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
2011-08-15朱红,朱华
朱 红,朱 华
(四川师范大学 1.基础教学学院;2.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国外主要教育模式
维基百科(Wikipedia)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双语教学即用两种语言(母语和第二种语言)传授学科知识,并根据不同的教育模式决定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 (“Bilingual education involves teaching academic content in two languages,in a native and secondary language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each language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gram model”.[1])。这一定义中的关键是双语的使用及其在教学中双语各自所占的比例。
国外双语教学模式较为成功的主要有: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Immersion Bilingual Mode)、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最早始于加拿大的蓝伯特(Lambert),针对当地既有以法语为母语又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校将学生分成两组,对以法语为母语的一组用英语教学,而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一组用法语教学,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教育语言”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2]这一模式被其它以两种母语并重的国家借鉴,逐步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其它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中的过渡可以理解为语言的过渡,即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从母语占主导向双语并重再向英语占主导的过渡。也可以理解为课程的过渡,即从专业内部分基础学科的双语教学扩大到专业内所有其它学科的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逐步使用英语对专业内部分学科进行教学,而保留部分学科使用母语教学。
二、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用教学模式
2001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12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双语教学。自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每年批准100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仍处于建设阶段,高校毕业的旅游专业人才从质和量两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对该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国际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伴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国际化的加强,各国之间旅游业的竞争已从旅游资源的竞争转向旅游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系统的旅游学科知识、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敢于面对国际挑战的优秀旅游管理双语人才势在必行。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语言工具,以传授和学习旅游知识为内容,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旅游服务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又能用国际通用语英语进行交流、服务于世界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开展双语教学是旅游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学校可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打破了以前教师只懂旅游专业知识不懂英语或只懂英语不懂旅游专业知识的局限。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和参与国际旅游行业竞争的能力。
国外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中,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无论从语言过渡的角度,还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内课程过渡的角度,都比较适合一般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但是对于全国重点大学,如211大学和开有涉外旅游专业或方向的大学,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佳。
三、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C onstructivism)为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根据这一理论,网络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可以归结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3]这一模式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及网络平台为手段,教师用英语提出学习的任务、要求、内容,借助自己的课件和其它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将自身融入情景,寓教于乐。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4]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资料搜寻、分析、整理的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协同学习、共同讨论,让学生对感性的旅游专业知识进行意义构建。
(二)教学特征
网络环境使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呈现出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能兼具的四大特征,具有相当的潜力及发展空间。四大特征具体如下:
信息载体的多样化:现代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传载的信息呈现出多样化。网络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信息为一体,海量的信息通过多样化的载体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间的互动性:互动平台的搭建,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多向互动。学生通过学习,借助多媒体及网络,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形式,有效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得以扩展。
学习资源的立体性:3D技术运用于多媒体及网络,使网络资源中的学习资源呈现出立体性,教师利用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信息为一体的网络资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展示和传授相关的旅游知识,将旅游专业书本上平面知识转化为立体知识,易于学生的理解、巩固与记忆。
教学资源的前沿性:信息科技、互联网使各门学科的知识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旅游产业的前沿知识通过网络中的各种载体适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语境对于任何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真实的语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传授知识的理解及巩固。而今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学习环境或虚拟的学习空间。正如Liu,Y.、Lou,S、 Shih,R.、Meng H.和 Lee,C.所指出的那样:网络学习能够帮助和提高学习效果。它可以延伸学习的环境,结合真实的世界,使真实的学习在实际的情景及语境中真实再现 (“E-learning can help and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It can exte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integrating it with the real world, where authentic learning can occur, in actual situations and contexts.”[5])。
(三)构建模式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国外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经验为高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教师应根据旅游专业所开设课程的难易度,确定先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从简单的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其它课程的双语教学。从双语使用的角度来看,应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各阶段的不同任务逐步实现从母语占主导向双语并重再向英语占主导的过渡。本着人文性、发展性、双主体性和互动性原则,根据国外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经验,现总结出以下双语教学有效的知识构建模式(PPCMode):
教师情景展示阶段 (Presentation Stage for Teachers):教师根据学习的章节,让学生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巧设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吻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将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形、图面、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视野、增强语感、加速记忆、消化吸收所传授的相关知识。通过情景资源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准确、地道的旅游专业知识。
学生情景模拟阶段 (Practice Stage for Students):教师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情景展示后,分配学生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实践。在此阶段,情景的预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进行布景,辅之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模拟练习,输出前一阶段的旅游知识。
学生拓展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for Students):教师以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该章节的学习目标,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筛选、分析、整合,并以小组为单位,拓展所学的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再现所学的内容,课后可以通过使用照相机、摄像机自行拍摄、录制小组里创新性的各种活动,并利用PPT或Movie Maker等其它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送到网络平台,各组之间相互观摩、评价,真正实现对教师所传授的旅游专业知识的意义重建。
四、确保网络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成功的因素
为保障网络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与实施,应切实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双语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载体,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6]好的旅游教材应反映旅游业的特点,具有前沿知识,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但目前,高校旅游专业还没有一套规范、通用的双语教材。高校可以从双语教学取得较大成效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引进高质量英文原版旅游教材,引进时要以先进性、学术性、实用性和易吸收性为标准。也可积极组织一批旅游管理专业专家、旅游行业中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共同编写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材,且编写时要充分考虑到直观教学媒体及网络对于传授知识的巨大功用。
(二)双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高校担任旅业专业的教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但英语语言功底薄弱,“双语”、“双能”型的高素质教师较少,而两种技能兼具又精通计算机、网络运用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就更少。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除了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及运用能力。为确保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成功,各高校应该重视师资培训,采取措施,大力加强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聘请外籍教师与本校双语教师协同教学,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旅游双语短训及进修。
(三)优质网络平台的搭建
为了创设相对真实的双语学习环境,高校应加速搭建基于优质软件和网络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操作平台,建立电子公告、电子白板、电子讨论社区、虚拟教室、超链接旅游专业相关网站。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软件及网络平台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可借助该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检测教学效果、展示教学成果、开展观摩学习。然而,一个优质软件及网络平台的搭建需要较多的经费,同时还需要专门的平台管理人员,各高校应积极配合,投入经费,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环境下双语教学的硬件问题。只有通过真实环境的输入,学生才能实现地道的语言与专业知识的输出,真正实现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意义重建。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网络化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省级双语教学精品课程一般都设有“网络教学课堂”,但是与西方国家先进的网络教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际上是借助多媒体及网络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虚拟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强有力平台。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能直接学习世界各国旅游业中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旅游业中最新发展状况。其教学结果是在提高学生旅游行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显然,高校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为学生未来面对世界竞争、就业及终身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欧美双语网络化教学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Bilingual Education.[EB/OL].http: //en.wikipedia.org/wiki/Bilingual_education.
[2]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5,(9): 89-90.
[3]何克抗.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EB/OL].http: //wenku.baidu.com /view /8146efd8ce2f0066f533 2240.htm l
[4]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115-116.
[5]Liu,Y.,Lou,S.,Shih,R., Meng H.,& Lee,C.A Case Study of Online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 Beer King Proj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0, 6(1):44
[6]刘翠莲.浅议在高校旅游专业进行双语教学[J].今日科苑,2010,(1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