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

2011-08-15甄素娟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聋哑人格儿童

甄素娟

(大连盲哑学校,辽宁大连 116021)

浅谈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

甄素娟*

(大连盲哑学校,辽宁大连 116021)

聋哑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人格及行为特征,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必须把握其特有的教育规律,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

聋哑儿童;特殊教育;特点

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生理缺陷,他们在心理、性格、人格及行为特征方面较之正常儿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倾注更多的爱心,认真研究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实施特殊的教育与关怀。

一、聋哑学生人格行为特点

1.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

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由于生理上有缺陷,聋哑儿童缺少了一些重要的获得信息的渠道,这使他们与健全人交流有一定障碍,很多信息他们都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不是很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深层的东西无法理解,造成了大多数聋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

2.心理上比较自卑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相对自信而言的,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1]通俗地讲,如果感觉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软弱的,不健全的,甚至低人一等,如果自我怀疑,犹豫不决,对自己的评价尖刻,而且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那就证明已陷入了自卑的深渊中。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聋哑儿童通常都游离于健全儿童之外,看到别人唱歌、听音乐、讲故事、与朋友说笑等,而他们却无法融入其中,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常人矮一头。在这种心理长期作用下,他们就会逐步陷入自卑的状态。

3.性格上比较孤僻

绝大多数聋哑儿童与健全儿童交往有困难,因此少有朋友。他讲的话别人“看”不懂,别人讲的话他也不理解,这种交流上的障碍有时会使其受到同龄儿童的嘲讽、欺侮,或周围人的误解、耻笑,所以,他们过早产生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从而变得胆小怕事,更加不愿意同健全人接触,性格慢慢变得孤僻。

4.情感上缺乏感恩

由于聋哑儿童与他人(包括他们的父母)沟通有障碍,所以聋哑儿童与人们的情感交流较少,加之人们对残疾儿童的同情,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很多关怀与帮助,使他们获得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一些聋哑儿童也认为这些同情与关怀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在聋哑儿童的心里缺少了些许感恩之情。

二、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让聋哑儿童健康成长

1.走向社会,使聋哑儿童在与正常儿童接触中感受幸福

给予聋哑儿童幸福,重要的就是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要使聋哑儿童感到在人格上与其他儿童是平等的。为了给聋哑儿童提供与健全儿童接触的机会,学校应组织他们与正常学校的学生开展文娱活动。文娱活动的准备过程是快乐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找资料,一起练习,让每个聋哑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聋哑儿童和健全儿童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欢笑。如果语言交流上出现了障碍,他们就会动笔写或请老师翻译,慢慢的聋哑儿童就会主动与正常儿童接触,同时品尝到交往的快乐。为了增进聋哑学生对正常学校的了解,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到正常学校学习(如学烹饪技术),他们和正常的学生在一个课堂上,学习一样的知识,平等相处,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正常学生接触交流,逐渐克服自卑心理,感受到真爱与幸福。

2.组织文体活动,丰富聋哑儿童生活

轻松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愉悦聋哑儿童的心情,陶冶情操,还有利于聋哑儿童的合作意识的养成、反应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体魄的形成。学校和班级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体操比赛等。为了迎接体操比赛,学生每天都会自觉练习,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帮助差一点同学,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看台上学生呐喊助威。这些活动能够让聋哑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聋哑儿童学会感恩

为了使聋哑儿童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关爱,教师可有选择地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跪羊图》和《弟子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聋哑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通过学习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孩子不易,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本分。还可召开“父母养育了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讲一讲眼中的父母,写一写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聋哑学生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讲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弟子规》是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里面有许多儿童日常的行为规范,可以指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把这些教育内容贯穿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紧密结合,使之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同学,诚实守信,做一个仁爱之人。这些学习教育,有助于聋哑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会感恩,并在感恩中体验快乐。

4.关爱与严格要求并举,使聋哑儿童健康成长

聋哑学校的教师与其他学校的教师相比,需要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热情和精力。教师要以爱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不用教师权威强迫、压制、斥责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由于聋哑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弱,而住宿学生又很多,所以需经常提醒他们增减衣服,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时刻与他们在一起,学生更易接受教师的教育。

对聋哑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也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离开严格要求的爱护,就是“溺爱”,而不是“关爱”。对聋哑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为他们心理上的敏感性,不能有丝毫针对他们生理缺陷的语言,在尊重他们的同时进行严格要求。而特殊学校教师的言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对聋哑学生而言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严格要求中要做到严中有情,严中有方,使聋哑学生在关爱与严格要求中健康成长。

5.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聋哑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因此教师的肢体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体态感情的释放,用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体态动作,娴熟的手语,感染学生,并唤起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符合聋哑学生的特点,不能急躁,更不能漫不经心。由于聋哑儿童缺少一种获得信息的渠道,对问题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甚至对一个问题要反复讲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正面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殊儿童的教育既有教育的共同特性,更具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方法。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积累经验、提炼成果,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让残疾儿童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1.

[责任编辑:阅力]

On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and Special Education of Deaf and Dumb Children

ZHEN Su-juan
(Dalian Blind and Dumb School,Dalian 116021,China)

Deaf and dumb children have special physical,mental and behavioral features.We should master special education rules and carry out special education methods as far as such a group is concerned.

deaf and dumb children;special education;feature

G762

A

1008-388X(2011)01-0071-02

2011-01-12

甄素娟(1963-),女,山东青岛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聋哑人格儿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两个好朋友
留守儿童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六一儿童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漫画之页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