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1-08-15张明杰

关键词:隐喻语篇思维能力

张明杰

(陕西理工学院大外部,陕西汉中723003)

隐喻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张明杰

(陕西理工学院大外部,陕西汉中723003)

隐喻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概念隐喻

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制约了学生英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供了新途径。隐喻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隐喻义,理解语篇结构和学习英语文化,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两年系统学习,很多学生英语表达仍然生硬、不地道,用词过于单调,有时会带有明显的汉语表达特点。这是因为这些学生经常根据汉语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构造形式符合语法规则的英语表达,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制约了其英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仅追求语言的准确性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会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然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和盲点。概念隐喻理论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对课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准确把握和再创造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又可以锻炼隐喻思维能力。回顾以前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也都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提出可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来提高其英语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一 “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自20世纪末期起,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下,隐喻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1980年,隐喻能力(meta2 phoric competence)概念由 Gardner&Winner在其著作《隐喻能力的发展:对人文学科的启示》中首次提出。他们认为,隐喻是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一事物(即目标域)来认识另一事物(即源域),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隐喻能力被定义为:识解隐喻,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隐喻,以及判定可用于同一语境的多种隐喻表达之优劣的能力[1]Danesi首次将这一概念引进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他认为隐喻能力是语言习得者识别和使用新奇隐喻的能力,是其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语境的恰当性和工具性策略两方面[2]。Littlemore认为隐喻能力一般包括:创造隐喻的能力,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提取隐喻意义的速度和对隐喻作出解释的流利程度四方面[3]。第一种能力是隐喻使用者应具备的,而后三方面则涉及隐喻接受者对隐喻的理解。根据王寅和李弘的观点,隐喻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域概念类比联系的能力,不仅包括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可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4]。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定,隐喻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隐喻意义映射与构建、类比创新和识解这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讲,隐喻能力就是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快速识解隐喻意义和创造性使用各种隐喻的能力。

二 隐喻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要习得一门外语及其文化必须要能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中存在的大量隐喻表达。因此,在仅靠培养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不能确保学生熟练习得英语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隐喻能力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这三种能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共同构成语言的基本功,三种能力的综合提高是熟练掌握语言的重要标志。

隐喻能力是伴随人类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尤其是抽象事物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隐喻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类比熟悉、已知的事物来习得那些抽象、陌生的新事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隐喻能力培养应作为有效教学手段的另一原因是,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把源域和目标域联系在一起时需有积极的心理活动参与,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识解隐喻。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课文中经常出现的增强语言表达魅力的新奇隐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Bachman认为隐喻能力对于外语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隐喻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习者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可以领略到植根于文化当中的意象和意义表达。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缺少语言使用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一门陌生语言,他们无法体验英语主流文化或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更无法轻松地习得隐喻表达深层的文化内涵。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只让大多数学生习得英语的基本语法特征和词汇知识,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也不全面。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概念隐喻认知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表达的形象、生动和丰富,更好地领悟隐喻表达。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必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正如胡壮麟所说:“隐喻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6]。

三 隐喻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隐喻理解词的隐喻义

要熟练掌握英语,词汇是基础。但是,一个词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经常会因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所发挥的隐喻认知联想而发生词义变化,从而形成一个词的有联系、有规律的多义范畴,即一词多义。这是影响学生准确理解相关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隐喻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并向学生解释词的具体义项和抽象义项之间的关系。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词义的理解,有效扩大词汇量。比如“saddle”一词,作动词的基本词义是“给马装鞍”,正是基于“负重”的概念相似性,派生出“使人承担责任或繁重任务”的隐喻表达。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单词时,既要使其充分重视词汇的基本词义,更要让其理解某些词语的隐喻意义。同样,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隐喻思维来领悟某些表达的深层含义。例如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may attempt to compen2 sate by showering them with material possessions.”[7](…试图通过给孩子大量物质的东西来补偿)。学生如果只是将字面意义简单组合,根本无法领略作者使用“shower”一词的妙处所在。作者在此处使用了“shower”的隐喻义,可简单概括为“GIVING IS SHOWERING”(大量给予是下阵雨)。用“下阵雨”这一目标域来映射源域“慷慨给予的行为”是基于两者之间“接连不断,纷至沓来”的概念相似性,可形象地再现父母对孩子的“慷慨”和“溺爱”,表达生动有力。类似的例子还有“Presents snowed in on my birthday”中的“snow”,形容“生日礼物如飘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二)通过隐喻理解语篇组织结构

隐喻可构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6]。如果一个语篇中出现较多隐喻,尤其是隐喻的内涵渗透于整个语篇时,隐喻的使用构成了这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整个语篇的隐喻可以渲染语篇的主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标题和正文中出现的隐喻,并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出篇章的主题。同样,隐喻的图式映射有助于把握篇章的脉络。阅读课文是一个外来信息刺激人的感官,经大脑处理后输出的认知过程。该过程包括几个要素:认识主体,信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图式(已知信息)和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某些词语可以激活相关图式,而隐喻表达则用一图式映射另一图式,进而激发隐喻性理解。这是自下而上的图式理论,根据篇章本身的信息,从词汇、句子再到整个语篇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隐喻可以超越词句层面,成为篇章隐喻的主要组织手段。学生可以利用由上而下的图式理论把握篇章。如在“Time2conscious Americans”整篇课文中,作者是用“re2 source”(资源)这一图式来映射图式“money”(金钱),基于的相似性是两者都“稀缺、宝贵”[7]。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谈到时间时,会使用“budget”(预算),“steal”(偷窃),“charge”(收费),“cut”(削减)等词语。只有理解了“TIME IS RE2 SOURCE”这一贯穿整篇课文的概念隐喻,学生才能更好把握作者组织该语篇的脉络和主题,即美国人的时间观点很强。

(三)通过隐喻学习英语文化

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英语中许多隐喻表达同样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联系紧密。这是因为隐喻本身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隐喻的理解离不开相关的文化知识,每个言语社团所使用的隐喻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特定隐喻反映了特定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其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英语的隐喻认知方式与汉语的异同,并透过这些异同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经验。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透视隐喻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加深对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英语的认知方式来了解其表达形式,有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避免语用失误,取得交际成功。

四 结 语

隐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简单重复记忆的层面上,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除引导学生对隐喻进行理解和跨文化对比外,教师可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有关隐喻的认知机制和功能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可减少其学习英语的焦虑感,使其更好地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进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1] Gardner,H.&Winner,E.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Crit2 ical Inquiry,S pecial Issue on Metaphor,1978,(1).

[2] Danesi,M.The role of metaphor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J].Rassegna Italina di Linguistica A pplicata,1986,(18).

[3] Littlemore,J.Metaphoric competence: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J].T E2 SOL Quarterly,2001,35(3).

[4]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5] 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 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6]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On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Metaphoric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Ming2jie
(Shaanxi Polytechnic College,Hanzhong Shaanxi723003,China)

metaphoric competence;conceptual metaphor;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has constraine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students’English proficiency.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concep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thus propose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of thinking in English.Nurturing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helpful to students’comprehending expressions’metaphoric meanings,grasping textual structure and learning English culture,which can 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ve English competence.

H31913

A

167322804(2011)052016820003

2011201201

猜你喜欢

隐喻语篇思维能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培养思维能力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