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促进生态良好的过程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

2011-08-15姚茂华舒小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农家乐石榴社区

姚茂华,舒小虎

(1.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2.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社会学

在促进生态良好的过程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

姚茂华1,2,舒小虎2

(1.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2.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属性,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地需要考虑“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将农村社区的社会发展与地域自然环境综合进行考虑,发掘出推进社区建设的内源性动力。石榴红村的社区生态化建设模式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

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生态化

一 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

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适应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趋势,与城市社区建设相对应,是构建新型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传统的定义上,农村社区是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种社区亦可表述为一种在自然状态下因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熟人社会”。但是,这种熟人社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却在加速消解,越来越显现出开放性、流动性、变化性等特征,农村社会的传统文化维系力在减弱,村民之间的关系益发独立而分散。因此,为了重新构建起人们对社区的共同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与单位体制解体后的城市社区重建类似,着意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的构建;二是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1]。这类观点与中央文件“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意愿相契合,带有较强的建构性特征,需要国家(或政府部门)提供新的制度设计和资源供给倾斜,社区重建的外源性动力依赖明显。但不可否认,这类观点抓住了社区建设的要意,也反映了我国基层社会的实际,因组织化发育程度不高而显得弱小。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地域广阔,正是农村社区的这个基本属性决定了其生产形式、村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城市形成了较大差别,费孝通先生曾用“乡土情结”一词形象概括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感。因此,如果说城市主要是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在农村必须首要加上“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时,必须要将“人与地”纳入一个整体来考虑,亦即要将农村社区的社会发展(如组织体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经济产业发展等)与地域自然环境综合进行考虑,发掘社区建设的内源性动力。此处将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适度扩大,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其一,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衔接不畅,不能系统地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理论研究往往倾向于单向度(社区组织体制建设、社区规划、社区服务体系、农村产业发展等)、对比式(与国外新农村建设对比、与城市社区建设对比)的阐述。在实践中推行的话往往陷入不系统、不可持续的困境,比如有的地方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完善了社区的志愿者组织体系建设,却因财力困窘、活动内容受限等难以实现组织功能而显得“名实不符”。其二,各地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模式往往“自成一体”,虽各有特点但普遍推广的意义不大。至2006年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来,各地出现的经验模式不胜枚举,比如,有研究者总结出胶南的“以城带乡”模式、太仓的“12345”工程,其“成功是以较发达的村庄经济或地区经济为前提的,正因如此,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普遍意义与成功可能值得商榷”[2]。从实际来看,各地由于区域条件、领导素质、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模仿先发地区经验模式成功的很少。

为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的建设水平,必须要加强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经验研究,特别是要处理好社区建设过程中“人与地之间”关系。武汉市石榴红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下,以社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城乡一体、产业发展、服务均衡”的原则,遵循“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建设思路,通过改善社区基础、促进社区发展、构建新型社区文化等,开创了一条社区建设生态化的新路子。这种模式的成功可以给如何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诸多启示。

二 石榴红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石榴红村南临汉水,毗邻武汉城市三环线,原为国营农场,农民的生产方式单一,增收缓慢,村庄占地2000亩,现有居民210户,人口783人。2005年被列入武汉市第一批“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村后,该村充分利用蔬菜产业优势,发挥自然村原生态、民风淳朴等自然、文化优势,实现“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与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家乐”与拓展土地自主经营增值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工快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首先,社区改造以“家园建设行动计划”①武汉市东西湖区“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简单表述为:(一)落实“三农”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兴农入户,实现“一街一品,一队一格”农民增收致富等。(二)“四通四改一化一场三(两室)”,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绿化;新建改建多功能活动场;居(队)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医务室,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扩大农村低保救助,实行“五保”集中供养等,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四)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队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项目为支撑,搞好村庄改造和农地建设,建成新农村建设试点。

村庄改造,以改善社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为主。其一,在社区整体环境面貌的改善方面,按照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要求,村里民房外观改造率100%,通过“街道出大头、农户出小头、政府投一点、社会帮一点”的投入模式,按照“街队补贴60%、农户出资40%”的投入比例,对民宅的外墙进行改造,统一建成“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风格。改电率100%,由区供电局投入资金和人力将居住区的电线、电缆等作统一的规划和埋地改造。新建道路(乡村公路硬化)1560米,新建排水涵管2700米,新建公厕10座,增植绿化树木17200株,新建休闲广场15000平方米,整治改建民房210户,党员远程教育网安装率100%,数字电视已安装72户。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箱70多个,另建垃圾池1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共100多盏。其二,在农户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通过民宅外墙的粉饰,让整个社区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居家条件的改善更贴近居民的生活。社区通过补贴奖励,鼓励居民出资改造自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同时规划建设排污排气管道,使污水不外溢、油烟不乱排。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政府补贴70%,农户大概只出870元。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实现户户通。通过这两方面的改造建设,石榴红村实现了内外布局优化,水电道路通达、庭院道路绿化、信息传递通畅、村容村貌整洁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新格局。

农地改造,以生态化特色提升蔬菜生产园区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园区土地治理上下工夫。2007年家园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开始实施,土地治理0.73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87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674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202万元),新建机电井12眼,新建衬砌渠道10.94千米,配套过路涵洞41座,人行便桥62座;新建、维修田间机耕碎石路5.6千米,建蔬菜大棚40亩,滴灌系统40处;植农田防护林7739株。2008年项目建成,改善灌溉面积0.7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3万亩。第一,搞好生态系统建设。重点完善了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秸杆生物气化系统和有机高效农业产业系统。目前建成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能有效满足全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蔬菜种植产生的秸杆废料,一部分通过统一回收和处理,填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需求;另一部分通过机械粉碎后,作为有机肥撒入田间,“油菜籽饼、秸杆、积粪等经过粉碎和堆积发酵后,是非常好的生物化肥,农户都愿意用”。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园区从“源头抓起”,采用高科技的生物制剂和太阳能灭虫器进行病虫害防治,并形成从田间到市场的多道药监和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其二,社区发展将休闲“农家乐”与土地自主经营相结合,家里田间都成了农户增收的途径,建成乡村休闲游示范基地。

如果说社区改造只是基础,那么石榴红村将休闲农家乐与土地自主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就成为其社区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租得农家屋、畅享农家乐、观赏田园风光”,这是村庄对外宣传的标语。如今的石榴红村已成为一个楚文化特色显著、致富门道清晰,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村湾。年接待游客5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78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较2004年翻了两番。

休闲农家乐成为村民增收的“白银庄”。“农家乐”①成都市旅游局将农家乐定义为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的经营实体。作为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一种旅游休闲产业,在经营上具有投资小、回报快的优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文明和谐具有明显的效果。石榴红村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整体上规划了本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一,打造整体形象。2005年村庄在改造时就统一按照“粉墙、青瓦、马头墙”的式样建成微派风格,有“汉水河畔,徽风古韵第一村”之称,同时规划建设居住区内和社区外围的景观、景点,目前建成游览景点10余处②村庄的景观设置在居住区内的有农家乐、社区休闲广场、游览集中点(这里有柿林、桃林、石榴园多处、逗号塘、打谷场)、世林庄园、村部办公区(社区陈列馆)、吉庆广场(观台、门楼、篮球场)等;在社区外围的有北部蔬菜观光园(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南部汉江大堤亲江乐园(观江平台区、儿童游乐区、烧烤区、户外器材活动区)、东部石榴红东村、观赏鱼塘、石榴仙子塔等。,配置了游览线路图和景点指示牌。另外还吸引社会资金建成一座名为“世林庄园”的三星级宾馆,提升了村庄的旅游接待档次。第二,提升农家乐的质量。除了规划建设和集中改造外,以街办为主的政府部门还对农家乐的经营进行了指导和培训,曾先后组织农户到成都的五朵金花、江西的婺源等有名的农业观光休闲地参观取经,同时还组织经营户进行了免费的厨艺培训、旅游接待培训等,以提升农家乐的吸引力。现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增加到了50多户,吸纳就业200多人。同时,社区还组织经营户广泛开展厨艺比拼、卫生评比等活动,使大家在交流学习和相互监督中进步。第三,规范服务和管理。石榴红村改为社区体制以来,为方便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逐步推行社区服务站一门式服务和物业管理公司化服务,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0名,物业服务人员11名。对于农家乐的管理,主要由村餐饮协会等为主的村民自治组织来进行,比如通过协会经营户们协商制定了农家乐的餐饮和住宿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和对游客的欺诈。通过整体质量的提供和规范管理,农家乐的经营给村民带来的收益十分明显,一户一年收入在4到6万之间。

发展土地自主经营,让菜地成为村民增收的“绿银行”。石榴红村在搞休闲农业的同时,并没有放掉其优势的蔬菜种植产业,而是转变经营思路,将土地与农家乐的经营结合起来,以土地自主化经营为主体,通过蔬菜瓜果采摘、菜地认养、售卖土特产等方式扩大农户的增收路子。目前,农家乐经营户基本都有自留菜地,不仅用来招待游客的新鲜蔬菜是自家产的,而且还能为游客提供集住宿、餐饮、采摘、认养等一体的农事休闲体验。目前,吸引外来租地种菜的人员超过1000人,经营大棚500余个,一个棚子一年以出3季瓜果蔬菜计算,收益就在3-4万元之间。农场经营户还借农家乐大搞蔬菜瓜果采摘,这段时间在农场可以见到很多游客前来采摘草莓,田间路头的交易更显得趣味十足。村内卖土特产的小摊有10来个,摊主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卖些自家晾制的干菜、野菜,一天收入几十块不等,这些东西很受游客欢迎。这不仅活跃了乡村游的内容,而且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再次,社区文化以“生态、绿色”为品牌,倡导健康生活新主张,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3]。社区文化作为一个社区的精神内核,不仅具有满足居民需求,形塑社区人的作用,而且其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还能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推力。石榴红村以“生态、绿色”为品牌,从社区产业、社区生活以及社区服务等四个方面中突出社区文化。

其一,在社区产业发展方面,做强绿色蔬菜品牌。通过深入发掘本社区蔬菜种植潜力,并改变土地经营方式,本地连同周边一些区域已成为“绿色食品A级蔬菜基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带来了菜农收益的增加,同时也向市场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绿色蔬菜。蔬菜观光园区的建成,实现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蔬菜不仅可以吃,还要可以看,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近距离体验采摘的乐趣”。2009石榴红村还成功承办了武汉(L区)首届新农村旅游文化节暨第三届蔬菜节,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其二,在社区生活方面,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文化倡导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这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石榴红村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本社区居民而言,“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日常生活条件,普遍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等绿色能源,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以及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更使社区环境显得清新宜人。目前该社区社保体系完备,农工均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另外,社区还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居民的参与,评比出“星级文明户”、“六新家庭”等,在村庄内还随处可见与健康生活有关的温馨提示牌①村内民居前挂的温馨提示牌,上面写的内容有:(1)绿色生活享健康,自然蔬菜零负担。(2)起的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3)时时洗双手,健康在双手。(4)跑跑跳跳,把病甩掉。(5)清淡食物,健康新主张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游客而言,来石榴红村休闲游玩正是放松心情、亲近自然最好不过的去处,正如描述的那样,“在蜿蜒的汉江大堤,极目远眺,只见徽式房屋鳞次栉比,苍松翠柏枝叶荫蔽,瓜果蔬菜香溢原野,花坛景点星罗棋布,江滩绿地百鸟翔集,这里不是世外桃源,这里胜似人间仙境”。在乡村休闲花费不高,住宿、餐饮都比城里要便宜很多,而且田园风光独特、村民敦厚好客,听播锦居户主王大爷说:“去年春节前后一位城里的单身老太还来这里呆了一月之久,她把这儿都当自己家了。”村庄还有丰富的历史传说,通过发掘和整理,现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大亮点,比如村东的石榴仙子塔不仅是村内最高的建筑,还流传着一段传说。在石榴红村,游客可以切实地体验到“绿色生活享健康,自然蔬菜零负担”的生活状态,对于绿色环保态度的形成不无裨益。

其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以人为本,解决急需;统一要求,分类指导;科学规划,明确项目;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石榴红村逐步建成了基础完备、体系完善、功能全面的社区服务体系。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不仅建成了“一场三室”(新建改建多功能活动场;居(队)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医务室,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还建成了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就业社保、人口计生、社会救助、综合治理等5个窗口,方便居民办理各种业务。完善了社区网络室和社区图书馆,配有电脑10余台、图书1000余册,并有挂牌标明电脑室开放的时间以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另有村史展示厅占地面积120m2,所展示的物品中有近百种,分为传统农具类、生活用品类、其他类三大部分。

其四,在社区生产与生活服务建设方面,按照市场化引入方式,建成社区便民服务超市4个,其中一家提供话费充值服务。成立四季吉祥景区石榴红物业管理公司,雇工人11名,负责景区内清洁的维护和垃圾的打扫清运以及社区内公共设施的维护。居委会发动居民推广小喇叭治安联防模式,以党员义务巡查员、党员示范户为主,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护体系。另引入两型生活服务企业,为居民提供环保节能产品和上门服务。蔬菜观光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由社区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指导和管理,包括大棚的建设、肥料药剂的使用、蔬菜的质检、基础设施的维护等,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社区还组织社区群众自发成立腰鼓队、太极拳队、乒乓球队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利用网络、电视、图书、活动室等载体和场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十一”黄金周期间通过举办“老年腰鼓邀请赛”、“武汉市老年歌舞”、“戏曲汇演”、“武汉说唱团专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乡村游”在农村社区的兴旺,带动了社区居民增收致富。

三 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再认识

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论的意义上讲,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抓住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旨。大部分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农村社区建设不只是社会服务、公共产品等向农村地区覆盖,还更应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其实质是整个农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从石榴红村的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中,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值得总结,也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再认识。

第一,必须将农村社区建设定位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且应将社区整体纳入建设规划范畴。所谓系统性就是指不仅要有建设目标,还要有制度保障、资源供给,以及维持发展的动力机制。所谓社区整体这里指农村社区建设的范畴所辖,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属性决定了农村社区建设除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以外,还须包括如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如果说构建农村基层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有益于实现“城乡一体化”,那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则直接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十分重要而明显。石榴红村在考虑社区建设时,将村民“住得好”和“富起来”相结合,就是一种整体性认识。

第二,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持续的动力机制,可区分为外源性动力和内源性动力两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社区“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重在构建新型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农村社区建设运动虽有助于形成“有秩序的共同体”[4],但毕竟政府的介入只是一种外部条件。很难想象要把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详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单靠政府一方的努力就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才能进步,对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社区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具有内源性、持续性的特点,是农村社区建设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此形塑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直接意义。石榴红村的经验是将政府支持与村庄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基础改造主要依赖于外部支持,自身发展则靠发展新农产业和转变经营方式,外力与内力相结合形成持续推力。

第三,农村社区建设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原则;二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这两大原则,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追求一种人的生存、社区经济和社区发展与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的友好方式,从而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有研究者通过对社区服务供给机制的研究分析后指出,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各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均衡,其实质是对市场规律的合理利用。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于社区服务,还在于社区发展,而市场规律对社区发展同样有积极意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经营方式、规模化特色式生产、提高村民素质等都是市场规律对农村社区发展的积极回应。发展品牌农业产业便是石榴红村对市场规律的有效把握,应该说效益非常明显。

但是市场绝非万能,其负外部性效果可能会严重损害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比如为搞开发而造成耕地流失、植被破坏等。因此,农村社区建设还需要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追求一种生态化的发展方式。农村社区建设的生态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节约各类资源,“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二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关系,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不可挽回地破坏生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三是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开拓农村自然环境的审美、休闲、文化、科学等等方面价值。提起生态环境,人们的直观认识也许就是保护,却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其本身也蕴含了多种价值,如果对其利用得当,反而能使社区环境与社区发展相得益彰。在石榴红村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处处都有“生态”的影子,贯穿于社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生态模式。

[1][4]徐 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

[2]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1).

[3]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

Upgrading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of Promoting Ecology——Taking Shiliuhong Village ofW uhan M unicipality for Exam ple

YAO Mao-hua1,2,SHU Xiao-hu2
(1.Marxist School,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2.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Due to the special regional attribute of the countryside,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an and the land”cannot be neglected,that is to say,we should have a sense of systemacity and integrity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ural community so as to intrigue the intrinsic impetus for promot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The ecologic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mode in Shiliuhong Village is amodel for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rural community;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ecological

C912.863

A

1674-3652(2011)06-0055-05

2011-09-3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城乡统筹进程中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姚茂华,男,重庆秀山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黄江华]

猜你喜欢

农家乐石榴社区
农家乐里去休闲
石榴红了
社区大作战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