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2011-08-15解姗姗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

解姗姗

谈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解姗姗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遍布社会各个领域,而它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和要求。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利用空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从教师培训、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讨论计算机教学改革。

高校;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学

网络发展使计算机知识在高校大范围普及,计算机使用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计算机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其现状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影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网络影响知识摄取

高校教学方式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在课下通过实验和查阅图书资料消化理解。因此,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其背景为:

一是信息全球化。以往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都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专业性的书籍报刊。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与文章作者交流心得。

二是信息实时化。随着网络传输速度逐渐加快,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科领域动态,获取新的信息。

三是信息互传化。网络使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全球各地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置于同一网络平台,自由讨论和发挥,极尽所能展现意见和见解,互相交流切磋。利用邮件、聊天软件互传文本、照片等多媒体文件,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

四是信息局限性。虽然网络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也实现了多种专业的网络化和交流平台,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方面的缺陷,如一些理科领域现今仍无法实现网络全面交流,直接限制了专业领域的相互交流切磋。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固然有许多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网络获取信息方式亦并非万能,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扬长避短才可确保学生积极发展。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趋势

高校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根据武汉工程大学近两年的问卷调查,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未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仍然仅仅停留在聊天工具和e-mail收发邮件的初步功能方面,全国计算机发展并不均衡。

随着信息化校园、电子政务、信息化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与学生就业密切关联,各招聘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极其重视。国家教育部白皮书和蓝皮书强调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要重视操作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其思维不可忽略。

三、计算机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

一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教学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学生们对计算机技能掌握的程度上也存在不同。教学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收获到知识和能力,计算机教育必须从整体质量考虑。

二是学生需要适当引导。中学生虽然对计算机课程存在着好奇心和兴趣感,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引导,他们只是盲目的没有目的性的学习,如果在高校学习期间加以积极指导,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有效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三是教学与实践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计算机知识系统构建,解决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虽然网络普遍应用,但是计算机知识应用还停留在技术叙述上,没有与实际的实践和生活充分结合。使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部分学生自学成才,有的却十分肤浅。

四是教学与专业联系不够。很多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不太重视计算机的教学,导致计算机常常被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而不受重视。事实上,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生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拓其创新思路,促进其专业发展。

四、适应网络发展,推进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高校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大多媒体教学改革力度,增添网络辅助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时间环节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机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确保计算机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内容是重要概念和方法,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在实验教学环节强化训练主要技能和知识设计。

建筑、化工等专业的计算机运用非常普遍,有必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比如在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应该设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文艺类的则更注重多媒体处理。根据专业的不同,相关的计算机的课程设计也应该符合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比如程序设计的课程,有的大学要求学习C语言,而有些要求学习VB。总之,各个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都要重视基础、强调实践、突出能力的综合应用。笔者认为,网络时代应以学生为本,明晰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从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和创新。

(一)课程体系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而且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计算机的应用和灵活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从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可以采用弹性课程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系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网络区解决自己专业领域范围内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如《医学信息学》的课程。适当增设课程,不仅可以使教学循序渐进,而且可以使学生处于“被引导”的状态。

(二)教学方法

新生入学之初,应该为新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的学习指导性意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使计算机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基础相对较差些的同学,可以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习和努力,尽早通过国家等级考试。同时,激励和引导其他同学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教学平台,扩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途径和方式。通过该平台,教师可及时更新电子教案,发布作业和测试题,及时解答并将答案发布到网络,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为适应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选取,必须使学生获得自行选择的能力,获取有用的知识。如提供《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等专业知识信息库,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考试方式

笔试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是计算机考试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分析、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考试的内容,实际环境,合理的安排实践考试的的测试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重点考察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平时的表现成绩算在综合成绩之内,动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四)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刻不容缓,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学历方面,要求教辅人员的学历在本科以上,讲师学历则在硕士以上。高校只有加强了对教师的各项要求,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对从教的计算机领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随时与技术的更新保持同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

(五)教育体系

要改革计算机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以确保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同时,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计算力理论和实践能力。针对高校学生追求高分,忽略应用能力锻炼的问题,教师应改变考试方式,考试成绩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和上机成绩三个部分组成。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1]侯冬梅,刘乃瑞.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7).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3]李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与改革[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1).

[4]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探析 [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G642.2

A

1673-1999(2011)24-0185-02

解姗姗(1982-),女,吉林梅河口人,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362000)信息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数据挖掘。

2011-12-28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