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2011-08-15朱洪浪金艾裙

关键词:人学实效性政治

朱洪浪 金艾裙 李 飞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人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朱洪浪 金艾裙 李 飞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社会的转型、西方思潮的涌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加上高校扩招、学分制的实行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等高校的变革,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即便如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采取侧重讲理论、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说教的传统灌输方式。本文作者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出发,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群体互动性的原则,积极践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高校育人理念,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人学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一)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弱化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张武装认为社会转型是社会价值冲突的内在根源,价值冲突则是社会转型的外在表现。[1]社会主流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冲突,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弱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以大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随着改革的深入、世贸的加入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多元文化,使得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多元化的局面。这种局面造成了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凸显和马克思主力主流意识的弱化。而高校是社会主义价值传播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所。在西方思潮涌入的背后相继出现的“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社会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时代的挑战。曹天禄等认为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形式,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那么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存在的历史图景下,如何在倡导文化思想多元化的同时,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主导中国高校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市场,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向宇婷等认为“以大学生为本”的高校教育新理念,是适应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深化发展、成效提升、获取持久生命力的必然选择,[3]体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化发展的趋势。积极践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以下简称“三做”)的高校育人理念,是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是服务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四)以“政治说教”为主流德育传统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建设相悖

尽管社会的转型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弱化、西方思潮的涌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社会在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上仍处在“你说我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主体—客体”间单向强制灌输和以道德驯化、政治说教的传统模式之中。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背景、大学生主体性凸显,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4]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出发,以“三做”育人理念为落脚点,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全员育人,这既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成为民族强盛的无形资产,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行之有效的方法。[5]同时也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入到“草根”——这个厚重的基层,增强其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二、人学视野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人学视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哲学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现实的人”、如何揭示“人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恰恰包括现实的人及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4]同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把现实世界看做现实的人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的生成和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逻辑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要求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根据其基本原理和要求,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附庸的思想观念桎梏,充分释放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主体价值,勇于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创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紧密结合,切实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人学视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现代转型的时代诉求

正如前面所述,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及大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主观上的脱节,造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注重形式的尴尬地位。人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是基于上述现状风行的一场范式革命。这场革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现代转型的时代诉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者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转型和理论创新,它推动了高校教育者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在抽象化、空洞化的道德规范中,受教育者无法深刻领悟到道德的根本,更诱发不出对人的本质、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如果教育者一旦将思想道德的培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根”,那么道德教育的内容将是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与他们的现实世界相联的。那么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尊重人的需要是人的实践和社会关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规律,脱离大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社会关系就会不复存在。

(三)人学视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主体性的终极人文关怀

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政治、经济的附庸,片面强调、凸显高校主战场作用而弱化家庭的辅助功能;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把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割裂开来,这些都将使传递的思想教育内容难以为大学生自觉接受和内化。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统一到国家发展上来,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倡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为全局和个体发展共同服务的理念,强化大学生个体健康全面发展的服务意识,这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理念上最为明显的人学化发展取向。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同时提出,要在实践基础上把握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P56)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受教育者生活生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7]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学校为主导,积极寻求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以期形成合力,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释放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1+1>3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身就是对大学生主体性的终极人文关怀。

三、基于人学视野,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关键期,求知欲、成才欲、表现欲强烈。高校、社会包括家庭,应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需要形成与需要满足所带来的诸多矛盾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群体互动性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和谐互动,[8]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要把通过主体性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过去,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取“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即侧重讲理论,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说教的灌输方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强调的是人的外在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人本身的价值,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具有共性而缺乏个性,更多的具有依赖性而缺乏自主性,更多的具有守旧性而缺乏创造性。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研究的推进,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向成为了当代中国所进行的哲学革命的一种历史应然。[9]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做”育人理念成为了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第一课堂传授超越现实的理论教育,即做学问,通过第二课堂诸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科技活动和青年志愿活动等实践引导受教育者做人、做事。这种“三做”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开放式、渗透式、多样化的德育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完成知、情、意、行整体德育过程的和谐统一,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之间相益得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接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能动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源泉

能动性是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之一。[10](P477)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通过施加影响实现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其形成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受教育者本身。人的能动性表现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教育者应立足于培养大学生的能动性。具体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校应意识到研究当代大学生需要与大学生发展目标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引导大学生自发性发展过程中提高其发展的自觉性;最后,高校可通过理论分析增强大学生自我成才需要的理性支柱、通过榜样示范法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潜力、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以期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群体互动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交往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本质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重心是主体间交融互动,目的是实现教育双方的自主建构和自我发展。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恰恰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导致实效低下。陈倩倩认为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能动性,使教育内容内化为行动,另一方面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的接触,可以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弥补自身不足,而且有助于调整和完善教育计划,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11]高校在具体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的方法既要坚持规律性、可行性要求,更要符合价值性要求;教育的方式要一改过去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为在交往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方式;教育的手段要注重恰当性、生动性,教育的情景要提升融治性、适宜性。高校应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地位,把实现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在群体的交往互动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张武装.论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嬗变与和谐之治[J].求实,2010,(9).

[2]曹天禄,汪婧.消费主义对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3]向宇婷,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学化发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1).

[4]邱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5]卢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8]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基于社会、历史、系统视野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7,(8).

[9]王坤庆.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陈倩倩.基于交往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镇江:江苏大学,2010.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下高校问题学生行为失范研究(编号:11JDSZ3042)。

朱洪浪(1979-),男,硕士,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金艾裙(1970-),女,硕士,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李飞(1982-),男,硕士,安徽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学实效性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北人学没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