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名词词组简化认知动因分析

2011-08-15杨雨晨

关键词:动因词组语言学

杨雨晨

(暨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632)

英语名词词组简化认知动因分析

杨雨晨

(暨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632)

词语简化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而关于词组为何简化,其为何成为最终被人们采用的简化形式,语言学界并没有对这类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概念合成、理解输出模式相关理论对英语中的名词词组简化现象作认知动因分析,给出词组简化的认知过程解释。

词语简化;认知动因;意象图示;概念合成;理解输出模式

一、汉、英语中的词组简化现象

词组简化在各种语言中都较为普遍,但语言学界却未有对词组简化的准确定义,因此笔者将词组简化姑且定义为:词组简化是指对较长的词组进行简化,只用其中的个别单词,或只提取词组某个单词其中的一部分组成新的单词来代替整个词组,且语义与原来词组保持不变。需要解释的是,英语是以字母拼写组合的语言,而汉语属于象形文字,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具有差别。考虑到目前语言学界对词组简化的研究尚不明朗,本文仅对英语中的词组简化现象进行认知动因分析。目前英语中的词组简化一般都出现在名词词组上,暂时未发现动词词组的简化现象,而名词词组中以N+N(名词+名词)的词组和A+N(形容词+名词)的词组简化为主。本文提取这两类最具有代表性的词组简化现象作为语料,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对这两类词组简化现象的认知动因做出分析。

二、英语名词词组简化现象的认知动因分析

根据索绪尔的观点,语言即为一种符号的集合。语言学界普遍认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人的认知、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改变实际可以理解为一种认知上的变化,它们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成为人脑中认知改变的轨迹,因此,也只有认知因素才具有能解释语言变化内在机制的可能性。

(一)基于意象图式的理论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组的简化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某种认知方式在语言世界的投射。在认知语言学中,意象来自于基本的动觉、视觉经验知识的积累,具有再现性、简约性、联想性等特点[1]。图式是意象的一种,是对特定环境各种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抽象后,将相关知识结构组织编码的过程,是根据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简单和基本的认知结构。意象和图式通常统称为意象图式[2]。其实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不会也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每个方面,在这其中一定有某个或某些特征较其他方面更为凸显,特征的不同会使其在人们心理凸显的程度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在词组中也是一样,一个词组的各个单词在人们的心理凸显程度不同,举例来说,coca cola,前半部分coca和后部cola在人们的认知中心理凸显程度是不同的,coca是一个品牌的名字,cola是一种饮料,是整个词组的内在属性。Coca是依附在cola上的,如果不是这种饮料的流传,这个品牌没有意义。这导致了整个词组在人的心理中,cola的特征要明显凸显于coca的特征。即这个cola实际上充当了语义上的前景,因此,它在人们对于coca cola的认知上留下了相对更加深刻的作用,所以时间长了,人们会用cola来代替coca cola这个词组。即使在后来出现了各种品牌的可乐,人们对于品牌的心理凸显不明显,但可乐这个内在的、前景化了的心理特征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所以不论品牌名字如何变化,人们总是选择简化的cola来代表这种饮料,用可乐这个语言符号来表达这个意思。

(二)基于概念合成的理论分析

词组可以被看成是词的组合,产生新的语义。概念化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如果说词组的产生是一种概念合成的结果,那么对词组的简化就是一种概念的提炼反推形成新的形式的过程[3](P175)。上文已经说到的N+N(名词+名词)和A+N(形容词+名词)词组实际上是两个范畴的集合,即两个概念的合成。比如newspaper boy,实际上是两个概念:newspaper和boy的概念整合,而形成了新的概念,即新的范畴。按照语义三角创始者Ogden和Richards提出的三角形关系:概念、概念意义之间的关系应是如此的,简化过程是将新概念凸显,产生新形式的过程[4]。由于本类词组属于N+N(名词+名词)的词组,newspaper此时是被形容词化了的,它原本的所指是具体事物,而在这个词组当中,它并不表示名词的指称意义,而是名词的性质,兼具并主要承担描述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paper这个newspaper的上义词能够体现出newspaper的描述性,是newspaper这个概念的高度浓缩,因而整个词组被简化成为了paper boy。来看一组A+N(形容词+名词)的词组简化,如popular music,被简化成了pop,popular属于形容词的范畴,具有描述性概念,而music是一个名词范畴,属于指称概念,二者合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变成体验、经验,人们对自己认知到的新概念进行浓缩,变成新的形式,而这个新的形式需要具备描述性的特质,所以保留了原词组中描述性的部分,变成了pop。

(三)基于理解输出模式理论角度分析

人的大脑是一个处理能力有限的系统,某些认知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工作记忆容量,而另一些认知过程是常规的、自动化的,需要较少的时间和容量[5](P46)。人的记忆分为三种,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们多数时间输入处理时运用工作记忆,而输出时多运用长时记忆,这要求我们不停地将记忆容量空出,让能力有限的语言处理系统更好地循环,以处理不断涌入的新的认知事物,许多物理实验表明,人脑在处理较为复杂和冗长的单词或词组时所耗的时间较长,所以,词组简化成了必然会产生的现象[6]。例如permanent waves这类词组在人脑中经常反复出现后,就成了一个固定搭配,它自动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但因为词组较长,在提取时处理时间也较长,所以人们必然会试图将其简化以空出容量来记住其他东西。那么,为何其简化成了perm这个形式?实验表明,某种输入在人脑中形成而当某种输入与某种输出形式之间有着一致的、规律的连接,我们将这种过程称为自动化。自动化将会对词组简化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词汇命名的因素有词频、词义的具体程度、词的形象性、词的可操作性即获取词义的直觉通道的多少等,[7](P130-132)对于刚才的例子来说,在整个词组当中,原词被理解后,当对其进行输出时,人脑会自动筛选、并进行提取,选出最能代表原意的新词,perm这种形式是能够最大体现它与原词组的一致性连接的,所以它成为了permanent waves的简化形式。

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概念合成及理解输出模式理论,笔者于上很好地解释词组简化这一语言现象。但是,到目前为止词组简化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定义的模糊性也为分析带来了困难,因此,可以使用及分析的语料并不很多,而且可用语料性质相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所以笔者只能尝试对以上语料进行个体分析,未能通用覆盖全局。另一方面,建议日后研究者着重于汉语中的词组简化现象,因为汉语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又属于象形文字,对于汉语言的词组简化认知研究可能更具有意义,更能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符号。

三、结 论

词组简化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和创造力。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正在通过努力将生活和生产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语言也不例外。语言中的词汇随着生活日益扩大,人们希望能够用更加精简、但却更加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世界,这就需要对原有的语言进行简化,词组简化应运而生,简化后的形式也各种各样。认知机制是语言简化最根本的内在动因,了解了词组简化的认知动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这一符号本身,用认知科学来解释语言符号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帮助我们解释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了解人脑的认知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语言的掌握和学习。

[1]张静媛,张冰.英汉中动语结构特征对比及认知动因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9,(5).

[2]卢琳.基于图式和预制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科教文汇,2010,(4).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颜红菊.离心结构复合词的语义认知动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4).

[5]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商晶.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过程[J].现代交际,2011,(4).

[7]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杨雨晨(1985-),女,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动因词组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副词和副词词组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