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问题探析
2011-08-15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童靓瑛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童靓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精英化”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过渡,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高校的办学财力和实力相比以往有所增强,高校软硬件基础设施所需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教育经费相对比较紧张,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存在有限的、宝贵的教育资源被严重浪费的现象。基本的教育经费不能保证、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管理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不断强化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促进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成本概念辨析
教育成本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定程度上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资本分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并且认为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关于教育成本的概念,国内不同学者有过不同的论述。靳希斌(1997)认为,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袁连生(2000)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它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王善迈(1999)以及范先佐(2004)也有过相关论述。虽然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教育成本的核心理解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各项教育资源的总和,包括以货币支出形式表现的教育资源耗费的价值以及因资源用于教育而带来的价值损失两个部分。将这两部分称作教育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那么,相应地,高等教育成本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所耗费的各项教育资源的价值总和,同样包括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
一般研究中。仅考察实际成本,因为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机会成本有较大不同,难以用同一的标准衡量。将高等教育成本的实际成本进一步分类,根据管理需要的不同,又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仅对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做大概的了解,不深究其具体的组成部分和划分标准。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包括社会实际成本和个人实际成本:高等教育的社会实际成本指政府为培养学生而投入的资源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捐款等;受教育者个人实际成本包括学生或家庭为其接受高等教育而支付的全部费用。
明确了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后,有利于明确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的概念。在企业中,成本控制概念已经深入员工心中,因为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关键、重要环节,而有效的成本管理又是确保企业降低成本、落实成本目标、取得竞争优势的保证。教育成本控制则是为使教育成本达到预期目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各种教育费用的发生额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范式。教育成本的控制使得管理者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规划、调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支出。
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学校是不同于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的目的的单位,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中,许多管理者缺乏成本意识、管理知识欠缺,在高校的资金运作和筹划方面多不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思考如何节约使用资本使资金得到合理地利用、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最好的事,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教育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成本管理知识欠缺。成本控制在企业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成为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共识。但是,在高校中却并不如此。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接采用行政控制的方式对高校加以管理,政府下拨多少资金,高校则利用多少资金,更不谈资金筹划和规划。因而,高校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成本管理,广大的教职员工也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进行成本控制的动力和激励。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的领导都是从教学一线提拔上去的,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对经济的运行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对高校资金的运作、筹划则更加无能为力。
其二,标准不一、缺乏硬性的指标。企业成本控制理论认为,成本控制前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在标准的规定下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同样,在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中,也不例外。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国家、教育系统和学校没有出台有关成本标准、管理、运行评估的规定,学校的资金资源管理处于盲目自流的状态,没有科学可靠的依据。一方面是制定统一的标准不可能,因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例如财经院校和综合性高校就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即使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管理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麻烦,因为各个高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使得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差别。
其三,高校财务管理滞后。企业在积极开展财务管理方法创新方面有着很强的动力和激励,然而高校却严重缺乏动力。因此,普遍可见的是高校财务管理方法不科学、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的决策使用机制不健全。高校常用行政的方法来管理资源,不会像企业那样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也缺少一些严格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上比较随意,多零散地应对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因而管理效率低下。
其四,效率低下与浪费严重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没有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成本,达到应有的效率;另一方面,在资源已经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还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这两类现象共存的局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正如前面提到的,教育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和成本管理知识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成本效益的实现,自然而然效率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和约束机制,因而进一步使成本意识淡化,不注重勤俭节约,这就大大加大了成本开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在高校还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耗费偏高、浪费严重的现象。
三、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构建思路
在明确了高校教育成本概念、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概念、以及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试图运用一定的方法探索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
依据企业成本控制论,控制不应该是单一维度的、只涉及单个部门的,而应该由整体向个体推进。具体如作业成本管理中对战略性动因的分析,先进行结构性动因分析,在进行执行性动因分析,同理在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中,结构性动因分析是高等教育成本战略管理的起点,执行性动因则是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管理,结构性动因为执行性动因提供指导。因此,可以将高校成本的管理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或者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或者任务层。
具体来说,在构建控制模式时,结合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特点,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首先,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意义,同时还应该制定以最高决策层为中心的相关控制体系,这就涉及到战略决策、组织决策以及资金决策等子系统;其次,应该认识到管理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面拥有管理、领导权,应该建立以管理层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这具体就设计到学校相关职能教育部门和管理岗位等,如招生和就业的管理、教学评估的管理、财务资金的管理等;再次,涉及到具体的成本管理任务时,还应该建立相关的以作业层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总体来说,在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构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意义的前提下,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具体的细节、要素、环节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内容众多,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依据成本控制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理论,不同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成本控制模式。这里提供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个高校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考虑高校的成本控制内容、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目标等多方面因素,以期使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达到较好效果。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系2011校级课题——基于战略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研究(编号:2011Y B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