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人才的原创能力培养
2011-08-15彭松
彭 松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22)
高校动画人才的原创能力培养
彭 松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22)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巨大,但原创能力的长期匮乏使得动漫产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对于原创人才的培养必需给予重视。在原创能力培养中,对于剧本原创、角色原创、风格原创这三个核心原创要素的认识及具体培养思路和方法,是提升动漫专业人才原创能力的关键之一。
动画;原创能力;剧本原创;角色原创;风格原创
近年来,动漫产业在国家扶持和社会关注下飞速发展起来。行业的空前繁盛带动了大量的用人需求,全国各地的院校纷纷开设动画或相关专业。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目前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高质量合格人才的供给不足反过来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的需求是促进我国动画事业发展的根本。[1]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动漫产业,以及如何培养对口适用的专业人才,成为目前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动漫产业现状
动漫产业作为我国下世纪重点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从产业层面来看,其发展兴盛的第一要素依然是核心竞争力的凝聚。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高质量原创作品的不断涌现;而高质量原创作品诞生的基石则是高素质专业人才资源的充实,尤其是原创型人才的充实。没有这一基础,即使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优惠的产业政策,我们的动漫产业也永远只能是屈居下游。
当前动漫产业因为原创人才的缺乏,造成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又造成了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盗版的困扰又加剧了原创动画产品投资和回报不成比例;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动漫公司现在不愿轻易做原创产品,甚至到了忌讳原创的程度。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动漫产业仍然主要以模仿和代工产品居多,真正的原创作品较少;原创授权和衍生品拓展这两块真正能产生高额附加值的领域,则因为原创型、实践型动漫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欠缺,被国外或上游企业占领。由此可见,目前动漫产业的这种表面繁荣不仅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可能会迫使产业的畸形发展;如不及时调整改进,甚至最终会从根本上阻碍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原创作品的乏力使得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动漫角色形象寥寥无几,更遑论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角色形象;没有知名的动漫角色形象,就难以形成动漫品牌效应;没有品牌效应,动漫产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在全球化的市场上,没有原创力的动画产品,就没有国际竞争力,也就无法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当面对国外优质的动漫作品和完善的行业分工合作模式时,我们的动漫产业就始终显得缺乏底气。动漫产业仅仅依靠懂技术、会制作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创性、复合型的人才。这一前提的实现才是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真正基础,也是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原创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动漫产品原创人才,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这个问题的解答首先应该从动漫产品本身的特点分析开始。就原创动漫产品而言,一部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原创动漫作品来自于多方面元素的完美组合。其内容除了包括作品的剧本编写和角色形象、风格设定之外,还应具备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商业分析等。[3]但其中决定一部作品的核心要素一般由以下三点构成:剧本、角色、风格。剧本决定着整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情节架构,是一切动漫作品的发端的原点,也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角色是一部动漫作品的核心,是作品艺术力量的根本表现单元。风格则决定了整部作品的价值倾向和美感形式,是一部作品的艺术风貌。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呼应,从总体上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上述三点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依赖于第四点,即项目实例的不断磨练和自我实践过程。综合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动漫原创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锻炼。既需要丰富的知识,也需要熟练的技能,更需要广阔的视野;是创作人员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上述四点的着重,是动漫人才原创能力培养的一个有力切入点。
(一)剧本原创能力的培养
当前动漫产业之所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优秀原创剧本的缺乏。剧本创作在影视动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大凡成功的动画片,无一不是建立在精良的剧本创作基础之上的。[4]剧本作为一部动漫作品的灵魂,不仅是整个作品的发端,也直接指导着后续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直至影响最终效果。后续制作步骤中的脚本、故事版以及角色设定、风格设定等步骤无一不是构建在剧本的基础之上。无数成功的经验表明,一部好的剧本往往能够成就一部动漫产品成功的一半。而目前国内的相当一部分的动画剧本,往往取材过于雷同化、幼稚化;内容倾向较为单一,尤其是说教功能过于强化,造成大人不愿看,小孩不爱看。无法满足不同类别观众的口味需求。剧本的乏力直接造成了原创动漫产品发展后劲的枯萎。但事实上,我国的动漫产业并不缺乏剧本的素材资源。在剧本的选材上,内有深厚久远的中国历史文化沉淀,外有取之不尽的各国文化精髓。创作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有每年不断出现的各种国外动画片作为参考,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剧本原创的把握能力。
对于剧本的原创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把握住以下4点要求。1.学会以动画的思维和视角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体会、记录。学会以动画的思考方式切入故事的叙述过程。剧本的发端可以是起于一个想法、一点感受、一句闲聊;也可以是改编自某部作品,亦或是自由杜撰。2.在剧本原创能力培养阶段,在剧本的架构上不偏重复杂隐晦,更应注重于简单明了;在情感基调上更多倡导积极乐观为主,同时亦可尝试表现个人风格。3.在整个剧本的情节构成中,夸张、幽默、反逻辑、反常规等因素必需要至少包含2个,不应将剧本写成对真实世界或事件的简单记录,但也不能片面追求荒诞和怪异。4.在培养阶段,剧本在叙事规模上偏向于短片容量,不追求高、大、全。以便于对剧本整体架构的把握。
在具体的培养策略上,首先要做的是定位转换,由动画的纯粹观赏者转换为品鉴者。对于一部动画作品不再是简单的观赏,而是真正能够看懂看透。解析剧本的来龙去脉、叙事架构、情节编排乃至背景资料等。培养对于剧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尝试用自身的理解来重新叙述整个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截取一小段剧本进行改写,逐步学会如何去“讲”故事,直至尝试编写原创剧本。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由简入难的阶段性课题进行训练,例如作品鉴赏、视听语言理解、表导演理解、剧本写作等。此外还可以辅以美术史、民艺理解等必要的相关素养课程扩大视野,提升综合修养。从而为剧本原创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原创能力的培养
如前所述,角色形象是整部动漫作品的视觉核心和最终表现单元。对于作品风格、情节展现、主题传达等诸多元素的传达具有重要意义。角色造型的成功与否,是一部影视动画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决定性因素。[5]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于一个成功的角色形象或形象群,而成功的角色形象塑造又能够反过来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并最终成为动漫产业高附加值的根本推动力。动画发展史上近百年来涌现出的无数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反观近年来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至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角色形象仍然屈指可数,与动漫作品的大量涌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至今国人印象中的动漫角色形象例如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娃等依然是建国初所创作的形象。因此,当前对于动漫专业人才角色原创能力的培养更应提高重视。
角色形象是根据剧本情节及需要进行设定的,其外形、动作、细节等诸多要素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故事的要求;同时根据动画制作的需要,对其形态要有准确、到位的表现。因此角色原创能力的培养有两点基本要求,即一方面需要熟练的形象绘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对于角色形象的内涵有深刻理解。在形象绘制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从对象的形体结构、外部特征的理解以及快速表现等方面开始;可以借助优秀角色形象的临摹及几何体、人体等作为绘制对象,由浅入深的培养对于形态的把握能力。其次,逐步提高要求,由单纯的分析描绘固有对象逐步过渡到形象的自主创作,循序渐进地锻炼创新能力。在形象内涵的训练上,应结合前期形象绘制能力的培养基础,逐步提升要求;结合给定的角色设定,充分理解角色性格特征、造型特征、细节特征等,再进行角色形象的绘制;先进行大致形象的设定,之后逐步修改、添加特征和细节,并尝试多种形象特征和细节的替换组合,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完成以上能力培养过程之后,进行综合性的课题训练并最终逐步培养角色原创能力,从而能够根据剧本的要求创造出符合要求的,具有鲜明特征原创角色形象。在课题的设置上,以速写、手绘、角色设计、插图设计等为主线,并辅以作品鉴赏、视觉传达、基础构成、民艺欣赏等课程进行支撑,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风格原创能力的培养
一部动画作品必定会带有某种视觉风格。这些风格是各种画面元素的形象、动作、颜色、光影等特性共同构成的,作品的风格是作者风格的具体体现。[6]视觉风格的设定必需是在遵从剧本情节、主题导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画面元素共同构建;既能够最大化的展示动画艺术的魅力,又能够符合情节的需要;因此,风格的原创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且具有综合性的培养过程。借鉴国外当前优秀的动画作品就可以看出,作品本身除了剧本和角色设定非常完备之外,对于整个动画作品风格的设定愈来愈受重视;甚至将很大一部分制作力量投入到视觉风格的设计和制作之中。在当前的世界动画产业发展趋势中,风格往往会成为一部动画作品的原创标志。例如日本偏写实的二维动画风格精致、细腻;美国数字动画的亮丽、明快;英国逐帧动画的夸张、简洁风格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带有强烈地域特性和文化背景印记的视觉记忆符号也正是奠定我国动画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重视培养动漫人才的风格原创能力就显得极其必要。
风格原创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对各种动画风格的了解和领悟。从动画作品的形象、动作、颜色、光影等方面入手进行鉴赏理解;结合动画故事的题材类型例如喜剧、悲剧、正剧等情感基调,以及不同画面风格例如写实、卡通等造型倾向综合比较分析,逐步理解。在此基础之上,以动画的三大基本类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逐帧动画为训练的切入点。在课题中有意识的尝试以不同风格绘制故事,讲述情节,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视觉风格和视觉元素的应用;还可以将同一作品以多种风格制作并加以比较从而逐步提升对风格的把握和创新能力;此外,根据动画制作的流程,在材料的变化、光影及色彩的组合上进行多种尝试,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动画风格的原创能力。总之,风格原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各种理论知识和影视修养的共同支撑;因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循序渐进,各种课题和联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最终起到理想的效果。
(四)实践促进原创能力的培养
原创能力的培养依赖的是创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专业视野,同时也需要依托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没有实际制作经验,在理论上的学习和认识是肤浅和片面的。将企业实际项目内容与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行业内部,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新制作技术。[7]对自身所学和具备的能力进行反复检验和认知,并对实践经验进行积累总结和调整补充,才能够真正积累扎实的原创能力。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本地或周边地区的现有行业和市场资源,通过与动漫企业以各种方式灵活搭建合作教学平台,逐步构建以实验室或工作室为学习平台,以公司企业为实践和检验平台的完整体系,在整个合作链中不断学习检验,磨练自身的原创能力,积累制作经验;从而更好的为原创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原创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国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重视动漫专业人才原创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对于高校而言,原创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至现阶段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仔细分析,逐步梳理,并结合动漫产业发展规律和动漫作品的具体属性,切实的将原创能力的培养分解成具体要素,并有机的结合到培养过程之中,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具有合格能力的专业原创人才;从而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更好的提供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促进我国向动漫强国目标的踏实迈进。
[1]王玉敏.对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现状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6,(20,2):22.
[2]蒋莉莉.发达国家动画产业的原创力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文化艺术研究,2009,(2,1):24.
[3]邹琼辉.浅析中国动漫及产业化教学[J].美术观察,2009,(10):112.
[4]高 菲.动画剧本创作要素漫谈[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70.
[5]谭书晴,苟劲松.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6):66.
[6]蔡文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7]杨 涛.如何培养一名动画专业学生[J].才智,2010(5):122.
G642.0
A
1673-1794(2011)06-0051-03
彭松(1979-),男,讲师,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动画教研室主任,韩国韩瑞大学动画硕士,主要从事动画创作及动画教育。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108)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