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2011-08-15司瑞瑞
司瑞瑞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
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司瑞瑞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FLTE)是当今教育界和外语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过去十年来在我国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从共时(FLTE概念演变、理论、范围、专业知识等)和历时(FLTE职前、入职、职后)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在文章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讨论的地方,提出关于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建议。
国内FLTE;研究;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不断扩展、教育的国际化,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师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随着外语教学重心从教学课体向教学主体转移,教师发展研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对其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近十年外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当今FLTE的发展趋势,提出关于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建议,以期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师发展体系。
一、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再概念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学是一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也是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复杂性所在。所以有必要对其概念进行澄清,关于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已经变化了三次。刘润清教授对这三次概念迭更的分析,更是独到有而。师资教育最初使用teacher training(师资培训),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training 一词是培训教书匠的,对教师通才教育和认知发展是忽略的。于是出现了teacher education(师资教育)这一用法,意思是说,这种培训不在只教给如何去上一节课,而是开设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和评估等课程,提高教师理论意识,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但是“师资教育”只是把现成的理论和发现告诉教师,也就是说teacher education 只强调what to teach,并未告诉教师how to teacher。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始使用teacher development (师资发展)这一概念,更加鼓励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行为中的科研”,即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信念。[1]
二、国内外语教师与发展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说明和分析
本文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章150篇,时间集中在2000年至2011年,并且大多数文献集中在2005年至2011年,其中刊登在外语类核心类期刊上的有52篇。研究范围主要是关于教师教育理论的介绍,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个人知识,教师发展需求分析等方面,大部分都是从共时维度对FLTE进行研究,有关历时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二)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外语师资教育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但是国内外语教学和外语界对此的研究极为有限,且大多数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教法、学法、教材以及大纲的研究,对教师本身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国内的FLTE还没有独立的研究方向。[2]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FLTE问题才被重视进而开展具体的发展路线。从上面的检索数据看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研究也就是近十年才被给予更加专业化的关注。
2008年“全国外语教育与发展研究会”成立,标志着近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综观目前召开的外语教育与发展的学术会议,国内对FLTE的研究和最新动态主要是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发展机制与政策的研究、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变革中的职前教师教育与在职教师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信念,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展研究方法等方面。
由此可知,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被忽视,随着课改、教师专业化运动以及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本世纪初外语教学和外语界才开始对教师教育与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从共时研究来看
1.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理论
随着认知的转向,目前外语教育界从关注怎样培训和教授教师,已经逐渐转向对教师如何学习和发展。语言教师的学习模式理论:(1)基于行为主义的模仿学习:人作为输入—输出系统;(2)基于人本主义的非指导学习:人作为自主行动者;(3)基于认知理论的建构式学习:人作为知识建构者;(4)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建构性学习:人作为社会成员。第一种模式下,教师学习过程被理解为教学技能的模仿和规则的套用,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仅仅是提供输入和训练,没有关注认知情感机制;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侧重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内在发展,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种模式的缺憾——对情感机制和认知机制关注。第四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的学习模式,侧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其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互动。[3]
2.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范围以及内容
在FLTE领域,最初倾向于对教学法的教授。一位语言老师所必备的应该是语音、语法等学科知识,主要是把语言学作为外语教师教育唯一渊源学科。随着这个领域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FLTE的内容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从传统的语音语法理论,转向二语习得、音位学、语言能力测试、行动研究、课程以及大纲分析等综合素质层面[。当前的外语师资教育已经从语言学中“解放”出来,形成以教育学为指导观点的外语教师教育的理论框架。[4]
教师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六项:(1)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的核心;(2)专业知识,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3)教学技能,评价外语教师的核心技能;(4)交际技能,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技能;(5)情景知识,语言教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3.外语教师所持的专业知识及对教师发展需求的分析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哲学家把知识分为三大类:技术性,实践性以及解放性的知识。在 FLTE中技术性知识就是学科知识——即对目的语的知识和能力;实践性知识,即教学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阶梯式获得;解放性知识,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发展观。第三类知识最为根本,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其与学科知识在宏观上对教学效果和导向有一定的影响。[6]
教师需求分析直接反应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上的困难,对教师需求的满足将会促进教学质量、协助教改的顺利进行,给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教师教育政策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调查显示31.9%的教师需要“提高语言实践能力”,29.7%的教师需要“理论进修”,28.8%的教师需要“减轻工作量”,还有9.5%的教师需要“专家指导”。[7]
未来外语教师需求分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下大功夫,研究重点将是社会需求,包括对外语教师的数量、水平的需求。正确的社会需求分析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教学大纲、确定合适的教师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应目前中国外语教育这个大环境的、合格的外语教师。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
2002年,教育部颁部的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校本研究”的概念,即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者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有学者认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宏观层面来看,包括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校本培训、专业引领和案例教学等。其中,行动研究往往被看作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8]从微观层面来看,行动研究、反思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离不开资料的搜集,其主要实践的方法有叙事研究、人种质的研究、个案研究、教师发展档案。[9]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在行动中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行动研究关键是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教师要具有质疑和提疑的能力。[10]但多数文章都是把行动研究、反思教学与教师自我发展结合起来,没有什么理论创新。
(四)从历时研究看
对外语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等问题研究在外语界竟然是空白。[11]
我国的职前外语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材、方法等方面滞后与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论、理念以及体制和模式,为了满足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对英语新教师的要求,现在急需对职前师范教育进行改革。[11]
吴一安在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提出,需要关注语言教师教育者的发展问题,在师资教育中:培训者真的可以成为培训者吗?在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者的培训问题是不容忽视,需要制定合理长期的规划。
(五)从研究方法与手段来看
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 52篇关于教师教育的文章,其中45篇属于非实证研究,主要是关于教师教育理论,教师专业素质等的思辨性文章。关于实证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数,仅有7篇(一篇用了实验法,一篇是个案研究,剩余的五篇用了混合法)。
综上所述,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从总体来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的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研究不足以及待讨论的问题
1.外语教育教师政策。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方面,有关专家建议建立各级外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2]就目前的资格认证制度在实施层面,很不理想,有关部门把关不严。行政部门不仅要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还要在实施层面加大力度。
2.外语教师评估体制。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主要看学历和科研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教学倾向,这不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评价体制应该多元化,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要理解行为就必须考虑其隐藏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语言水平,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和理论创新,敬业精神(师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3.在FLTD领域中,有关实证研究的文章所占比例极少,多数仅仅局限在理论经验方面,没有数据作为支撑,信度不够。
4.有关中小学的、尤其是农村外语教师的相关文章比较少,大多数文章是大学教师的教育发展等等,这样也就无法全面了解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
5.对FLTD研究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可行性研究较少。比如目前学者们提出的教师教育者的培训问题,真正把这个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几乎没有。
四、结 语
要想真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评估体制等,不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制度,什么都无从谈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外语界的相关人士应共同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师教育体系。
[1]Richard,JC. 1998 Beyond Trai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贾爱武.美国外语教师教育及专业资格标准政策研究[J].外语界,2006(2).
[3]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4]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
[5]Richard,J.C.Nunan D (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Freeman D & Richard,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9]孙炬.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以自己为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9(4).
[10]高耀明,李萍.教师行动研究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J].外语界,2007(4).
[12]高旭阳.教学档案袋: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阿基米德支点[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3).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Surve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SI Rui-rui
(Guangxi University,Guangxi Guilin, 541000)
Nowadays,FLT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education worl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or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foreign language. It sums up and analyzes these articles synchronically(FLTE concept of evolution,theory,scope,expertise,etc.),and diachronically (FLTE pre-service,in-service). The end of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EFLD in China.
FLTE in China; analysis ; overview
G642
A
1009-8135(2011)04-0157-03
2011-05-05
司瑞瑞(198-),女,河南焦作人,广西师范大学2010级外院研究生,主要研究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