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论析
2011-08-15王颖
王 颖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高校学生党员人数逐步增多。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从学生党员特点出发,探索后续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成为摆在高校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青年大学生更是党关注、关心的重点。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是青年学生和党组织联系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会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应“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可见,人才资源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第一大资源。大学生党员是党政管理人才和干部的后备力量,也是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大量优秀党政后备干部的需要,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党员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和凝聚周围更广泛的非党人才。这对于以人才强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青年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和奋斗激情的群体,肩负着党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党要发挥其组织优势,培养教育青年,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持续发展。
(三)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要求我党“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执政最直接的基础和资源。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理所当然是加强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全体高校党员充分地发挥了先锋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才会提高。
(四)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重视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先进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发挥他们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党组织及时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并长期保持其先进性,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引领和模范作用,对于促进学校做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较大,人们期望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服务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下降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也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出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隐性问题。
(一)高校有关部门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面临巨大的科研和就业压力,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此大背景下,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但教师普遍认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党务工作是务虚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有些部门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党务工作,或只注意党建材料方面的整理,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践,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问题。
(二)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形式单一,方法落后。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往往以学文件、学政策为主要内容,以听报告为主要形式,在内容上很少能与学生党员身边的现实问题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很难调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学生党员只重视理论学习,对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加之实践活动的载体较少,致使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党员参加。
(三)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主体力量相对薄弱。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党务工作者,他们虽然富有工作热情,但存在着人生历练不够和经验不足的问题。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建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党员教育管理机构人员有限、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就会使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部分落在辅导员和少数党员教师身上,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校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往往做得不够深入、细致。
(四)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考评机制往往是事后行为,考核过程偏重于民主测评和年终总结,主观性较强,一般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都能合格,很难真正判断学生党员是否充分发挥了在大学生中的先锋作用。况且考核通常放在学期末或年底集中进行,缺乏阶段性监管。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建议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校级领导班子要把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从上至下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各院系、党总支领导各支部的层层负责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党员时时处处被监督、被要求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本人和周围的大环境都意识到学生党员的“与众不同”,提醒其时时处处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只戴着学生党员的光环却不发挥任何积极作用,只要这样,才能形成常抓不懈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次,各级领导要加大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重视一线党务工作者的选派,将思想觉悟高、正派、原则性强的干部稳定在一线,并给予一定的待遇。在经费分配过程中,应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活动经费单独划出,不能随意挤占。再次,各部门在开展中心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党政齐抓共管。
(二)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是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第一,分层次加强党员教育。倡导“分层次、有重点、多角度”的教育理念:对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强化党员意识教育上;对低年级党员的教育则侧重明确党员义务及如何在学生中发挥表率作用;对毕业班党员则可以结合毕业教育,从敬业、创业、文明离校及步入社会后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等方面加强教育。例如,针对毕业生党员离校后可能碰到的新问题,可以尝试建立“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每年5月对毕业班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对学生在毕业环节、择业就业、毕业离校中发挥先进作用提出具体要求,对他们离校走入社会后如何接转组织关系、尽快融入组织,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党员先进作用、树立良好形象提供具体指导。这样就通过培训,把学校党建与社会党建有机地衔接起来。第二,搭建实践平台。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树立党员学习标兵,要求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风建设评比工作;通过建立党员之家或党员模范寝室等形式明确学生党员的责任;选派思想成熟、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的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第三,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动员学生党员结合上级文件、社会时事,积极对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民主生活会真正起到“敲警钟”的作用;与教工党支部、社会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使学生党员在与身边现实问题的紧密接触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构筑一支稳定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各高校应建设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形成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各司其职,党员班主任和广大党员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第一,高校可以通过选拔那些热爱党的事业,熟悉党建基本理论和政策,学历层次较高,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原则性强的专职党政干部、党员教师进入组织员队伍。第二,要加强组织员队伍的培训。学校党校要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通过岗位培训、讲座、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水平。第三,院系党总支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组织员,并根据工作任务量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第四,高校党委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讲党课,以增强党校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四)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有一个良好的保障机制。第一,建立公共监督机制。党支部应设立党员监督意见箱,及时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普通学生对党员学生的意见,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党员自我完善。第二,健全荣誉激励机制。通过树优秀典型,将社会上和学校里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作为学生党员的学习对象,通过互相带动,形成积极向上、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另外,对学生党员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要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得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党员真正地获得实惠。第三,健全党员考核制度。学生党员的考核主要从参加组织生活、专业学习、工作业绩与社会实践、寝室文明、群众评议等方面来进行,通过自评、群众评议和支部评议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努力探索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努力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才能提高并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为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1]吕静,张建国.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23-24.
[2]任玉萍.对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177-178.
[3]孙宜芳.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