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关系之转换与人的本质
2011-08-15宋彦军
宋彦军
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关系之转换与人的本质
宋彦军
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隐藏着人的全部秘密。旧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主要是从传统抽象思维方式出发,用人的存在方式去推演人的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颠倒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从而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含义,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本质
哲学的秘密在于人,人的秘密隐藏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二者的关系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所有哲学,都不能正确认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的关系,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总为抽象化的观点所支配着。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正确解决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进而真正揭示出了人的本质含义。
人的存在,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矛盾存在,是一个将肉体与灵魂集于一身的矛盾大全体。由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人对自身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人们可以具体地认识和把握一件“物”,但当面对人自身时,往往用认识物的抽象思维方式来把握人,要么把人抽象为肉体存在物,要么把人抽象为灵魂的存在物,最多把人抽象为肉体和灵魂的结合物,进而从抽象出的某一特征来推演人的活动。
抽象的意识论注重人的灵魂,把人的肉体归结为人的灵魂本性,从人的灵魂出发去推演人的活动,以达到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例如,主张性善论的孟子,他所谓的人性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他认为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生来就有仁义理智之端,即善端。他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告子》上)这四端与生俱来,就像人人都有四肢一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显然,这是孟子天命论的世界观在人的本质观上的必然表现,也是孟子对人本质抽象化的观点。由于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他认为统治者的恻隐之心或善性是他们实行仁政的出发点。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也亦,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用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可见,孟子从统治者的性善出发,推演出其必然会实行仁政,这正是用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活动的一种错误认识表现。当然,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中,强调以“政治”、“思想”、“精神”“理性”等等为人的根本特征的思想家还很多,如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费尔巴哈说:人就是“理性、意志和心”。尼采说:“人是能够允诺的动物”,等等。
抽象的存在论观点注重人的自然实在性,试图把灵魂直接还原与肉体,从肉体的感性存在中推演人的活动。如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拉·梅特里,把人理解为与自然存在毫无本质区别的一架“机器”。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当然不能离开人的特点。问题在于人的存在的特性究竟是什么?事实上在人的存在特性中有的是属于本质性的特征,有的则属于非本质性的特征,而且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存在的非本质性的特征会愈来愈多。因此,对人的存在理解,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的根本性特征,惟有这种根本性的特征才能正确解读出人的真正本质来。然而在马克思以前的所有哲学解读中,从来都没有把人的活动视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特性,他们始终认为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活动,并用人的存在去推演人的活动。而人的本质的秘密在于,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存在决定于人的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是人的劳动、实践。
从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活动到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确实是理解人的本质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黑格尔关于劳动规定人的本质的思想是这一质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黑格尔对于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的那种形而上学观点表示不满,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异化形式才能实现自己,人的本性固然是自由的,但自由不是凝固不变的,自由只能是一个过程,而劳动恰恰是争取自由的过程,因此,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为人的本质的规定。这里,黑格尔开始从人的活动来解释人的本质是一大突破。黑格尔这一思想本质上是伟大的,它曾受到马克思的赞扬和肯定。马克思曾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然而,黑格尔毕竟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把意识当作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在黑格尔看来,劳动总是有目的的,它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理性”的产物,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劳动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费尔巴哈不满足于黑格尔把人理解为抽象的绝对精神,他用感性的物质客体代替了黑格尔的思辨的思想客体,但与此同时费尔巴哈连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容也一起抛弃了。因此,费尔巴哈在他的“人本学”中把人理解为“感性的对象”,而不是看作为“感性的活动”。费尔巴哈看到的人都是在忙于衣食住行爱生物学意义上的作为 “类”存在的人,这种人彼此没有区别,甚至分辨不出男女,是极其抽象的自然人。费尔巴哈认为某一物或某一人的存在也就是某一物或某一人的本质,一种动物或一个人的一定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活动就是使这种动物或者个人的本质获得满足。可以看出,一方面费尔巴哈又回到了以往抽象存在论者用人的存在推演人的活动的思维方式上。另一方面,费尔巴哈虽然也看到了实践,但他把人的实践当成一种追求个人利益的、很不高尚的行为,即理解为满足个人需要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在费尔巴哈的眼里,只有理论活动才是“真正的客观实践之源,因为人只能做他所知道的事。”费尔巴哈并不了解认识和实践的真实关系,最后不得不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这样他就完全背弃了唯物主义的立场,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史观。这也暴露出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所持有的抽象存在论和抽象意识论相结合的二元论思想。
旧哲学在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动二者的关系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总的来说,以往的哲学往往把追求终极的存在,绝对的本体看成哲学的最高目标,反映到人的本质问题探讨上,往往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试图抽象出人的本质性特征来,进而达到推演人的活动(人的本质)的目的。正像毛泽东指出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把黑格尔提出的精神活动转变为以物质为基础同时又包含精神作用的感性活动,则是马克思所理解人的实践活动,这也是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一大贡献,从此人便进入了活生生的人的现实世界。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既是人特有的生存活动,也是人之为人的本源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人就是从这种活动中逐渐生成为人的,从这里生成的人,他的本质绝不会是前定的和固定不变的,只能与他的活动相适应,从活动中创生,并随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自己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了。”“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说的“人就是人的世界”。所谓“人的世界”即是指人通过自己实践活动创造的世界。人的实践水平如何,他们创造的世界就会怎样,而他们创造的现实世界是怎样的,“他们自己就怎样”。“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以往产生的对象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要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表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表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首先,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人作为人存在,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要解决自己的吃、喝、住、穿的问题,即需要一定的生活资料。也就是说,在实践上,人要从自然界那里获得生活资料,这是人作为实践或劳动主体存在的基础与前提,也是自然界为其实践活动或生命活动提供的最基本的“材料、对象和工具”。所以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直接或间接地要受到自然存在规定与限制。其次,人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的:“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解释,人的生产活动必然要和社会发生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处于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阶段上的、与它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世世代代的相互联系。因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概括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次,人的存在也是一种类存在。人作为类存在物是人作为实践存在物存在的重要表现,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米。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当然,以实践劳动的方式为人的本质的实践,劳动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变化和发展的,人的本质的发展现实性地体现在它所创造的“人的世界”中,即人的活动之中。
哲学的秘密就是人的秘密,人的秘密隐藏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二者的关系之中,立足于实践,马克思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秘密,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取得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者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1]高清海.哲学的奥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三联书店,1962.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811
A
1673-1999(2011)01-0018-02
宋彦军(1975-),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水麦积区南河川中学(甘肃天水741027)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