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1-08-15陈雪琴

关键词:思想教育学生

陈雪琴

(华侨大学机电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关于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的若干思考

陈雪琴

(华侨大学机电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随着教育部内地高校联招考试的启动,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学生选择到大陆高校求学,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相关高校可能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港澳台学生求学的途径和动机,尝试从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同辈交流等维度构建思想教育渠道,探索提高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途径。

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思考

港澳顺利回归已逾十年,两岸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随着教育部内地高校联招考试的启动和学历互认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回到大陆求学深造。目前,参加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的内地高校已超过380所,“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也在北京正式成立。为进一步做好港澳台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教育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公安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中央还设立港澳台及华侨学生奖学金以鼓励港澳台青年到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

为了加强港澳台学生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陆续出台本校相关措施或办法。如清华大学推出了《关于加强港澳台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武汉大学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的通知》,上海理工大学修订了《华侨、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等。但是,对于要不要坚持对港澳台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如何开展思想教育却一直是涉外高校没有正面解答的问题。

一、开展思想教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要求

思想教育不是中国特色,综合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最大的共性就是在思想教育的诸多方面中,最突出、抓得最紧的是政治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通过价值观的一致来实现政治上的一致;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把解决为国家民族“服务”的问题摆在首位,其次才是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的“生存”问题。招收和培养港澳台学生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对港澳台学生,思想品行上要积极引导。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大陆内地学生,更不能与华侨学生或来华留学生混淆一体。坚持高等教育质量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把港澳台学生培养成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目前港澳台学生前来大陆求学的途径,除了国务院侨办所属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单独招生和港澳大学生申请插班学习外,多数是在教育部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办公室的组织下,通过联考录取。港澳台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分布也就从原来相对集中的广州、泉州、厦门三个城市向更广的地域发展,以北京、上海、江苏省、福建省及广东省一带为主。港澳台学生选择就读的专业可以按其就业动机分为三大类;一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专业,如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学习此类专业的学生以研究生为主,目的多为研究和教学;二是有关法律、金融、财会、贸易等专业,是为选择两岸商贸做就业准备;三是选择中医、土建、机械等实践专业的学生考量的是回港澳台就业。在入学渠道、专业层次和分布地域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的今天,唯有坚持对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的共性基准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偏离。

各高校逐步重视和支持对港澳台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港澳台侨学生代表集体观看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的录像资料,让港澳台学生感受到总理的亲民务实、睿智机敏和平易近人,并引导他们就感受及感想进行讨论;武汉大学为华侨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设立了华侨及港澳台学生教育学院,等等。大陆高校针对港澳台学生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能加深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认同感,有利于港澳和两岸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振兴中华民族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多维度的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范式

作为全国第一所向台湾招生和首批向港澳单独招生的高校,多年来,华侨大学因材施教,致力于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构建了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同辈交流等多维度的思想教育范式。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开展思想理论教学,被福建省教育工委列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加以重点建设。实行“两课合一”理论课程体系,规范思想教育系列课程,通过教学,港澳台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支持、拥护祖国统一。

以考察中华大好河山为载体开展实践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团队,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中国文化之旅”为主题考察大好河山,先后组织了“爱我中华”、“丝绸之路”等社会实践团,还结合实际,建立了港澳台学生茶文化实践基地和陶瓷文化实践基地等,组织港澳台毕业生“海峡西岸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他们拥护祖国统一的热忱,认识和理解只有实现祖国的统一,才能让中华民族共享荣耀。社会实践开阔了港澳台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对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了感性认识,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理解,由此获得对反动传媒负面报道的一定免疫力,社会实践也成为对港澳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载体。

以增进港澳台和内地学生同辈交流与心理融合为途径开展日常教育。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两类学生的交流,支持港澳台学生组建醒狮队、金龙队、原创乐队等文艺团体,组织他们参加校庆演出,香港、澳门回归庆祝晚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每年国庆游园,港澳台学生以制作和烹调美食为平台,在活动中增强两类学生的联络。

三、情感式管理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港澳台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从小生活在与大陆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加上年龄、文化程度、学习动机等差异,当他们进入大陆高校时受到的文化冲击不尽相同。宿舍环境、食堂条件和教室设备等硬件条件虽然不是影响教育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但都可能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华侨大学的实践证明,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更要强调“以人为本、以情感人”。

凸显民主自律,寓思想教育于严格管理之中。港澳台学生个性独立,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较强,生活管理强调自律。坚持在纪律上一视同仁,要以尊重他们的知情权为前提,在新生入学教育周中,加大纪律教育的力度,帮助他们了解国情校情,要求他们做到“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在生活管理上适当照顾,提供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实行公寓化管理,或者与内地学生组合2+2住宿模式;同时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引导港澳台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积极性,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在各学生公寓楼下设立意见箱,在学校重大决策出台前及时征求港澳台学生代表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做其他学生的思想工作,从而消除学生心中可能的疑虑,掌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稳定了校园,保证了教学生活秩序的顺利进行。自1978年复办以来,华侨大学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十七任校学生会主席中有六任是由港澳学生担任的。学校还在香港、澳门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为港澳台同胞来内地学习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凸显差异互助,在教学管理中坚持因材施教。有调查表明,随着2006年10月,劳动部颁布的“台港澳居民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开始全面实施,港澳台学生对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的自我要求有所提高,就业压力有转化为学习紧迫感和动力的趋势。在学制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需要高校充分考虑港澳台学生的特点,按照“一个模式,统一要求,求同存异,区别对待”的方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完全学分制度。由于港澳台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华侨大学为他们单独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课小班,为了促使学生把不同的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设立了“导师制”、“导生制”,引进优秀学生的“1+1”互助工程,有意识地引导港澳台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主动调节,扬长避短,培养学习策略意识。为了鼓励港澳台学生努力学习,在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设立了:华侨及港澳学生奖学金、台湾学生奖学金、林秀华香港学生奖学金、陈明金澳门学生奖助学金等十余种专项奖助学金。通过一系列主动引导,结合相关激励措施,港澳台学生平均绩点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学生到内地高校能“进得来,留得下,出得去”。

凸显分层分类,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港澳台学生工作是涉外高校境外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解决港澳台学生的发展问题,即确立更佳的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采取更好的措施,为这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而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用人”,目前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情况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层次分工。港澳台学生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事人员业务不专等现状,制约着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港澳台学生工作者一方面担任港澳台学生思想方面问题的答疑解惑者,一方面又担任他们行为的管理者,工作的多样性与角色冲突必将导致港澳台学生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危机,降低思想教育工作提升的空间。坚持“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工作理念,实施情感式管理,健全情、理、法相结合的情感管理机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具有外向型高校特色的港澳台学生工作体系。一方面要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和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与管理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相应的工作环境与待遇,建设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协助工作人员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提高港澳台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不断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加盟,从而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团结、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港澳台学生专职工作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是实现思想教育实际要求的有力保障。

情感式管理的特点在于以感染、激励为主教育式感化,以关怀、信任为主的温暖式感化,以情感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和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在祖国统一大业之路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既有业务竞争力,又具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祖国统一,为港澳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作贡献的人才。

[1] 蔡振翔.中国大陆高校境外生教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 唐景莉.在青年学子中重塑民族之魂[N].中国教育报,2005-07-22.

[3] 侨务课题研究论文集 [G].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2005.

G641

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专项资助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09JDSZ3051)

陈雪琴(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