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训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初探

2011-08-15张海涛陈杰平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校训电气工程应用型

张海涛,许 芹,陈杰平

(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以校训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初探

张海涛,许 芹,陈杰平

(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通过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校训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建设以专业培养创新为基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逆向思维”等培养形式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利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以“职业人”的思想道德要求规范学生道德品质,通过试验取得一定效果。

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校训

“创新、实践、垂范、敬业”是安徽科技学院的校训,更是学校的灵魂。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滨,有六十年光荣历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学校最初以农为主起家,发展到现在已是一所农、工、管、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院校,2010年成为安徽省仅有的5所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纵看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与校训密切相关,领导者确立这一校训并延传至今,成就了这所坐落于县城的本科院校,而学校的发展使这八个大字更加闪亮。

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学校的发展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突出学生培养特色,以校训作为学生培养准则,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求创新。

下面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基于校训的“3+2+2+1”的培养理念,谈谈校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联。

一、人才培养定位

从哲学角度讲,人要有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能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准则。而在现实社会中,如何认识,如何服务于社会,让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与社会中人员结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人才需求较多,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总体可以分为学术型、工程型和技术型和技能型[1]。学术型人才培养重点是理论知识研究,一般由一流大学或研究生院培养;技师型人才注重的是操作的技能,一般由中专或高职类院校培养;工程型人才注重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要重基础而且要强技能属于中间的一类,对这种人才的培养一般由省属院校或行业主办,我校直属省教育厅,就是属于这样的一所本科院校。本科应用型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基础知识要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2]。而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来讲,更容易培养和突出这些特点。

二、应用型人才定义

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3]。简单说就是人才要适应区域经济或行业的需要,能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用眼观察问题,用心去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即,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的能力。

安徽科技学院以师范类院校起身,非常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案,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0年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工作,并初见成效。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为“知识结构优、实践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从这点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校训的结合非常紧密。

三、人才培养过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工学院六大工科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初便吸收了其他工科专业的经验和优点,从专业建设开始就显出其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型强,在人才培养上,以社会发展、企业需求为导向,研究专业发展思路与培养形式,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了一定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创新,实践,垂范,敬业”涵盖了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精髓,正是专业培养定位中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真实写照。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

创新才有特色,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学生培养的基石。本专业建设重点突出三个创新“专业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管理创新”。

专业培养体系是学生培养工作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指航标。传统专业培养体系也是经过多方调研、考查制定,但随着社会需要的变更,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为适应培养需要,一改之前的教学培养模式,从2010级新生开始,全校统一实行了“平台+模块”的“2+3”课程架构。2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3代表专业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和个性化拓展课程三个模块,更加突出了培养目标与重点。

究竟是教不好还是学不好一直是学校里面的热点问题,本科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好学生,教师除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外,在教学模式上必须不断创新,而且教学模式必须与正在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相适应,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引起学生反感,再好的形式与学生不适应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本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引入“案例”教学,如在《PLC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本人以学生接触较多的实例:学生洗浴中心自控刷卡控制系统、学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为例讲解,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还变化课堂授课形式,如讨论、自学或者有选择地让学生走上讲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考试情况及对上课班级学生中调研看,学生成绩相对较高,无不及格现象,对教师授课形式比较赞同。除上述理论教学外,还要有实践创新,当然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实验室建设情况有很大关系,工学院除具有较好的基础实验室外还备有几千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实验设备较齐全,为创新做好基础。为解决学生不注重实验课程的状况,要变革实验考核体系,给学生一定约束变相鼓励学生重视实践技能培养。

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学风状态的好坏,是教学工作的后勤,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班主任、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授课教师也要履行相应管理工作,双方共管共抓,从学生人生道路发展和学科专业两个不同侧面共同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思想,为专业精心、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实践:人才培养的动力

实践包含“学生实践”及“教师实践”两方面的内容。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工程型人才,最能体现的一方面就是工程实践能力。电气工程专业现有的实践形式为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但存在一定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课形式单纯,实验设备少等等,学生缺少实验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电气工程专业实习中进行变革,更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效果。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内容上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内容,在形式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走出去,请进来”,一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在企业中完成一年的学业,去体验企业文化,增加学生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工程师走进校园与学生交流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认识,再者,让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教师的厚重的理论知识加上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更加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逆向思维”是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照搬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的形式,而是让学生分解实验设备,求解设备组成结构及原理。如在工程训练中心指导学生实习时,一组机电一体化设备缺少相应指导材料,为弥补材料缺乏的问题便灵活采用采用逆向思维形式,结合理论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各个测试点数据反推画出电路原理图。实践发现,学生积极性较之前传统教学时有很大提高,有时为分析清楚一个模块,学生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这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更加全面,如产品检测方法,各种器件的安装、维修、工程设计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加自信地操作等等,所学或用到的知识往往是多门课程的综合,而且有些是理论课程学生无法了解到的东西,这种模式与实际工程项目非常相似,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并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指导教师,许多经验是来自于企业工作所获,为不断促进教师实践技能提高,将教师送至企业进行锻炼,使其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服务。

(三)垂范:人才培养风帆

垂范,树立典范。树立教学优秀、科研工作突出或实践能力较强并且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工作积极的教师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榜样。从学生方面讲,聘请历届毕业生中选择工作业绩突出、比较优秀的学生返校与在校学生做交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向及目标。从课程方面讲,鼓励课程建设,树立好的典范,以此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好的课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资料,学习思路及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四)敬业:人才培养航标

敬业,特指学生道德品德素质培养。作为教师,本人认为首先要教会学生“先做人,后做事”,从历届学生学习及综合素质观察看,成绩好的学生一般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学风较好。

本人对学生培养一直是以“职业人”的规范去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让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尽心尽力,花费更多的心思做好工作。从目前了解到的已毕业学生工作状况看,目前发展较好的并不是在校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而是道德品质较高的学生,由此更加坚定了本人育人思想。

[1] 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2] 王长全,刑帮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8(6).

[3] 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4] 王晓芳,罗庆跃.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285-287.

[5] 冯晓云.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96.

[6] 韩 力,周雒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13-15.

G642.0

A

1673-1794(2011)03-0075-02

张海涛(1980-),男,工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智能控制,学生培养。

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096)

2010-12-12

猜你喜欢

校训电气工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