掉的是它的创造本性,它不能因为伴随或者追随其他学科的发展而迷失真我,更不能因为与非哲学元素的兼容而“沦为他者”,它强调的是新概念的自我运动和新思想的不断生成,特别注重赋予概念以新生命并及时地对之进行语义提升,创新思想是后哲学内在本源处的精神动力,给我们人类理性以憧憬未来的终极满足,它将以批判的方式支撑起我们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毕竟现代结构主义只注重精神性事件的逻辑化工作,它关注了本质而忽略了表象,与之不同,后结构主义哲学则强调概念重组和思想复活,认为真正的哲学不是在旁观而是积极地在做事,即在从事思想构造与观念创新,在使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并成为思想。认为本质、结构、规律、真理等等现代理性所谋划的一切,无可挽回地在后学语义的不断改写中被掩埋了,虽然它的可能性并没有完全穷尽,甚至还可能激发出一些思想活性并顺延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对之批判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极易落入它的陷阱。[9](P94-96)

可见,后结构主义哲学观所开展的自我革命是一种极具创意的精神生产方式,而非纯粹的解构策略及其话语快感,任何解构都蕴含着建构,后结构毕竟也是一种结构,它只有注重思想创新才构成现实并通向未来,若将解构贯彻到底又何以自保?自保尚乏力,更遑论其余。

[1]朱荣英.是意义放任抑或本性复归?——试析当代哲学的间性存在与中性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2008,(4).

[2]张志伟,等.西方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朱荣英.当代哲学的“孤岛写作”与后学视域的“人文空场”[J]. 河南大学学报,2010,(6).

[4]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陆杰荣.形而上学的当代构建及其现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9).

[6]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姚大志.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8]张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难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0,(5).

[9]庞立生,王艳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双重视域——哲学观变革与现代性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2008,(1).

Western Post- structuralism Philosophical Theory Characteristics,Basic Purport and Future Price Movements

ZHU Rong-Ying
(Henan University,Marxist Institute,Kaifeng 475001,China)

Poststructuralism,philosophy is not without foundation,a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modern rebellion,it with sharp eye contact with the rationalism evils,saw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it develops furiously deseace.apoplexy situation that gives a kind of deconstruction philosophy route.On the one hand,because it only thing digestion,but not matter construction,can't become a kind of possessing high promising new civilization,can't give it too much of the mission,But on the other hand,it discuses in active again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d the philosophy of another kind of regeneration,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give new life concept to timely and conducted semantic ascending human future,to provide some final satisfaction to critical way prop up the whole course of thought development.

post-structuralism philosophy;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fundamental purport;future price movements

B15

A

2095-0292(2011)03-0001-06

2011-03-16

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论后结构主义哲学观的旨趣与走势” (项目编号:GX:2011-49)

朱荣英,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孙广耀]

猜你喜欢

哲学观结构主义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