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1-08-15姚家春周琪玮丁铁峰

关键词:孝敬父母设置校园

姚家春,周琪玮,丁铁峰

高校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

姚家春,周琪玮,丁铁峰

在老龄社会即将到来之际,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孝道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认为高校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孝道的合理因素,在实践中探求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实行大学生孝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设置尽孝情境,举办文体活动,做好宣传工作,丰富舆论载体,建设校园孝文化。

高校;大学生;孝道教育;实践

当代大学生孝德状况不容乐观。在新形势下,高校应继承传统孝道合理因素,根据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切实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大学生孝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观念系统的支持,也需要保障机制配套运行。为真正将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在实践中探求各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教育方案。

一、实行“三进”

所谓“三进”,就是要让大学生孝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这是高校落实大学生孝道教育实践方案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孝道教育教材可以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也可用将孝道教育的内容纳入现在使用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进课堂,就是要将孝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和课时,排进课表。进头脑,是就孝道教育的效果而言的,它不仅要求关于孝道教育的内容要科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吸引力,而且要求配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孝道教育收到应有的时效,避免流于形式。

大学生孝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进教材是“三进”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框架规定了孝道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的大方向和基本思路。进课堂是“三进”的重要环节,它是孝道教育由教材进入大学生头脑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进头脑则是进教材、进课堂的目标和归宿,也是孝道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设置情境

现代教育强调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对传统教育注重灌输、说教的陈规陋习,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放在重要位置,特别重视教育情境设置。

为转变大学生对学校孝道教育内容的态度,激发其学习孝道的求知欲、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设置孝道教育情境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效果,教师必须努力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寓教于乐。具体办法为: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情况,根据学生的相似情形设置情境。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场面:父母下班回家后开始打扫室内卫生、洗衣、做饭,而孩子却安然地坐在电脑旁与网友聊天、打游戏等。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感觉到父母的不易,容易激起自责心理,起到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效果。

针对学生原有的孝文化水平,设置学生可讨论的情境。学生原有的孝文化知识是学生学习、同化、整合和构建孝文化知识基础,也是对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进行深入、有效讨论的必要知识储备。教师在设置讨论性情境前先应通过注意观察学生、举办孝文化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孝文化水平,再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情境。否则,讨论场面可能会陷入哑口无言或讨论不深入的尴尬境地。如在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多媒体展示一个情境:一个贫困大学生,通过做家教、打零工、摆地摊、捡垃圾等方式凑足学费,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顺利毕业。然后请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畅所欲言,再分组讨论、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还能洞察各种观点的优点和不足,深化对孝敬父母的道德认知。

针对学生自我意识膨胀的现实,设置学生可扮演的情境。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与计划生育的实施,当今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吃苦少、安逸多的娇惯生活。父母的溺爱使他们自幼养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不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他人的情感感受,反思自己的行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先从现实生活中虚拟出一个场景、一个片断,或从某部影片中剪辑一个相关情节。然后把各个角色的具体台词以纸张的形式发给学生,在大家明确各自的角色之后,开始让学生扮演、模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扮演如下场景:一名大学生把父母通过省吃俭用、借贷、卖血等方式凑来的一年学费挥霍一空后,回到家里再向父母索要学费。父母向他询问原因,他隐瞒事实,编造谎言。当父母了解到事情真相之后,母亲当场气晕,父亲仅训斥了几句,他却与父亲大吵,并说“自己怎么会出生在这么穷的家庭里”等话。教师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去扮演,既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也能促使他们自觉对父母尽孝。

(二)校园孝文化建设

孝文化建设也就是孝道教育的环境建设。人类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以一定外界环境为前提的,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环境影响人类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毋容置疑。高校孝道教育不可忽视孝道教育的环境——校园孝文化建设。

进行校园孝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孝道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可以潜移默化把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大学生主动孝敬父母的自我要求,逐步影响其人生价值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举办文体活动。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或学生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举办各种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逐渐唤醒他们孝敬父母的自觉意识。比如在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因第一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再也得不到父母的时时照顾与关怀而表现为想家、想父母时,举办以“爸爸妈妈,我已长大”为主题的大学生文娱演出。在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举办“爸爸妈妈,我已成才,可以孝敬您们了”为主题的毕业晚会,在毕业晚会快结束时,集体唱“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同时,每学期也可以开展反映“父爱”“母爱”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评选出一些思想深刻、情感真切的优秀文章予以奖励等。

做好宣传工作。校宣传部要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方面的宣传教育。在校园主要干道旁边里多悬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1]、“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等横幅。在食堂、自动存款机旁边张贴“我们勤俭多一点,父母辛苦少一点”“早省点晚省点早晚省点,多省点少省点多少省点——省点是点”“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合理消费”等标语。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地方悬挂尽孝典型人物画像,如古代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舜的画像、“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的画像、当代的大孝至爱——感动中国2007年度新闻人物谢延信的画像。等等。同时,为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孝文化的理论素养,学校可以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做以“孝”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为大学生孝道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丰富舆论载体。进行校园孝文化建设,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对传统的舆论宣传工具如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宣传栏的管理,利用其对孝文化知识、新近发生的孝敬父母的事件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宣传、报导。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新载体。因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已成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占领并建设好校园网这一阵地,利用它把那些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心灵而又反映孝敬父母的内容传达给大学生,使其成为孝文化宣传的新载体。这种新载体不仅能传播文字,还能传播声音、图像,更易被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大学生所接受,更能起到有效宣传孝文化的作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之根本。当前,党中央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没有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孝道教育入手,没有给予大学生孝道教育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高校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缺失而提出,并在实践上探讨了具体操作方法,力求为大学生孝道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1]晨风,刘永平.韩诗外传选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2]论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G641

A

1673-1999(2011)24-0157-02

姚家春(1980-),男,安徽寿县人,硕士,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教师;周琪玮(1985-),男,江苏阜宁人,硕士,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丁铁峰(1982-),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11-10-18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设置校园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孝敬父母 知行感恩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