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1-08-15

对外经贸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俄油气天然气

韩 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中俄经贸]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韩 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而中国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进口,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符合共同利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这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

能源战略合作;投资机制;投资领域

能源问题是重要的战略问题。未来的中国能否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是关键。与我国东北西北接壤的俄罗斯是能源超级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因此两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对双方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分析

(一)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潜力巨大

1.我国的能源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从储量上来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大国,但具体分析起来,我国的能源问题又实在令人堪忧。我国的能源储量中煤炭最为丰富,基础煤炭储量为3261.44亿吨,位居世界前列。但优质品种储量稀少,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可以说,我国并未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虽然我国每年的煤炭产量都节节攀升,截至2009年,年产量已高达30亿吨。但从2009年开始,我国首次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达3%。从天然气资源上看,我国也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大国,专家预测,资源总量可达40万亿~60万亿立方米,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2008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760.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3%,供需缺口近50亿立方米,200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7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但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仍达40多亿立方米,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气净进口国。而从战略意义日益重要的石油上看,虽然我国目前探明的储量为28.9亿吨,位居于世界第13位。但我国每年需要消费的石油量巨大。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石油数量逐年递增,到2008年,中国的石油年进口量已达1.79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0%。根据2010年前11月的统计,我国已累计进口原油2.18亿吨,同比增长19.8%,预计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约达55%。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可能会达到6亿吨之巨,达到国内产量的3倍之多。可以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缺口巨大,同时也需要稳定安全的石油来源。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多。在需求增长迅速的同时,中国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的开采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的普查工作滞后于商业性勘探开发,导致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现有的勘探理论及技术创新能力无法有效解决勘探技术层面的问题;天然气管线铺设进展缓慢,影响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能效较低,能源浪费严重等。而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生产难以满足需求,必须从国外进口,因此能源的稳定保障和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能源问题,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俄罗斯有丰富能源储藏

俄罗斯是世界上含油气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油气资源蕴藏和生产大国。俄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俄罗斯天然气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上第二大原油输出国,天然气第一大出口国,堪称为世界油气资源的超级大国。

3.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2004年以来,中国70%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对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来源多样化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与中国毗邻的油气资源大国,与其建立长久的稳定的能源进口合作,对保障我国石油来源的多样化,维护国家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在中国可以利用的海外资源中,俄罗斯的地位举足轻重,独一无二。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与中国毗邻的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其中,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能与它并驾齐驱的只有中东波斯湾。而从天然气领域上看,中俄合作的潜力巨大。从电力和煤炭资源上看,两国合作甚少。俄罗斯目前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面向中亚和东欧,可以说目前加强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维护双方利益的共同选择。

(二)双方能源领域的合作在曲折中良好发展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产业合作有着便捷、路程短、成本较低、资源潜力大等多方面的优势。而能源出口又是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发展支柱,能为俄罗斯创造大量的财富。因此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可以说是互利互惠的。两国的最初合作始于1996年4月,当年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并于2000年7月续签。按此协议精神,两国相关企业进行了中俄原油管道、中俄韩天然气管道、萨哈林天然气等项目的合作研究。但是由于种种阻碍因素,这些项目一直进展有限,实质性成果不多。尤其在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上,由于日本因素的干预,还出现了改线风波,甚至一度搁置。十多年来俄方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项目进展曲曲折折,直到最近才有了最终结果。2010年12月19日,中俄石油管线全线贯通,2011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在最近几年内还是比较频繁的,从2009年开始,便捷报频传。“贷款换石油”计划达成一致,《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签定成功,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再到最近的石油管线全线贯通,可以说这两年,取得的进展都是实质的、有成效的,也是可喜的。

二、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存在的障碍

近两年来,尽管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看似十分顺利,但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重要能源的争夺十分激烈,而俄罗斯也已将油气资源作为自己在对外关系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筹码,这些因素都对中俄的合作增添了不少变数。从近十年两国合作的曲折路线来看,中俄能源合作的障碍性因素还是为数不少的。

(一)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跨境投资机制

近几年来,由于油气资源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导致了俄内部对外商投资能源的管制力度也日渐加大。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不仅关系到外商对大型油气田的资本投入量,也使外商控股规模受到影响。这些限制当然也影响到了中国能源公司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政府不愿意向中国公司提供俄大型油气公司的或油田的控制权,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这样的事例在近几年也不断出现。2002年,中石油在参与竞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时,被告知因中石油具有中国政府背景而被拒绝其参与竞购,最后的赢家却成了俄罗斯内部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俄罗斯政界、商界以保卫俄罗斯的名义,联合上演了一出排挤中国企业的闹剧。石油、天然气是俄罗斯的战略资源,是俄罗斯维持国家经济运转的支柱产业,联邦、地方领导人都对此领域给予格外的关注,石油天然气行业内部的利益交错也非常复杂,尽管俄罗斯领导人呼吁外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能源开发,但一旦实际操作他们仍是顾虑重重,外国投资很难得以施展。

而2004年,中石油在收购小型石油公司斯基姆尔公司61.8%的股权过程中,俄罗斯的反垄断部门又继续设置了重重障碍,尽管这宗交易最后还是成功的进行了,但是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这种并不完善的跨境投资体制给中国企业对俄投资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双方的这种博弈不但没有任何收获,也对俄方的石油开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双方的合作

随着能源尤其是石油的战略地位日渐重要,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被很多国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他们通过在俄罗斯能源领域采取的种种措施来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美国以美俄能源合作为由,阻挠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等国能源合作计划的实施,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俄罗斯—中亚源头。日本的行为更为直接。2000年中俄就石油管道问题达成一致,决定修建“安大线”,直接向中国供油,而由于日本的介入“安大线”最终走向了流产,输油管道直到最近才全线贯通。日本在能源领域,特别是在俄石油管线走向问题上同中国之间的博弈,一方面是为日本石油来源多元化、确保日本能源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弱化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经济不断增强的依赖性,以确保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统经济地位和利用能源牵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

(三)合作方式不明确,合作内容单一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方式,一直都不十分明确。1997年,中国的专家曾建议:两国领导人先签署协议,双方公司逐步跟进。这一建议基本上得到落实。总体来看,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主导方式是“政府先行,公司落实”,但政府与公司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领导人达成的协议都是指导性的,常常难以落实。从合作内容上看,目前,中俄合作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他领域,尤其是在电力与核能方面交流不够密切。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双方对话,建立一个有利于双方的跨境投资机制

俄罗斯虽然油气储量巨大,但开发的难度也不小。尤其是开发地处偏僻的俄罗斯新油气产区将涉及到巨大风险还需要庞大的资金供给。俄方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迅速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开发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两个国家的政府必须汲取过去的深刻教训,认识到商业化运作和扩大开放能源符合两国利益,并采取行动清除那些最近令中俄能源关系发展难以实现的不确定的障碍。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强互信往来,消除壁垒,加强联系,商讨出一个有效的符合双方利益的跨境投资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扩大合作规模。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通过吸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的资金,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规模得到大幅度提高了,这些经验可以在中俄合作中得到扬弃。中俄双方要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长效的合作机制,以此为指导,统筹中俄各方面的合作。

(二)应加强互信,排除国际上对双方的不利因素

1996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政府间的频繁往来与交流,为中俄能源合作明确了方向。但由于俄方中有人担心,中国强大后威胁俄罗斯远东地区,也间接的导致了近年来中国公司在俄罗斯能源市场的投资困境。因此,进一步推动两国政治互信建设十分必要。中俄能源合作肩负着共同开发的使命,对双方来说进行深入的能源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就目前的情况看,双方应该努力排除不利的国际干扰,扩大双方的合作。避免“安大线”事件再次发生,避免无谓损失。当然,目前,双方的关系日益向较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中俄双方共同的期望。

(三)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

中俄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目前范围还比较局限,大多数都在石油领域。单纯以能源贸易方式来实现中俄能源合作,这无疑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较高的敏感性。中国在未来应积极开展与俄方的多领域合作,以石油合作为契机,并将之深化到煤炭、核电建设等技术领域,多加强技术合作,扩大技术交流,实现从能源生产到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紧密合作,这将对两国未来的合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中国能在合作中保证国内能源的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对俄方来说,这种合作也符合他们制定的能源外交规划,也能使俄方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四)共同制订双方投资规划

双方尽快组织双方官员学者,详细研究制定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具体规划,商讨建立区域或国家间多边合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合作风险和损失;加快政府间签署的合作意向的落实速度,减少政府指导和公司实施的脱节现象,使双方的合作能够朝着更理性,更有条理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中俄能源领域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双方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互利互惠的。尽管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折问题,但这属于合作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只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互利共赢,加强对话互信,不断排除国际上的不利因素影响,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陈宪良.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前景分析、启示[J].西伯利亚研究,2010(3):22 -28.

[2]韩立华.俄罗斯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中俄能源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2006(30):20-27.

[3]刁秀华.新世纪中俄能源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05(2):18-22.

[4]郭锐,洪英莲.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9(9):40-43.

[5]米洛夫.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前景:消除壁垒,加强联系[J].俄罗斯研究,2008(4):58-60.

[6]跃勤.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突破瓶颈的途径[J].天然气经济,2006(3):10-12.

(责任编辑:陈鸿鹏)

F752.7

A

1002-2880(2011)02-0052-03

猜你喜欢

中俄油气天然气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